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討論奧斯曼的統治者時,我們更為常用的頭銜是“蘇丹”(Sultan),或者稱之為“奧斯曼蘇丹”,但通常來說使用“蘇丹”稱呼他們並不準確,就如同“拜占庭帝國”甚至“東羅馬帝國”都不是那個羅馬人國家的正式名稱,奧斯曼統治者的頭銜被簡單稱之為蘇丹,也是經過長期變化的。

作為王朝開創者的奧斯曼一世(或稱奧斯曼加齊),最初只是一個突厥部落的小酋長的兒子,擁有不超過六百個帳篷,他的父親則是部落的領導者埃爾圖魯爾,他們的祖父在蒙古帝國發動了西征時逃難到安納托利亞,以躲避蒙古大軍的鐵蹄。

他們被羅姆蘇丹國安置在了邊界地區,幫助羅姆蘇丹國在維持當地的統治,並且威懾當時越來越強大的尼西亞帝國。

在羅姆蘇丹凱庫巴德一世的指導下,埃爾圖魯爾獲得了一個叫瑟於特的小城市,並在不久以後佔領了瑟於特周圍的地盤作為自己部落的根據地,很快蒙古大軍殺死了花刺子模的王子札蘭丁,把目光投向了羅姆蘇丹國,1243年蒙古大軍的鐵蹄揉捏了羅姆蘇丹國的軍隊,把它變為了自己的附庸國。

隨著羅姆蘇丹國的衰亡,這些處於邊界的突厥部落開始逐步的脫離控制,而在奧斯曼的父親埃爾圖魯爾大約於 1280年去世之後,沒有經過羅姆蘇丹的冊封,奧斯曼就繼承了父親的頭銜與地位,這幾乎已經是事實的獨立行為了,當然當地的羅姆蘇丹官員也心照不宣的默認了這些行為,總之,奧斯曼一世成為了部落首領,開始了這個帝國的第一步。

到了1308年,新任的羅姆蘇丹梅蘇德三世遇刺,並且這個蘇丹沒有得到伊兒汗國的承認,於是羅姆蘇丹國被直接撤銷了,朱潘(Amir Chupan)就任羅姆地區的總督,而奧斯曼一世在此期間開始大肆擴張。

1314年,朱潘因為在伊爾汗國內部的鬥爭,沒有精力關心小亞細亞,於是任命自己的兒子帖木兒塔什(Timurtash)作為新任的羅姆總督,負責消滅小亞西部的突厥人政權,把這些地區納入伊爾汗國的直轄,小亞西部最強大的國家格爾米揚則向伊兒汗國稱臣納貢,表示了臣服,被帖木兒塔什賜予了代徵小亞細亞納貢的特權,並且把安卡拉等地從法理上賜予他們。

而格爾米揚的統治亞庫布一世,對於越來越強大的奧斯曼非常厭惡,於是決定借蒙古人的刀除去奧斯曼,於是帖木兒塔什發動了西征,但過於自大的他沒有等待自己的主力部隊抵達就向奧斯曼發動了進攻,結果在安卡拉附近被奧斯曼擊敗了,雖然此戰過後,奧斯曼向伊爾汗國稱臣,但是他取代了格爾米揚的地位,代徵小亞細亞納貢,伊爾汗不賽因正式賜予了奧斯曼一世“貝伊”的頭銜,這就是初期奧斯曼君主的頭銜。

之後奧斯曼君主最遲在穆拉德一世的時候就使用了“蘇丹”的頭銜,當時他自稱“最偉大的蘇丹”,蘇丹本意僅代表威權,如果不加族群或者地名,沒有太大意義,比如你隨可以自稱為自家房間裡的蘇丹,而“奧斯曼蘇丹”可以簡單理解為“奧斯曼政權中最有權勢之人”。

到1394年,奧斯曼統治者巴耶濟德一世從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下的阿拔斯哈里發穆塔瓦基勒手中正式獲得了“羅馬省蘇丹”稱號,這是奧斯曼統治者第一次獲得伊斯蘭世界大國的承認,哈里發以安拉的名義賜予其統治“羅馬地”的權力。

到了1402年又一個名叫帖木兒的男人發動的西征幾乎徹底摧毀了奧斯曼帝國,帖木兒還把則把卡拉曼王朝的統治者冊封為小亞細亞埃米爾,代替其統治當地,並強迫奧斯曼王子向其稱臣。

之後的奧斯曼統治者又再度崛起,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登基後,他致力於完成那個預言。

1453年,在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後,當地的歷史學家和人文主義者,特拉布宗的喬治(George of Trebizond)則對他說:“你就是羅馬人的皇帝,沒人敢質疑這一點。君士坦丁堡就是帝國的首都,這個城市的主人就是帝國的皇帝”。

“Kaisar-Rum”也被穆罕默德二世短暫的加入奧斯曼君主的頭銜,這個頭銜也長期作為“羅馬皇帝”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專用翻譯,來代表羅馬地的至尊。

而古羅馬統治者頭銜“Imperator”(英白拉多)與“Augoustos”(奧古斯都)和東羅馬帝國統治者頭銜“Basileus”(巴西琉斯)一樣,都只是代表“至尊”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擁有很多的其他非正式頭銜來表達自己的“至尊”地位。

之後蘇丹穆罕默德擊敗了白羊王朝的埃米爾,烏尊·哈桑。

在此之前烏尊·哈桑自認為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他毫不避諱的說道:“整個世界只能有一個主人和一個國家”,他宣佈伊斯蘭世界的其餘三大帝國的突厥人血統都沒有他純潔(馬穆魯克、奧斯曼、德里)根本不配統治如此龐大的帝國。

在1472年,烏尊·哈桑甚至為了在聖城麥加的年度朝聖儀式的排名發動了戰爭,入侵了馬穆魯克王朝北方領土,他絕不允許馬穆魯克的蘇丹或者開羅的阿拔斯哈里發的肩輿(代表威儀)走在他前面,他才是伊斯蘭世界的共主。

但烏尊·哈桑在奧特盧貝利戰役中兵敗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此戰過後四十年,沒有任何來自波斯的勢力膽敢侵犯奧斯曼帝國領土,穆罕默德二世一戰成名,就連遙遠的德里蘇丹國都有人知道這位戰勝波斯霸主的君王,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下的哈里發則稱他為“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統治者”。

於是穆罕默德二世把自己的君主頭銜換為了“Padishah”(帕迪沙),這是波斯系國家的“至尊”,萬王之王,並且得到了烏尊·哈桑承認,在外交檔案中把穆罕默德二世與他視為平等的君主。

但馬穆魯克們依然挾持著源自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對擅自使用“帕迪沙”也就是萬王之王稱號的奧斯曼君主怒不可遏,因為當年的哈里發國攻滅了薩珊波斯,就在穆斯林世界中嚴厲批評了萬王之王的頭銜,薩珊波斯的萬王之王,也就是“伊朗與阿伊朗的沙汗沙”伊朗前面加個“阿”代表否定,就代表所有民族和所有國家的至尊,有代安拉統治人間之嫌,直到什葉派的白益王朝入關巴格達之後“萬王之王”的頭銜才再次被使用。

奧斯曼君主使用“帕迪沙”的頭銜,無疑是對馬穆魯克們的挑釁,馬穆魯克蘇丹公開表示奧斯曼人是一群野蠻人,不懂教法,作為迴應,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二世則對於馬穆魯克統治下的三聖城(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保護者的頭銜表示覬覦。

到了1493年雙方關係幾乎完全破裂,馬穆魯克王朝就直接拒絕承認奧斯曼的“帕迪沙”頭銜,依然用開羅哈里發冊封的“羅馬省蘇丹”稱呼奧斯曼最高統治者,而“Kaisar-Rum”在之前已經被奧斯曼棄用。

而奧斯曼人自然也毫不客氣的以開羅帕夏羞辱馬穆魯克的君主,馬穆魯克君主的正式頭銜則是“馬利克”同樣代表“埃及的至尊”,現代一般翻譯為國王,比如沙特國王的正式頭銜也是“馬利克”。

之後隨著塞利姆一世對薩法維打擊和馬穆魯克王朝的征服,又使得奧斯曼君主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霸主,奧斯曼帝國在之前沒有國名,民眾和學者都稱之為“奧斯曼家族”,但此時“至高之國”“上國”“地上皇國”作為了帝國對外交流的名稱。

奧斯曼君主頭銜隨著疆域的擴大,蘇萊曼大帝的頭銜就包括了:

“奧斯曼及萬邦諸國的帕迪沙、最偉大的蘇丹以及尊貴的可汗,臣民脖頸的擁有者,麥加和麥地那兩聖城的僕人,真主在全世界的影子,兩座大陸和兩座海洋之中的羅馬人、阿拉伯人以及波斯人的蘇丹等等……”

甚至隨著開羅的阿拔斯哈里發的屈服,伊斯蘭世界共主的哈里發頭銜也被奧斯曼君主拿下,但奧斯曼君主的哈里發頭銜不是我們印象中的“khalīfat Rasūl Allah”(真主的使者的繼任者),而是 “khalīfat Allāh” (真主的繼任者), 這兩者字面差別微小,但意義重大。

先知穆罕默德及之前的眾先知都被視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而從第一任哈里發開始都不再以真主的“代治者”自居。

這是由於先知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封印先知,在他之後的哈里發不能傳達真主的啟示,也不再是真主的使者。

奧斯曼自認為作為真主的繼任者與萬邦諸國的帕迪沙、諸帝之帝、諸汗之汗、諸統治者的統治者,真主在大地的投影,世間一切統治者的統治者,是唯一的神在人間的唯一的代治者,把他們統治區域所有文化的至尊頭銜全都用上了。

奧斯曼君主對自稱對真主的繼任者,這意味著把真主人格化,則是以物配主的行為,成為神在人間的“代治者”,成為“天授皇國”的統治者,才是其野心的目標。

參考資料:

卡羅琳·芬克爾。 奧斯曼帝國 1299—1923

林佳世子。 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3] 帕特里克。 貝爾福。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urkey 。 Kate Fleet

李強。哈里發學說的演變及其對中東政治繼承與換代的影響

劉中民。伊斯蘭哈里發制度:從傳統理想到現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