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這個節目是否有存在黑幕的可能性?鄧柯2017-02-22 14:17:24

去現場看過很多次《我是歌手》,而且有兩次還作為點評嘉賓參加了賽後的唱票工作。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是歌手》的節目錄制流程:

首先,《歌手》節目組篩選現場觀眾的流程還是相對嚴格的,觀眾報名時就要填寫詳細的自我介紹,上傳照片,而且之後還要經過了兩三輪電話面試。問題大多是問你喜歡本季節目裡的哪個歌手,往季節目喜歡哪些歌手,平時喜歡聽哪類風格,投票標準是怎樣,之類的問題。我推測應該是平衡觀眾的口味,避免有太多死忠歌迷不論表現只投偶像的。

選上的觀眾們要求下午4點以前到湖南廣電報道,並且需要核對身份證件。一共有500名觀眾擁有投票權,按年齡分為 10 20 30 40 50 組。節目組一般都會多發放一些名額,比如每組100個名額,但會邀請105位觀眾參加節目錄制,防止有觀眾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到現場。前100位報道的觀眾才有投票權,最後到的那幾位只能進場看而不能投票。

觀眾核實完身份後就可以去吃飯(湖南臺的盒飯質量不錯),大概6點多的時候準備排隊進場。進場前有嚴格的安檢,所以觀眾必須把手機、相機等一切電子裝置都寄存。進場坐定後一般有現場導演和觀眾簡單介紹錄製注意事項,而且洪濤老師也會上臺向觀眾們介紹樂手、音響,以及強調讓大家用心欣賞音樂,依據歌手們的現場表現水準投票。

簡單準備後就開始錄影。節目裡所有歌手的演唱都是一次完成,不會補錄。中間環節也非常緊湊,在主持人串詞的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舞臺上樂器的裝卸與除錯。一些流程都和直播無異(參與過大型綜藝節目錄制的人都知道這有多難多難)。這也是湖南臺最厲害的一點。

實際錄製過程中也沒有我們在節目裡看到的那些穿插在演唱中間的真人秀環節。現場的節奏就是:一位歌手唱完,主持人串詞(一兩分鐘),馬上下一位歌手就登場。一位接一位節奏非常快。通常整場錄影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一首歌5分鐘,再加2分鐘串詞,八個人才56分鐘),比看節目還快。

錄製結束後導演會馬上讓500評審投票,每人要選出當晚自己心中最喜歡的三位歌手,不能多選也不能少選。

觀眾投完票後,經過簡單準備就要開始唱票了。所有點評嘉賓(每期固定的是宋柯、山河、鄭楠、張漫這四位老師,還會臨時請一些業內專家)會一齊走進唱票間,共同拆開票箱,開始分組唱票。注意:這個過程是向呆在自己房間裡的歌手們現場直播的!當然,唱票唱個幾分鐘後直播就會停止,否則歌手就能算出自己的名次了,那麼洪濤老師公佈結果就沒有懸念了。但基本上也都能看出個趨勢。

評委們唱票結束後(通常是一人負責一個年齡組,每位評委唱票時還有兩位節目組的導演陪同監督),就會離開唱票間。注意,票數是直接在牆上的白板畫正字的,也就是說,我掃一眼就能看見其他年齡組的大概票數分佈。所以評委唱完票後歌手們的大致名次心裡也都有了底了。

所以,總體看下來,湖南臺在整個選擇評委、計票、唱票的環節花了大量的精力去保持相對公平,並且還特意把最關鍵的開票唱票環節向歌手們直播。我認為這是他們對於競賽規則的尊重,我也認為這個節目的競賽是公開公平的。

當然,有些觀眾會認為歌手的最終名次和自己的觀看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正常。首先,同樣的一首歌,在演唱會或者音樂節上演唱出來的效果,和在電視上乾巴巴的播放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我是歌手》錄製現場的樂手和裝置水準要比很多一線歌手的演唱會還要好,而且節目現場觀眾離舞臺非常近,即便座位最後一排的人,離歌手的距離,也比演唱會時體育場內場第一排離歌手還要近。同時,現場所有觀眾都不能帶手機,所以聽起音樂來更專注、更容易投入其中(你想想你有多久沒有不看手機不分心安安靜靜地聽完一張專輯了?)。

這會造成兩個結果:

第一:觀眾更投入、更容易被感動,這很好理解,因為同樣的電影,在電影院看就比在手機上看容易感動。

第二:觀眾太投入,根本無暇回味歌曲中的細節(一首歌完了馬上接下一首),所以更激烈更有衝擊力的歌佔便宜,太細膩的抒情歌吃虧。而且出場順序也很重要,假如哪位唱抒情歌的歌手靠前出場,前面後面還夾著兩個特別強的對手,觀眾聽完以後根本想不起你唱的是什麼,票自然就少了。等觀眾回到家裡再在網上反覆回味,發現歌裡的細節之後,可能就會覺出抒情歌的好了。

所以,綜上所述,有時節目的競賽結果和你想象有差異,並不一定是現場500評審不懂音樂,更不一定是節目有黑幕。很可能只是評審的聽歌狀態,以及評判角度,和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不一樣罷了。此外,在整個節目製作過程中,我沒有看到有哪個環節存在確鑿的作弊可能,如果你認為有,歡迎在評論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