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中有說過:“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唯有思想,可以永存,那麼,人的思想精神可否轉移呢?哪怕隨著人的身體的滅亡,可否物化於人體自身以外的載體之內,得到永存?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科學家都為之孜孜探索,也成為人類諱莫如深的話題。

這也是張震新片《緝魂》中傳遞的一個觀念:當身患絕症的你,面臨著可以將自己思維和思想進行轉移的機會,你幹不幹?

張震燒腦新片《緝魂》:當身患絕症,你會選擇複製自己的思想嗎?

1月15日正式上映,《緝魂》裡的演員實力不容小覷,張震、張鈞甯、李銘順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傾力演出,尤其是張震在裡面飾演一個身患癌症的檢察官,可謂是暴瘦之後絕症患者的形象呼之欲出,滿屏的心疼。

看似是一起富豪遭親生兒子殺害的兇殺案,但在層層遞進的案件邏輯關係裡,裡面出現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層層的鋪墊。令人驚喜的是,在刑偵片的外殼下,巢狀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平衡思想,以及對科技和人性博弈的探討:如果讓你的思想得以不滅,哪怕挑戰倫理的底線,你願意為之一試嗎?

張震燒腦新片《緝魂》:當身患絕症,你會選擇複製自己的思想嗎?

未來科技的進步,從醫學、AI等範疇解決很多人的肉體折磨,但同時,這又帶來了目前無法解決的倫理悖論。比如說,之前備受爭議的克隆技術,就是一種對倫理界限的挑戰和威脅。

《緝魂》裡的殺人邏輯令人震驚,富人王世聰把自己的思想利用RNA技術轉移到年輕的妻子李燕身上,然後讓轉移後的李燕殺死自己的殘存的本體。兩個都是所謂的“我自己”,只是,到底轉移後的思想控制的李燕是現在的我?還是苟延殘喘的病軀才是真正的我?

這個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的是,轉移後的李燕多了冷靜和殘酷,人類情感在物化的轉移中蕩然無存,只剩下程式化的算計和最大化的自我利益。

張震燒腦新片《緝魂》:當身患絕症,你會選擇複製自己的思想嗎?

在這裡,作為片中主人公的檢察官阿超,面對妻子懷孕卻無法陪伴妻子孩子成長的殘酷現實,當身體一點點陷入“油盡燈枯”的境地,到底該如何抉擇呢?一個是讓自己的思想得以繼續,有機會陪伴妻兒餘生,另一個則是坦然面對生死,思想灰飛煙滅。面對正義和邪惡的抉擇,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那麼,人的思想真的如影片中所描述的未來科技的樣子,能夠在另一個人體中得以繼承和延續嗎?其實,整個片子透露出的隱隱悲涼:其實並不然,哪怕有前世的記憶,也許已經不是你自己的了,而是催生的一個新的擯棄人性溫暖的“科技思維”。

張震燒腦新片《緝魂》:當身患絕症,你會選擇複製自己的思想嗎?

2020年9月15日,百度世界2020上釋出了AI虛擬人,除了可以穿越時光,遇見曾經的自己。李彥宏表示,將來還能實現跟逝去親人的虛擬人進行溝通對話。人工智慧技術可以使人永生,他說“永生就是這個意思,人的肉體消失了,但思想和各種經歷都會永遠存在下來,而且可以跟未來的人進行互動。”這也許也解釋了科技確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也許不久的未來,會以想象不到的模樣與我們見面。

萬事萬物都遵循著一定的自然發展規律,就比方說生與死,就是大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即使是地球上唯一智慧生命體的人類,無論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多麼深刻,也擺脫不了大自然生與死的束縛。可當未來世界給死亡一個不確定的定義時,當你的思想可以穿越死生的界限得以永續時,也許新的問題會出現,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心動的抉擇。

張震燒腦新片《緝魂》:當身患絕症,你會選擇複製自己的思想嗎?

誰也不能確定它是否真的不會真的在某一天成為現實。根據量子學的糾纏特性,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意識思維可能並沒有消失,這裡就要提到平行宇宙的概念,根據學者描述,平衡宇宙就好像我們處於同一個空間體系中,但是時間體系不同。

因此,我們需要做好準備的只是,當有一天面臨這樣的選擇題,你會如何走好這“矛盾的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