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制形成於春秋時期的說法真的科學嗎?國家人文歷史2018-03-09 10:28:17

的確是開始於春秋時期。

高中學過的人教版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已陸續在新兼併的地區設郡縣。秦統一後,統治區域空前擴大。經朝廷上的激烈辯論,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

郡縣制形成於春秋時期的說法真的科學嗎?

郡縣制包括郡、縣兩級行政單位。最早的縣制起源於楚國,春秋時期楚國吞併了周邊物資多但是戰鬥力渣的權國,把權國改成了權縣,讓權王做縣尹,是為設縣之始。郡制呢,則是源於春秋時的秦國,秦穆公九年,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君實有郡縣”,這是中國史上最早關於郡制的記載。

可見春秋時期就設定了郡、縣。這跟當時的政治狀況有關。春秋初期,諸侯國間普遍實行的是采邑制,就是國君把田邑作為世祿封賜給卿大夫,卿大夫在田邑內有統治權並對國君承擔義務,采邑制是一種加強地方管理的手段,而且是間接管理。但是隨著井田制的逐漸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發展,發現采邑制弊端很多,一些國家就推行了郡縣管理體制,國君直接管理。不過也有細微區別,比如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但是總體上這時的郡雖然面積大,但地位卻比縣低,《逸周書作雒》:“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左傳》哀公二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而且這時的郡、縣也是剛剛設立,作用大抵都是邊防重鎮,偏遠又荒涼,還沒有比較完善的政權組織,後來到戰國,隨著邊地日益繁榮,就在郡下設縣,逐漸形成了郡縣兩級地方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