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 西出陽關 如何評價這首歌?龍貓2014-05-05 19:08:19

風吹來,吹落天邊昏黃的太陽。——-最喜歡的一句歌

張楚 西出陽關 如何評價這首歌?青磚巷2014-05-05 23:22:13

西出陽關是好歌,可要細說也許就沒意思。大概什麼事情說白了都沒勁。

專輯是93年出的,歌應該更早,我猜是西北風最流行那段時間張楚寫的。聽黃土高坡和信天游這樣的歌會發現裡面有類似滋味。

那時詩歌也流行,讀一下最紅的海子和顧城,會發現西出陽關和他們的作品有一種類同的氣味。什麼東西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張楚是好樣的,但也不是神仙。他寫這首歌那個時代人們所思所想,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從文革結束到八十年代末大致十來年。當時的青年把自我認知這件事複習了一遍--因為之前沒有,或者說不讓有自我,所以後來很多人就執著在人性本欲這件事上放不下了。

“我,我,我啊。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啊。我心中有苦悶,我需要理解。我憎恨虛假和卑鄙,要真誠的心意和愛情。”

差不多就這種,表達方式很直接。直抒胸臆,搞久了就膩味了。現在看,當時的王朔就現今所謂毒舌。先不說他真的戳穿了什麼,他所嘲笑的那些浪漫和崇高確實大家有點膈應了。

之後大家捱了一悶棍,注意力發生轉移。憤世嫉俗的多了。然後物質豐富了點,可以玩點別的,也不用光搞精神溝通。這樣所謂八十年代也就慢慢淡了。現在一些遺老遺少說到八十年代的時候好像說起美國六十年代一樣,算是純真歲月。

……扯遠了……純真歲月裡張楚的西出陽關,和純真歲月裡崔健的一無所有可以等量齊觀。之所以沒有流行,是因為歌唱的太難聽了。張楚所有的歌幾乎都不好聽。他做的東西算不上搖滾,叫我說也不是民謠。

什麼是民謠?聽聽老版的繡荷包就知道,好聽好唱,柔情似水。要再說細點的話,通常一首民謠只有一個很短的旋律,抑揚頓挫。然後有非常多的詞段來使用這個旋律。每一段的詞差異都不大,通常是愛情和人世無常。想想喀秋莎或者遲志強的十不該,你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這個旋律使用的調也不會高。女人唱高八度,男人唱低八度,都很容易。通常來說節奏感也很好,短平快,可以在幹活的時候哼哼,起到工序節拍控制的作用。

西出陽關有旋律麼?伴奏應該說還是有旋律的,當,噹噹噹當,當,蕩,當黨黨當,黨,當,當黨黨黨。歌就很難搞了,旋律和節奏都說不上,感覺像是念出來的,真要念也念不對。調很高,高到現在張楚自己唱都很吃力。他現在大概不怎麼唱那首姐姐了。我相信是因為唱不上去了。現在聽丁武或者Alex Rose的現場,心裡都很痛苦。怎麼說呢,我也知道人都要死,愛情都要終結。可死到臨頭,分手在眼前,你還是接受不了。就這麼個事情。

……又扯遠了……再說說歌詞。和愛情無關是顯然的,和憤怒也說不上有什麼關係,這就明顯不夠搖滾了。92年黑豹樂隊同名專輯,竇唯唱“你心裡明白我不必多講,就算我不用說你也能猜的到”和愛情有關,也有憤怒情緒。同期唐朝樂隊有意思一點,歌詞裡與外界相關的東西非常少,基本都是向內尋求的表達。其中夢迴唐朝這一首比較有意思,後面還會再說。其它的歌曲多是自我掙扎和順應華麗金屬風格的頌歌。在這一點上張楚和唐朝是不一樣的。西出陽關說不上自我掙扎(九拍,選擇),也不是古頌(太陽)或者死亡頌(飛翔鳥,世紀末之夢)。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說到這裡也許該把歌詞貼上來看看。

我坐在土地上我看著老樹上樹已經老得沒有模樣

我走在古道上古道很淒涼沒有人來也沒有人往

我不能回頭望城市的燈光一個人走雖然太慌張

我站在戈壁上戈壁很寬廣現在沒有水有過去的河床

我爬到邊牆上邊牆還很長有人把話刻在石頭上

我讀不出方向讀不出時光讀不出最後是否一定是死亡

風吹來吹落天邊昏黃的太陽

歌裡有我,我遠離城市來尋求,原因未明似有苦衷。有土地和老樹,有淒涼古道。(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有荒野戈壁,有遺棄邊牆。有先人古語恆在,我茫然面對不知所以。古語雖在,含義渺然。古今已然徹底割裂,無法回溯也不能傳承。風起,一個時代終結。

意思大致如此。你很難在中文歌詞中再找到類似內容。但在別處你能找到一些相似的東西。

暮 色-西川(我在網路上找的)

在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暮色也同樣遼闊

燈一盞一盞地亮了

暮色像秋天一樣蔓延

所有的人都閉上嘴

亡者呵,出現吧

因為暮色是一場夢——

沉默獲得了純潔

我又想起一些名字

每一個名字都標誌著

一種與眾不同的經歷

它們構成天堂和地獄

而暮色在大地上蔓延

我伸出手,有人握住它

每當暮色降臨便有人

輕輕叩響我的家門

是的,我說的是詩歌。西出陽關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它的“歌詞”。作為詩歌來說我覺得挺好,但是用韻有點過火。這一點上說又有點像是歌詞了。詮釋就免了,豆瓣有這樣的

張楚《西出陽關》裡唯美的寫景和悲憫的抒情 (評論: 一顆不肯媚俗的心)

我也說不上同意反對。詩這種東西對我而言實在太私人了。但是西出陽關作為一個藝術表達,可以談談。

事實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這個所謂歌詞意向的表達而安排的。其中的配樂也只是渲染荒原之氣。為避免削弱歌詞力量,人聲部分的配樂縮減到幾乎沒有。事實上這是配樂詩朗誦的一種變體。我得說張楚是有意識這麼幹的。當然,這個配樂以及這個題材的選擇有當時西北風的影響,這個之前也提到了。

為了這個意向的表達,很多音樂上常見的套路都被拋開,比如節奏。張楚唱得非常慢,非。。。常。。。慢。。。慢到抑制掉所有娛樂感,你只能試圖用思路去理解,而難以把它和任何生理韻律共鳴起來,感受那種原生愉悅,事實上很多強勁的舞曲就只是提供這個感受。再如旋律。張楚唱得及其單調,單調到你很難跟著哼哼。這種單調會排除很多錯誤情緒。事實上,旋律經常會會扭曲歌詞含義的表達,也許通常我們注意不到,但找幾首歌看看歌詞,想想,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三如基調,基調定的非常高,這個調門是和意象相關的,張楚在朗誦《愛情》的時候,使用的是日常談話水平的音調,因為那就是屬於這個音域的內容。因為是這樣一種表達(古今相隔,文化消亡),其崇高感的渲染因此是必要的。唯死為大,在這樣的話題上悲壯一些正經一些也無可厚非。而節奏,旋律,基調這三個音樂相關的因素基本上定義了這個音樂的本質。所有情緒都在裡面了。

另外……之前說起純真年代那些青年自我意識的繁榮。那時代的海子作為神般存在,向內尋求的詩寫到幾乎重設現代中文詩定義。但是還是有其它的東西,比如西川,比如河-觴。很多知識分子那時主要是擁抱西方文明,反思舊有和(當時的)現有文化。很多概念引進來,一時喧囂塵上-那時也沒什麼掙錢的機會,所以關注這個的人還是很多的。當然在悶棍之後這部分基本上銷聲匿跡了。我覺得西出陽關所表現的,更多是這一部分裡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會覺得好,這裡引用王小波提到的對<青銅騎士>的兩種翻譯差異的說法。“我愛你彼德的營造,我愛你莊嚴的外貌”這樣的翻譯,帶有二人轉的調子,而查良錚的譯法“我愛你,彼德修建的大城,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是雍容華貴的英雄體詩,是最好的文字。我得說,西出陽關就是如後者般有黃鐘大呂的氣質。它與屈原的天問同屬一脈,是那種閃爍光芒的東西。張楚不只寫出了詩,還用最好的形式吟誦了它(網路上搜索一下大仙朗誦的西出陽關,你就知道什麼是不好的吟誦),包括配樂,語速,旋律和聲調。這才是詩的本質,它不該是文字,而應該是聲音。理論上所有的詩集都應該配CD發賣,CD為主。

回頭再看夢迴唐朝這首歌,就會覺得兩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覺得終歸不同。西出陽關是詩的樂化,夢迴唐朝是音樂的詩化。丁武只在一些片斷中狂吟(風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整體而言,可以說本相還是歌曲,西出陽關的本相,只能是詩。表現力當然都是極好……我當然是極愛這兩首,否則也不會寫這麼多。我就是前面說的那種遺少,最糟糕的那種。可惜沒有表達力,只會這種楊朔式的欲揚先抑。

對於其它的音樂或者詩歌,我不是說它們就不好。好像李白的那些詩,好像搖滾或者民謠那樣子的,那些是本質的東西,就像性慾,在身體上自然發生。而這樣的東西是飛昇的,在虛假和惡之間存在著,其薄如紙,隨時消散。

有關這個東西,能說到的就這麼多。這首西出陽關也說不上陽春白雪,質量上肯定也達不到了天問這樣的楚辭或者漢賦。但我覺得他做的,確是藝術。在詩與樂融合的以詩為本質的表達上,西出陽關可謂翹楚。張楚的<將將將>也是這個路子,一聽就知道了。

張楚 西出陽關 如何評價這首歌?知乎使用者2015-04-11 19:03:36

我不能回頭望 這城市的燈光 一個人走雖然太慌張!

張楚 西出陽關 如何評價這首歌?narc du2018-03-01 12:38:17

有人把話 刻在石頭上

現在沒有水 有過去的河床

直白深刻 古典蒼涼

張楚 西出陽關 如何評價這首歌?葉森2018-11-20 12:53:07

剛從敦煌回來,一聽這歌詞就知道張楚必然去過敦煌。直白歌詞寫的就是敦煌那一望無垠的戈壁。在敦煌的時候,看著那景色,只覺得荒涼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抒發,聽了這歌,覺得對味了。

順便說一下,陽關就在敦煌西南。一片綠洲邊上的山上留了個烽燧,原址已經無處可尋了,可笑有人做了景,關起門來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