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玉儒於成2017-02-25 10:41:46

徵方臘途中,梁山死傷慘重,大部分好漢都被殺死了。徵方臘結束後,天下太平,四方無戰事,久經沙場的梁山好漢們就等著衣錦還鄉了。可是書中卻寫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朝廷奸臣容不下宋江和盧俊義,還是把他們兩個給害死了。表面上自由自在的《水滸傳》,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尾,給人深思。不過,也有一些好漢的死,並不是悲劇收場。今天,我們就來清點一下這些好漢的死。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108條好漢裡面,死在戰場上的好漢最多,足足有59個。這些死在了戰場上的好漢,他們的結局其實是不好評定的。他們做到了馬革裹屍,也做到了青史留名,說他們死得其所,死的偉大也可以,說他們死的冤枉,死的不值也正常。總之,對於他們的死,施耐庵是沒有什麼很濃烈的感情色彩的,只是征戰沙場的將軍們最正常的結局而已。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吳用和花榮則是陪著宋江自殺了。為什麼?不是因為他們感情深,而是因為宋江死了,吳用等人也難逃一劫。花榮臨死前說道:【我等在梁山泊時,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戰,亦為好漢。朝廷即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

可見,吳用花榮之所以陪著宋江自殺,還是因為:就算自己不自殺,那些奸臣也早晚要來幹掉自己。既然早晚都要死,那就不如快點自殺了,朝廷見你自殺了,一般就不會追究你那些事兒了,也不會為難你的老婆孩子,說不定還能給你封個名號,好歹還能留個好名聲在世。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花榮又說【如今隨仁兄同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矣】。這句話,就把花榮為什麼跟著宋江自殺的原因說得很明白了。為什麼跟著宋江共赴黃泉呢?不是兄弟情深,而是因為跟著宋江一起死,至少可以【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公孫勝到了後期,則和吳用不一樣。公孫勝完全看開了一切,不留戀人間富貴,真正做到了不為外物所動心的境界,帶著朱武,樊瑞兩個徒弟出家了,書上說他們【以終天年】。這個,對於修道求長生的人來說,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令人欽羨。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關勝算是一個作者比較喜歡的人物,又是武聖關羽的化身,關勝這一生也沒做過什麼虧心事,所以作者對他還是很好的,沒讓關勝死在戰場上,而是讓關勝衣錦還鄉,在大名府總管兵馬,【甚得軍心,眾皆欽伏】。總的來說,作者還是肯定了關勝這個人物,讓他光宗耀祖了。

不過,作為關羽的後人,關勝居然投降了宋江,這個怎麼說也還是有些瑕疵的。所以,作者又讓關勝後來喝醉了酒,落馬得病身亡,算是對後人的一點小小警告。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相對比關勝,朱仝就完全不一樣了。朱仝在水滸傳前期,一直是被當作關羽來寫的,義氣過人,毫無缺點。所以,作者讓朱仝的結局比關勝還好,【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朱仝做到了節度使,這可比關勝牛多了,又破了大金,當了民族英雄。作者就連朱仝怎麼死的都沒寫出來,這個活到六十死了,那個活到八十死了,朱仝呢?完全沒寫,作者都不忍心寫朱仝的死,可見,作者深愛朱仝這個角色。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林沖則是一個媚上欺下的小人,別人都是一刀被砍死,得病被病死等等,死的都很痛快。只有林沖,作者讓他患了風病,癱瘓了,足足癱在床上半年,受盡苦痛才死去,是水滸傳裡死的最慘的一個好漢,可見作者對林沖這個好漢的態度。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呼延灼則是一個比較中庸的人物,說好也不好,說壞也不壞,所以最後結局還不錯。雖然也是陣亡了,但卻沒死在反賊方臘手裡,而是打贏了方臘之後,做了指揮使,又打敗了金兀朮,後來才陣亡。總的來說,呼延灼也是民族英雄,施耐庵還是肯定了他的,大概,還是看在他祖宗呼延讚的面子上吧。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柴進和李應,都沒做過什麼大惡,並主動選擇了歸隱,繼續回家當大財主去了,結果都得到了善終,快樂無比。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武松雖然也是條好漢,後期也悟透了禪意,做了清忠祖師,按理來說,應該有個很好的結局。但畢竟武松之前做了太多孽,殺了太多無辜,所以作者先讓他斷了一條胳膊,已成廢人,再讓他八十善終。說到底,到最後作者還是肯定了武松是個好人的,所以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結果。

武松這裡,作者也有深意,拿著雙刀的武松作孽太多,所以作者故意斷他一條胳膊,讓他拿不了那殺氣騰騰的雙刀,代表著武松真正的放下屠刀,放下了心中的魔性,也算了了這段孽緣。所以,武松論起武功來,雖然已經成了廢人,但論起境界來,卻成了一方祖師。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戴宗則是夢到神仙找他,然後【發了善心】,離開了宋江,宋江留他也留不住,最後大笑而終,且死後顯靈。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李逵被宋江毒死,這個正應該是李逵這個殺人狂的後果:替宋江殺了一輩子人,結果最後被宋江所殺。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李俊則是從無過錯,所以作者除了魯智深之外,讓李俊得到了一個最好的結局:帶著榆柳山莊四兄弟,童家二兄弟前往暹羅(可能是如今的泰國),做了暹羅國王,自由自在。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阮小七到了最後,也不是當年那個只想吃肉喝酒的小流氓了,而是境界很高,甘願趨於平凡安貧樂道的世外高人,帶著老母親繼續回老家打漁,奉養老母,以至天年,六十而終。別人都是八十而終,只有阮小七六十而終,中間足足差了二十年,為什麼?還是因為阮小七早些年還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損害了自己的壽命。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還有黃信,孫立,凌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等人,大部分都是主動歸隱,趨於平凡。

其實,作者對於功成之後,不和姦臣同堂,而是急流勇退,歸隱山林是非常讚賞的。但凡歸隱了的好漢,都獲得了很好的結局。

為什麼《水滸傳》最後人死得都輕描淡寫?

當然,還有魯智深。魯智深成佛了,是整部水滸書中境界最高的一個。徵完方臘之後,宋江的境界明顯毫無進步,仍是俗人一個,功利心很重,對魯智深說道:【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魯智深平淡的回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勸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智深聽了,搖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魯智深到這裡,已經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莽漢子了。經常有讀者問,為什麼魯智深早年為了躲避追殺當了和尚,後來上了梁山,明明可以還俗了,怎麼還一直當和尚呢?原因就是:魯智深最開始時,的確是迫不得已做了和尚。但這個,就是魯智深和佛的一種淵源,這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宿命。

後來,魯智深肯定是感受到了這種冥冥間的宿命安排,所以,他非但沒有還俗,反而不斷的向佛靠攏。三番五次的和五臺山文殊寺,瓦罐寺,大相國寺等佛廟結下淵源,最後,魯智深居然拿下了寶珠寺,當了寶珠寺主持。

最後徵完方臘,魯智深就算不死,他也絕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代高僧了。做僧人,參佛意,本來就應該不悲不喜,不為外物所動,可為何有那麼多僧人,偏偏就像宋江說的那樣,【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既然這麼熱衷於主持名山大剎,這麼熱衷於名利,那麼又做什麼和尚呢?

所以,魯智深說道:這些都不要!要多也無用!這是真正的佛的智慧,俗世的一切,都不要,要多也無用。

最後,魯智深說道:【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沐浴後,魯智深就寫了一首詞。

寫完,魯智深【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眾人看時,詞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一首詞,就是魯智深的一生了。魯智深豪傑一生,最後終於【今日方知我是我】。

將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