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初心如舊2019-06-08 10:43:24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 麼?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

按照三國演義中故事,當時西城中的諸葛亮,身邊沒有一員大將,只有兩千五百名隨身衛隊。而司馬懿帶著十五萬大軍,奔西城而來。這十五萬大軍啥動靜?一般情況下,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絕對不會十幾萬人,集中一路,跟隨主帥,深入最前線的一座山區小城。即使真有十五萬,那也是分批、分路、分段行動。所謂十五萬,也就是探馬報告的訊息,而探馬的訊息,來源是否可靠,是否是敵軍故意放出的煙幕彈?都不得而知。誰能說,十五萬大軍不是司馬懿故意放風,恐嚇蜀軍的另類檄文?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

要知道,三國時代,號稱、虛誇是軍事行動常用手段。比如,赤壁之戰,曹操實際只有十幾萬至多二十多萬軍隊,而曹操給孫權的檄文,卻說“大軍百萬,上將千員”,真正目的就是 : 恐嚇孫權,放棄抵抗,自動歸降,口稱合作、實際利用,共同圍剿劉備。

提問說,司馬懿明知道是空城,這實際是聰明的現代人說的,並不是空城計原創本意。按照此種說法,這是司馬懿顧慮兔死狗烹、採用一種隱晦、曲折的養寇自保手法。但空城計本身是羅先生的藝術創作,不是歷史記載。司馬懿究竟如何厲害?可能既非演義中那樣,諸葛亮神機妙算,也不是司馬粉說的,司馬懿氣定神閒、成竹在胸,就是說,司馬懿也有看走眼的。先看兩段吧!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

許昌城門崩塌。黃初七年(226)正月,駐節許昌的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接到通知,南征孫權歸來的魏文帝曹丕,將駕臨許昌,早就想表現報答的司馬懿,詳細檢查、佈置各項迎接準備,但百密一疏,曹丕來了,城門卻突然崩塌。雖沒砸到曹丕,但對曹丕打擊沉重。想起父親當年 砍伐梨樹時,這樹無故流血、不久曹操就一命嗚呼的事,曹丕心情鬱悶,幾個月後,就拜拜了。這是司馬懿故意的嗎?說不通,曹丕是司馬懿崛起的恩人,曹丕一死,司馬懿前景不明,政治軍事地位能否繼續?都有變數。這件事情說明,對於意外事件,司馬懿也沒有特異功能,事情發生了,只能被動應對。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

與西城情境相似的,就是不久前,司馬懿率大軍,不請示曹睿,擅自奔襲八天、長驅一千二百里,攻打上庸城的孟達,讓司馬懿沒想到的,看似無能的孟達,竟然讓司馬懿吃了閉門羹,半個月過去,上庸紋絲不動,直到第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聯結李輔發動內訌,開啟城門,才讓司馬懿立了大功。 而那種結果是很危險的,帶有偶然性,那一次雖然最後打贏了,但司馬懿著實後怕 : 當年,這孟達為劉備防守葭菛關,打過五虎上將馬超、五子良將的張郃,防守是有一套的,咱老馬咋把這給忘了!當時本身沒經批准,要是沒有鄧賢、李輔作內應,遷延時日,諸葛亮在西邊猛攻,孫權在東邊配合,那後果……不敢想啊,威望受損事小,撤職查辦都是輕的,下大獄、掉腦袋也不是沒可能。就算城裡兵不多,可週圍山頭上,旗幟招展、鳴鑼擊鼓、人影閃灼,那些軍隊是多少?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

所以,司馬懿並不知道是空城,還擔憂自己所謂十五萬大軍,實際可能就一萬多,這和打上庸很相似,而兵力比那次少得多,關鍵這次是諸葛亮,不是孟達,不會有上次好運氣,要是再吃癟,實在不划算,咱不上諸葛亮的當,全身而退,又不缺啥少啥。成就諸葛亮也沒啥,反正諸葛亮厲害,認慫的人多了,也不是咱司馬懿一人,不算啥丟臉事,一番琢磨後,就很自然帶人退走了。(1043)

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原因是什麼?王曉亮342018-09-28 16:31:55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是個聰明人,知道這個道理,如果諸葛亮死了,劉備亡了,那麼他也就沒什麼存在的價值了。正如《三國演義》後文書裡寫的,他不是有一段時間也不得不下野,靠裝病來避人耳目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