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餘則成沒走會變成鄭耀先嗎?逗比兒青年歡樂多2019-03-29 20:13:56

餘則成即便沒有離開大陸,他也不會活成鄭耀先。他們相似卻又不同。《潛伏》和《風箏》都屬於諜戰經典。但是兩劇風格迥異,甚至連題材的本質都不是一回事。《潛伏》幾乎是藉著諜戰題材的外殼,深刻分析了職場背後的邏輯與定律。幾乎是餘則成打怪升級的升職記。餘則成身上有韋小寶的影子,讓我們更多的看到一種叫巧合和合理遊離與各種關係以及顯性規則和潛規則之間。所以這讓很多人願意活成餘則成的那個樣子。而《風箏》是一部講信仰,講犧牲的諜戰劇。劇情時時刻刻將鄭耀先逼入絕境。所以《風箏》更貼近現實意義的諜戰劇。劇中的鄭耀先,表面瀟灑帥氣,卻時刻處於風口浪尖之中。他沒有各種顯性規則和潛規則的掩護,甚至都沒有一個上司的掩護,沒有一個接頭人可以幫他隨時處理各種意外的自身層面解決不了的狀況。為了更好的掩護自己,完成任務,甚至連自己的戰友都犧牲在自己的手裡,而戰友們犧牲時的情景,時刻煎熬著他的靈魂,全憑信仰在困境中掙扎猶存。很多人敬佩鄭耀先,卻不願活成他的樣子。“潛伏者”只是餘則成眾多身份中的一個。餘則成面臨的順境比逆境更多,劇情更側重的是他“有驚無險”的那個“巧”字。因此根據這個邏輯推導。當夜站長吳敬中派人去抓餘則成,把他押上飛機,跟自己一塊走。但是當憲兵拿著槍到了餘則成的宿舍時,卻沒有發現餘則成。這個時候最緊張的人應該是吳敬中。餘則成失去了控制,對他來說是最大的風險。因為餘則成在職場潛規則裡,是吳敬中的“善財童子”。餘則成有一層身份是吳敬中的親信。因此餘則成只要留在大陸,對吳敬中而言,都是一層掣肘的關係。而一旦餘則成公佈自己是“潛伏者”的身份。吳敬中的失職不但貴讓他在臺灣失去重用,更可能會惹禍上身。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白崇禧在臺灣的那段經歷。因為李宗仁從美國回到大陸,而不是去臺灣。令蔣介石暴怒,所有的賬只能算到白崇禧頭上。吳敬中是有能力控制餘則成的。即便他自己走後,他也會安排特務追殺餘則成,這跟餘則成有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無關。而是出於避免後患。但是很顯然,這種刺殺是不會成功的。而這樣會折,更能直接地證明餘則成的“潛伏者”身份。而很快天津解放,餘則成不會像鄭耀先那樣需要過多地去尋找證明自己的材料,便可以恢復身份。畢竟秋掌櫃、羅掌櫃、翠萍都活著,李克農也是曾經培訓過餘則成的,也算是餘則成的單線領導。所以這層組織關係是完整可證實的。但是由於,餘則成實際上留在大陸,他的特工屬性就消失了。由於對天津情況的瞭解,特別是對“黃雀行動”的直接參與,所以,他很有可能會留在天津的公安系統工作。總的來說,會順利安度下半生。即便在特殊時期,受到李克農牽連,但是因為和翠萍組成的完整的家庭,並育有子女,他也能挺過那段時間,然後等到平反。鄭耀先留在大陸後,並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還有一個甄別潛伏在自己陣營裡的“影子”的任務未完成。鄭耀先給自己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掩護身份,那就是原公安局裡的留守人員。因為他要利用這個身份,瞭解整個山城民國時期的人口檔案,找出那個潛伏在自己陣營內部的“影子”。也是因為這一層使命,使得鄭耀先的後半生,幾乎活成了悲劇。但是更證明了他對信仰的執著。妻子為了保護自己“軍統六哥”那層身份,而花臉自殺;對自己可以性命相托的弟兄被自己親自“誘捕”;女兒因為自己無法顧及家庭,而被窯姐帶大,並和自己親情隔絕;最終彼此欣賞且同甘共苦,深愛且相依的人竟然就是“影子”。鄭耀先在下半生,努力從兩個極端的身份中掙扎活著,就是為了完成他的使命。他的人生是擰巴的,是痛苦的。但又是為了理想,為了信念最崇高的。都是犧牲小家,為了大家。鄭耀先臨終前,面對國旗那個莊嚴的敬禮,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欣慰。餘則成則下半生漂流海外,和晚秋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拋家棄子將翠萍和女兒扔在大陸。

如果餘則成沒走會變成鄭耀先嗎?泉水龍2019-05-02 13:59:29

會的,共產主義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