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糖貓娛樂2019-04-08 11:59:57

《推手》已於3月26日登陸浙江衛視江蘇衛視黃金檔開播,圍繞著這部劇的話題討論卻始終“離不開”《都挺好》。作為無隙縫接棒之作,“被比較”自然在所難免,甚至“隔壁”的《青春鬥》、《只為遇見你》也都隔三差五的“被比較”一番。文傑導演坦言,“確實有壓力”,但更多的壓力還是來自於市場中對於“太極推手”這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

時間撥回至2009年前後,彼時的影視劇市場還處於“武俠劇”發展的密集時期,“太極推手”便是在這個時候被廣泛運用於影視劇中,且多以“武功”招數進行展示。即便是放置在日常生活中,它也多被大眾貼上“老年人運動專案”的標籤,極少有人願意對其投以時間進行“內在”研究。

文傑便是這當中的“特例者”。作為擅長拍攝動作戲,且有著專業武術運動員身份的新銳導演,文傑不僅對“太極推手”尚不陌生,還對其有著深厚的瞭解和獨特見解。在他看來,“太極推手”除了要講究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的巧勁寸勁之外,還蘊含著陰陽調和、互斥共生的人生哲學和內在思想。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推手》導演文傑)

而這點,恰好也是團隊打造《推手》這個專案的初心和信念。在以柳青陽(賈乃亮飾)、陳一凡(王鷗飾)為代表的當下都市人面前,職場奮鬥、情感話題等經歷雖過於平凡,但卻是每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地。“如果你要我為這部劇做一個市場定位,我覺得它只能是一部成長勵志劇”,文傑表示。

包裹在“商戰”元素下的成長勵志劇

與過往大多數都市題材的現代劇略顯不同,《推手》從專案立項開始,就彰顯了整部劇的另類創作思維。文傑表示,當前市場中的大部分都市題材,或為包裹在商戰題材下的愛情劇,或以家庭倫理劇為主,卻極少能夠見到展現人生經歷,對生活有所反思的勵志題材。

誠如劇中一開場便展現給觀眾的男主“玩世不恭”的負面形象一般,《推手》的核心故事線便是圍繞著柳青陽的個人成長經歷展開,輔之以“商戰”、“情感”、“家庭”等元素為推動器,進而表達出“成長、勵志”這一龐大的核心命題。文傑表示,人的一生其實都是在成長和學習中不斷成長和進步,這種勵志精神是個人、民族乃至國家都引以為傲的精神追求。

因此,在創作《推手》這部劇中,他與團隊商量得出的結論便是將其放在有著商戰背景的故事核心下,進行劇本創作。劇中,以房地產為背景的商戰題材,將會透過以“明德集團”等公司,展開實力角逐,共同競爭而展開。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而作為商戰背景中最常出現的明德集團,它也將以“實景搭建”的真實感與觀眾如期會面。在最新更新劇情中,明德集團的屢次露面,也給觀眾留下了豪華、氣魄的“冰冷”印象。

不過,這些在文傑看來,都只是趨於“表面”。“商戰題材最核心的鬥爭並不是明面上的「技術」爭奪,而是一場人心與人心的較量”。因此,在劇中觀眾看到的大量商戰元素,實際上都未給觀眾展現具體的鬥爭手法,而是透過“商戰”這塊敲門磚正式“敲開”生意場上的一些遊戲規則,往更深處講,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為人處事。

“這點其實和太極推手傳達的理念,基本一致。推手其實只是太極的切口,而商戰在劇中也只是團隊想要表達「成長、勵志」這一核心命題的表達工具,是切口,也是敲門磚”,文傑坦言。

其實,從大的命題上來看,《推手》承載的元素有很多。既有商戰中的博弈、情感中的轉折,還有原生家庭之間的種種糾紛等等。但迴歸至本心,依舊是由“人”出發的一部成長勵志劇。

跨越鴻溝,“老中青”三代融會貫通

龐大的命題,同樣也需要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來為其支撐。文傑與團隊的選擇便是藉助“柳青陽 陳一凡”這對青年男女來進行命題闡述。

在劇中,賈乃亮飾演的柳青陽前期是一個辦事不著調、說話流裡流氣的標準“富二代”,後因家族企業破敗,柳青陽不得不扛起母親與生活的重擔,這才正式進入職場之路。

因前期酷愛機車比賽,柳青陽無意中認識了王鷗飾演的陳一凡。一來二去的相處過程中,陳一凡漸漸開啟心房,走出曾經羈絆頗深的“梅恆”(賈乃亮飾)去世的陰影,與柳青陽互生情愫。在這過程中,柳青陽也漸漸從紈絝富少,逐漸蛻變成成熟有擔當,且商場經驗豐富的大亨。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人物角色的立體與飽滿,可以說是橫跨“老中青”三代的有力武器。從《我的前半生》到《都挺好》,女性成長一直是影視行業的關注物件,但在以“男性”為弱勢群體的影視劇市場,男性成長往往作為輔助線,極少有以“男性成長”為核心的創作題材。

《推手》便打破了這個常規。在該劇的彈幕詞條中,除去“王鷗”、“賈乃亮”本人所具有的吸粉效應外,“青陽估計”、“怎麼回事”、“特殊身份”等相關詞條全部與“柳青陽”角色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男性角色的成長曆程也頗受市場關注。骨朵資料顯示,該劇核心受眾在25-34歲之間,而35-49歲的中年受眾也佔到了33%比例。由此可見,這是一部老少通吃的,全民追劇題材。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文傑表示,賈乃亮在拍攝現場,時常會出現“精分”現狀,一人分飾兩角的難度雖較為不易,但其把握的卻頗為得體。劇中騎摩托全部由其親自上陣。而對於王鷗的表演,文傑則感嘆由內到外,都是“陳一凡”本身,形象氣質非常貼合。兩人的情感戲份也是拉動“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次的有效驅動器。

“情感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推手》雖不是一部以情感為主題的偶像劇,但情感在劇中依舊佔據重大比例。我們的目的就是想透過這個載體來表達每個人成長中的情感。”文傑說道。

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現實題材”的重新出發

在剛剛過去的19年春推會會上,“現實題材”依舊是今年乃至明年市場中的著重發力點。基於此,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主旋律和都市題材作品,層出不窮。但與數量相比,質量始終是跨在這條橫溝前的一大問題。

製片人嶽從軍先生此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明確表示製作《推手》的初心便是想創作一部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現實題材,以此來探討現代人存在的焦慮來源,以及資本給到大眾的到底是幸福感還是焦慮感。基於此,團隊這才選擇了“推手”這項傳統文化作為載體。

在文傑看來,“太極推手”是有著諸如“武俠”一般的俠義精神。他表示,劇中展現的無論是商戰博弈還是情感利益衝突,實際上都是對人性中的“良知”考驗,也就是武俠世界中所提到的“俠義精神”。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這點也著重體現在人物的名稱之上,劇中的柳青陽起名“青陽”,其名字來意主要是希望他可以成為厚德載物的聖賢人;而“一凡”,顧名思義則是因為她的“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超凡能力;

老師“梅道遠”一名則出自《左傳》中的“天道遠,人道邇”,意為天道是遠的,人道卻很近的,你想對別人施以仁愛隨時都可以做到,但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太難了……。類似的,還有劉念的“念”、陳秋風的“秋風”、張小同的“小同”等等,全部都有著“典故”。“文化氣息”隨處可見。

《推手》如何扛起"現實題材"大旗?

“團隊私下裡討論的最多的就是「先有老師,還是先有學生」這個哲學問題”,文傑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哲學問題能讓人明思辨、知是非,並且能讓人牢牢記住古老而又擁有無限價值的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雖行至千年,但其富含的哲學思想卻始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弘揚傳統文化當下,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歷史劇。都市劇、當代劇、現代劇也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其落實於現實題材當中”。文傑坦言,《推手》願意立足現實,向現代觀眾傳遞獨有的信念感和民族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