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一句臺詞喚出,現如今勾起多少人的回憶,又催多少人淚如雨下。這部片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只是那時還不懂何為文革,何為情懷,只懂得輕聲吟唱《風繼續吹》;再長大些,早已懂得何為國粹,何為“世間再無程蝶衣”,但卻不懂得哥哥身在何處。前些天,終於攢足了勇氣,點開了手機中存了好久的影片,開始慢慢懂得了《霸王別姬》。

那段小樓青依舊,世間卻無程蝶衣

段小樓和程蝶衣的情感變化是本片的線索之一。兩人出生在哪個動盪的清末,在小豆子進入戲班遇見小石頭的那一刻起,命運的昭示彷彿就現了形;在小豆子用身體給為了自己而受罰的小石頭取暖時,命運的雙手便就張開了;在小石頭拿著煙槍在小豆子口裡胡亂倒弄,讓小豆子自稱“女嬌娥”時,命運便就揮了揮衣袖展露出了她那邪魅的笑容。從此以後,世間再無小石頭與小豆子的陋名,只剩下段小樓與程蝶衣的盛譽。

段小樓曾答應過與程蝶衣唱一輩子的戲,但在經過菊仙、清滅、日侵、民覆、文革等事情後,段小樓的形象逐漸從威武的楚霸王變成了流於世俗的渣男,承諾便就只是過眼雲煙,而拿蝶衣的話來說便是“一輩子,哪怕少了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那都不是一輩子。”但段小樓的確是陪伴了程蝶衣一生,從程蝶衣在戲班重生開始,再到他在段小樓面前自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段小樓在匆匆中見證過來的,匆匆地斷指,匆匆地逝去。不過,就算是段小樓陪伴了程蝶衣最久,最不懂他的也依舊是段小樓。至始至終能窺視程蝶衣心房的,便只有同樣愛小樓的青樓女子——菊仙。只因他們所愛之同,只因他們命運之苦。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影片的最後小樓只留下了“小豆子”三個字之後便就曲終人散。讓人不禁想起之前小石頭也是用同樣的一番話讓小豆子脫胎成程蝶衣,在程蝶衣呢喃完“我本是男兒郎”後便就幡然醒悟,眼神的一閃,嘴角的一揚,彷彿在用無聲傾瀉著他一生的苦,為情而苦,為戲而苦。而所有的起源都在小石頭讓小豆子調換順序的“男兒郎”與“女嬌娥”。所以,故事的開頭是小石頭把小豆子變為程蝶衣的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是段小樓把程蝶衣變回小豆子的天各一方。所有的一切只剩嘆惋,曲終人散唯有茫茫。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江山代改,同臣異主

故事的另一條主線便就是蘊含深意的時代變遷。程蝶衣短短的一生,便就經歷了從清滅到文革結束這一段最多變故的時期。影片的主場——戲院,無論從哪個時期看,舞臺依然是那個舞臺,唱《霸王別姬》的依然是段小樓和程蝶衣,只是臺下的看客不同,素質不同,樓閣上的旗幟不同,政權不同。

程蝶衣生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就已經暗喻著他的命運坎坷,從清末出名時的失身,再到日侵時的被誤解,然後到解放時的無奈,最後到文革時的侮辱,這一切都是在相應時代背景下理所應當發生的事情。透過蝶衣的種種苦難,我看出了真正能湮滅我國文明的人不是外國列強,而是我們自己。唯有自生自滅才最有可能完全銷燬一種文化、一種思想、一種精神。若不能自己意志堅定地傳承,怎能無視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怎能挺過清朝的文字煉獄,怎能抵抗列強的大火掠奪?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

《霸王別姬》對我而言可謂是一部史詩級別的匠心鉅著,它突破了當時許多傳統的枷鎖,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又一幅扣人心絃的畫面。我想影片中沒有人是錯的,無論是痴情的程蝶衣,抑或是性情被磨平的段小樓,還是為情不擇手段的菊仙,所有人都是為心而動,為時代所驅使。錯的不是時代,錯的不是任何人,錯的是被時代驅動下的所有人。

就如《螢火蟲之墓》的作者對待他的作品一樣,《霸王別姬》剖析了太多我不想接觸的事物,過於痛心而肝腸寸斷,於是後來懂得的故事,便不會再看第二遍,一次就好。

【後來才讀懂的故事】身歷時代變遷的男兒郎 ——觀《霸王別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