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是講什麼的?使用者16884421458702562020-07-19 07:46:54

《孩子王》改變自阿城的三王之一,陳凱歌親自操刀擔當編劇,如果細心的話,會發現和原著很相似,就連臺詞都一模一樣,更深入一層來想,陳凱歌一方面透過構圖傳達了原著,另一方面,他唯一改動的幾處臺詞,卻有昇華主題,體現個人深刻思考的意圖在裡面。 老杆與王福一個代表著革新,一個代表著守舊,更確切的說,是引喻著傳統教育與的守舊性,老杆的結果是因為一點點的革新而被迫遠走,我們一直生活的迴圈,排斥了“他”,也限制了自己發展的角度。這種迴圈是什麼呢?陳凱歌用民族寓言的方式在影片中表達出來: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對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對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對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是…… 這是我們教育文化的生存方式,守舊,固步自封,試圖在迴圈中尋求發展,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們如果象抄字典那樣,不加思考的去學習文化,會有什麼後果呢?那就是把文化當做一種崇拜的情結,而少了辨別虛偽的文化理性。偽文化可以滲入到文化之中,肆無忌憚,比如說文化大革命。 老杆在走的時候,寫了這樣一句話:王福,今後什麼也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這是原著沒有的,卻把電影的文化性提升到了批判的層次。伴隨著燒山的場面,凱歌對文化的批判與反思達到了高潮:傳統的教育制度應當被“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