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指教: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麼未押韻?文史濟世2020-08-05 22:21:09

請指教: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麼未押韻?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只有一作:唯有)

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作品,壓的是平水韻上平十五刪,現在詩詞用韻分為平水韻與中華新韻,唐朝的詩,必定是壓平水韻,題主所寫的問題是錯誤的。

這詩如果有爭議,也只是在絕句和古絕兩方面,我們可以先看一看這詩的平仄格律(括號內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請指教: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麼未押韻?

這首詩的格律關鍵在第三句,即全是多音字,相(下平七陽,去聲二十三漾)、看(上平十四寒,去聲十五翰)、兩(上聲二十二養,去聲二十三漾)、不(下平十一尤,入聲五物)、厭(下平十四鹽,去聲二十九豔,入聲十六葉)。按照嚴格的絕律講,第三字應為平聲,若說出律,“兩”這字最明顯。

詩仙李白的主要成就不在格律,而在於誇張式的浪漫語言美,不應該用嚴格的格律來研究李白,喜歡正宮格律的人,可以選擇杜甫。絕律有拗救一說,第三句中的“不”如果按平聲來讀,也可以在本句形成拗救句。其實格律詩的平仄主要是指語言的起伏,只是一種詩體而已,是為內容服務,作者既可以用,也可以不遵守,只要寫出的作品,能得到大多數人肯定即可,格律與自由體不是對立關係。

請指教: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什麼未押韻?

從整個封建社會看,真正德才兼備實現個人理想的太少,大部分能攀高枝的鳥都是平庸亦或貪腐之輩。

李太白作為不得志的高才生,由於恃才傲物,在封建官場中不合群,必定很難生存其間,最終只能象孤獨的浮雲,落得清閒一生。

好多失意計程車人,都遠離朝廷,選擇幽靜的名山大川,不問世事,獨自清修。縱觀封建史書,在皇帝的手下工作,永遠都有派別在爭權奪利,能夠兼顧公私兩利的人少之又少。

李白在唐玄宗供奉翰林的時候,已經領略過權臣的排擠,當來到敬亭山,有感而發寫下此詩,面對此山,可以寬容李白的放縱不羈,對於作者與似人化的大山,都可以很好地相處。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當讀到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落魄者和詩仙應具有同感。對於一首詩,喜歡的人多了,也就成為傳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