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航海人羅羅2021-11-22 12:31:22

這是航海人羅羅第542篇原創問答。

不只海員長時間不在家,貨運司機、空乘、鐵路、軍人、保密單位科研以及跨境工作等從業人員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這些孩子一樣會與父母親陌生。所以,海員的孩子不認爹、娘只是萬千社會的一角。

打打情感牌就行了,當真了你就“輸”。

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

一、陪伴孩子,是父母最高階的告白

陪伴是最純情的告白。

不缺席孩子成長的過程,簡單的幾個字卻重千斤。

孩子從備孕到出生,再到一路成長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很多父母無法做到這一點,比如我自己。

老大出生時不在家,一直被家人叨叨不休,等到生二娃的時候由於有前車之鑑所以早早就規劃了時間,掐著點等著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一句話,所有事能做的全包啦。比如餵奶(自然是奶粉)、洗尿布(自然有粑粑的尿布)、給孕婦翻身,拉她起床運動,自然還有吃月子餐(口裡沒味卻一個勁地說好吃,導致最後差不多承包了三餐,這就是為什麼孕婦瘦了陪護的自己卻胖啦。大家都說這是幸福的肥,我特麼差點就信啦。)抱孩子去洗澡以及各種檢測和辦繁瑣的手續。

一圈下來,不得不感嘆生個孩子真不易啊。可再看看孩子整個成長生涯,這才哪到哪啊——萬里長征跨出第一步,路還早著呢!

你陪,你慢慢陪,你用全部的時間去陪,可能嗎?

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

二、沒有陪伴,孩子就“廢”了嗎

事情的兩面性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公平,這是客觀規律。

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可沒有父母的時時陪伴,卻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嗎?

慈不長兵,慈母多敗兒,這些“慈”彷彿成為一種“貶義詞”,可這不就是所謂的“愛”嗎?其實細細地分析這樣的字眼,你會發現這比較片面,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定會是有的,但並不具有代表意義。我們反觀那些天天陪伴下的幸福孩子,難道他們就不能成才,不能走上“成功”之路嗎?按上面的觀點得出的結論:

“成功”的人,都是父母嚴厲管教下的孩子;有成就的人,都是“不慈”父母訓導下的“野孩子”。顯然,這樣的觀點站不住腳。

孩子的成長,有陪伴,甚好;沒有陪伴,那更要獨自去長大。

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

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成年人的世界,誰不是充滿了心酸和苦累。做父母的人心都是肉長的,誰不願意陪伴在孩子的身旁,前提是要有那個條件。

實力、實力、實力,陪伴這件事同樣需要實力。

父母或者一方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或在遠方工作,遠在異鄉打拼,或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常常見面,這是成年人不得已的苦衷。這,並不代表主觀上的不願意陪伴。相反,在外的父母大多有激烈的陪伴渴望。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海員,走上這樣的一條路,有多少男人(少數女人)是不甘心的。可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必須要去遠走、去高飛、去寬廣無垠的海洋打拼。

這是對現實的屈服,更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多少男人口裡念著妻子、孩子的名字,一邊走上船梯。我們用自己的畢生去奮鬥,為的就是讓下一代有一個更理想的平臺。我們這一代人紮在海上,下一代人就不用再這麼辛苦地拼命了。對,就是拼命。

我在外拼命,作為孩子你卻連你爹都不認了,你說這還有世道,還有天理嗎?老父親在外打拼,為的是什麼,這一切難道還換不回一聲“爸”嗎?

其實,這也不怪孩子。

如果真的要為“怪”找一個出口,最後的物件一定又要落在你爹頭上。因為,男人就是用來背鍋的?為什麼,誰叫你沒本事,誰叫你不多掙點錢就能天天陪老婆、孩子,誰叫你沒有金山銀山讓家人衣食無憂。一切,又是男人的不對了。越分析越不是事了,看到了吧,海上的男人們。

本質問題一個字,你不在他眼前晃,有了空間的距離,他自然會與你陌生,這是自然的事。

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

想通了這個道理,認與不認,還有多大意義。只要你是他爹,那這輩子就是他“爸爸”。

有了錢,就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決定的時間,陪孩子自然就不是難事。所以,孩子叫不叫都不是事,是錢的事。理清了這個難事,剩下就是掙錢的事了。

海員長時間不在家,孩子不認爸爸了怎麼辦?小哥邊走邊看WoW2021-01-06 07:53:01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不過現在好多船東都在船上安上了無線網,船員可以跟家裡影片!

以前上船時間長,沒辦法聯絡家人,出去一趟回來被孩子趕出家門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是很多船員放棄航海生涯的一個原因,至少我是有這個原因,現在國際組織有要求,船員在船時間不能超過一年,好的船東合同期4-6個月,所以像孩子不認爸爸的事情也就少了很多!

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就很關鍵啦,要引導孩子,爸爸也要根據孩子的喜好去討好她,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快就會再次接受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