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r1+r2為什麼近似等於2L?科學聯盟2018-07-19 12:09:27

我想問題主的是: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有意義嗎?但凡學過一點點和極限相關的知識,就知道當角度(以弧度為單位)很小的時候,就能把角度的正弦、正切近似為角度本身,而雙縫干涉實驗本來就假設了雙縫間距離遠小於L,依照該條件當然就可以得出r_1+r_2=2L。這是純粹數學問題,其證明看看數學書就行了,沒必要當成物理問題。

題主問的問題在物理上其實沒有多少價值,這也說明題主對雙縫干涉本身思考的還太少。如果考慮將“雙縫干涉實驗中的雙縫間距遠小於L”這一限制條件去掉,那麼光屏接收到的“干涉”圖樣又是怎麼樣的。我們知道如果光源離雙縫的對稱中心如果太近——即雙縫距離遠大於L,那麼此時雙縫之間不透光的部分將阻擋光源的光照射到光屏上,此時沒有任何圖樣呈現在光屏上。但是如果我們考慮雙縫距離和L是相當的,那麼情況就複雜了。此時除了要考慮干涉,還要考慮衍射的因素。光的波動理論裡面有一套經典描述,其中比較有代表就是基爾霍夫衍射理論。該理論把光場理解為標量場,用標量場去考察光的衍射,這個近似在很多情況下是可行的。至少在討論光的干涉和衍射問題上沒問題。考慮光源有限近情況下的雙縫干涉,其實就等於考慮了光的單縫衍射和雙縫干涉雙重效應,前者可以用菲涅爾衍射來解釋——注意,這時候不能考慮夫琅禾費衍射,因為該衍射是遠場衍射。當然,嚴格的數學計算需要考慮更多,我在這裡僅定性分析一下。物理學上的定性分析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比上來就考慮定量分析要有效得多。

關於干涉,我還要強調一點,注意干涉條件,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將托馬斯·楊的實驗裝置放好,通上光就能實現雙縫干涉的圖樣,沒這麼簡單!干涉條件對干涉實驗有很大的限制,題主應該好好思考在什麼情況下干涉實驗就會面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