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是孔子提出的麼?神經坦克天為誰春2018-04-29 12:47:32

仁義禮智信是世界倫理燈塔

《論語》109次談“仁”,24 次說“義”,75次論“禮”

孔子首先提出仁、義、禮

孔子最先提出了“仁、義、禮”,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中庸》第二十三章),109次談到“仁”。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告子上》),凡24 次說到“義”。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孟子又曰:“禮之實,節斯文二者是也”(《離婁上》);宋理學大師朱熹注云:“禮者,天理之節文也”(《四書集註》),《論語》中直接言“禮”者38次,間接論“禮”37次。

仁義禮智信是孔子提出的麼?

孟子董仲舒強調了智與信

一百多年後,孟子以“仁義禮”為基礎注入“智”,曰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孟子•離婁上》)漢董仲舒在四端之外引入“信”,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完善了這一倫常理論學說。

仁義禮智信是孔子提出的麼?

仁義禮智信是孔子提出的麼?

“仁義禮智信”是世界倫理燈塔

“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統領中華倫理道德教化凡兩千五百餘載,作為常規法則被尊為儒家“五常”或“五德”,作為正德教化的航標,成為儒家倫理教化的精神之源、思想之源、理論之源。作為中國人修身立德的思想基礎,也是世界各民族精神世界的倫理燈塔,奠定了它在傳統文化中不可撼動的光輝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