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使用者697929501822018-07-31 17:02:21

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

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

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

黑豹坦克出現的直接原因就是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後,遭遇了T34/76,以及KVI等優秀的蘇軍中型和重型坦克,原有的1,2,3,4型坦克已經無法應付。1941年11月29日,希特勒在大本營會議上直言不諱“東線作戰經歷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進入了一個轉折時期,我們的反坦克武器對某些蘇聯坦克不再有效。。。。我們必須要大大加強我方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護”

按照德軍武器研發的傳統,先造炮,再匹配車體。1942年初,大名鼎鼎的萊茵金屬公司就研製出了75毫米60倍口徑坦克炮,能夠在1000米距離上洞穿140毫米裝甲,量產型被命名為KWK42型坦克炮,旋即開始在亨舍爾公司的新型坦克樣車VK3601和VK4501上試裝。當然在此之前的1941年11月底,德國武器與裝備局就要求戴姆勒。賓士和MAN公司研製新型戰車,代號VK3002,主要技術指標為車體寬3150毫米,車體高2990毫米,發動機功率650到700馬力,最高時速達到55公里每小時。

賓士公司的原型車,外形明顯模仿T34,車體四面內傾,炮塔前置,懸掛裝置為板彈簧式,但依舊保持了德國裝甲戰鬥車標誌性的交錯排列負重輪,採用T34類似的柴油發動機,後驅動佈局。代號VK3002(DB),而MAN公司的樣車則更德國式,雙扭杆懸掛系統,前驅動佈局。與傳說中不同,希特勒青睞賓士方案,而武器局則堅持MAN方案。最終經過一番綜合比較,MAN公司方案勝出,理由是:扭杆懸掛系統比板彈簧系統減震與柔韌性更好,MAN方案的最大行程和燃料貯存也優於賓士方案,而且MAN方案的履帶不易脫落,戰鬥室空間更大,以及駕駛員與機電員座位更加舒適。

MAN公司方案的總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H。E。科尼普坎普,畢業於加塞爾大學機械設計工程專業,1926年進入魏瑪共和國陸軍武器局,在德國重整軍備的初期,他設計了1號坦克以及3到18噸級的六種半履帶裝甲牽引車,在整個二戰中一共為德軍設計了超過50種裝甲戰鬥車輛。戰後,科尼普坎普也作為技術顧問參加了西德第一代主力戰車“豹I”的設計,堪稱兩代“豹式”之父

1942年5月,陸軍戰車委員會正式拍板,通過了MAN公司方案,被臨時命名為V號坦克,要求在5月底之前就生產出250輛V號,MAN公司,戴姆勒賓士,亨舍爾公司等企業必須立刻開工

由於第一批負責裝備V號坦克的官兵在炮塔上統一繪製了咆哮的黑豹頭圖樣,於是“黑豹”逐漸成為V號中型戰車的統一暱稱。黑豹坦克最初型號D型的整車重量最終達到44。8噸,最高道路行駛時速達到了驚人的61公里,但製造工藝的複雜,使它的製造工時達到了驚人的15000到20000個(T34系列的製造工時則只需要7000左右),裝備的KWK42式75火炮,身管長度達到了口徑的70倍,憑藉精湛的工藝和超長身管,這種火炮的威力甚至優於虎式重型坦克裝備的KWK36式88毫米坦克炮。黑豹坦克D與A型使用了雙孔式TZF12炮瞄鏡,隨後換成了單孔TZF12A型,在1000米距離上進行靜態設計,熟練的炮手首發命中率可以達到90%,40/42式鎢芯穿甲彈,讓黑豹能夠在最大3000米距離上摧毀蘇軍的T34/85坦克,當然這也經常被拿來當做德軍在二戰中後期片面追求戰車炮“過剩殺傷力”的證據。

在裝甲方面,黑豹坦克裝甲使用了表面滲碳技術,車體前上部厚度80毫米,傾角35度,相當於140毫米,炮塔防盾裝甲厚度120毫米,炮塔前部80毫米(G型則加厚到100毫米),當然,為了保持中型坦克的機動性,黑豹的側面防護一般,側上部裝甲防護不過50毫米,在1500米左右距離上會被蘇軍76毫米反坦克炮擊穿,這也是為何黑豹在作戰時經常需要IV號中型坦克保護其側翼。

由於整體過分精密,黑豹的故障率之高,一直在其整個服役期間也沒有得到解決,首先是扭杆懸掛經常發生末端斷裂,以及扭杆本身折斷,不得不進行噴丸硬化處理。另外的毛病包括髮動機損壞(機械壽命只有1000公里,減速機甚至只有150公里,進行耿更換需要一名專業技術軍士和8個士兵操作吊床,在黑豹回收車的幫助下作業8小時才能完成)由於供油系統氣密效果不佳而容易起火燃燒,例如戰車翻越坡度較大,導致油料倒灌起火,以及燃料洩露到車體底部,與裸露電纜與靜電接觸導致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