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太后鄧綏如何評價?歷史課課代表2019-09-16 23:07:20

有些女人終其一生都在受命運的擺佈,猶如一葉浮萍般在未知的河流上漂泊,她們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更無法計劃自己的人生,在命運面前她們渺小的像一粒塵土,只能屈服於現實的安排。而鄧綏確實一個不認命的女人,當別人都被命運扼住喉嚨的時候,她卻執著的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難能可貴的是,她做到了。這個用心良苦的女人,她的愛情與事業都是按照她預先設計好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向前推進,從宮女到皇后再到皇太后,最後達到他理想中的巔峰。鄧綏也算是世上少有的奇女子了。

和帝駕崩,鄧綏臨朝:

公元105年,也就是鄧綏當上皇后的第三年,27歲的漢和帝病逝,和帝的離世讓年僅21歲的鄧綏進入了政治權力的中心。鄧綏早在做漢和帝貴人之時,就因為和帝子嗣多數夭折而時常為和帝選進才人,希望能夠讓和帝后嗣充盈,並將漢和帝的數位皇子放於民間秘養。這雖然是為了劉家的後嗣著想,但也為鄧綏提供了之後擁立新帝並以母后掌權的機會。

世間的一切都是慾望惹的禍。當鄧綏初次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後,變一發而不可收拾,難以割捨,為了使自己的權力更大些,鄧綏選擇擁立幼子位皇帝,而不是年長的皇子。這樣她就能夠以皇帝年幼的名義掌握實際權力。於是出生僅百日的和帝幼子劉隆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是為漢殤帝,鄧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鄧綏聽政後,屢次以皇太后名義下詔書,並自稱“朕”。雖然鄧綏在詔書中稱自己只是輔佐聽政,但實質上她已經成為了國家真正的領袖。

東漢太后鄧綏如何評價?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鄧綏大肆提拔自己的親戚進入權力中心掌管實權,其兄從虎賁中將升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位比三公,更重要的是,還掌握了軍隊,其弟鄧鋰從黃門侍郎升為虎賁中郎將,與大哥遙相呼應,令兩位兄弟鄧弘和鄧閶都晉升為侍中,成為了東漢朝堂之上的文官大佬。

殤帝夭折,擁立安帝:

人事的任命上有了保障,讓鄧綏看了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這位年輕的皇太后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她考慮的更為長遠,漢殤帝劉隆實在太過年幼了,萬一幼帝夭折了怎麼辦?於是精明的鄧綏在漢和帝的葬禮結束後,各路諸侯王返回封地的時候,鄧綏單獨把自己的侄兒劉祜留了下來。雖然不是嫡親,但是好在是親戚,況且劉祜的年齡也還尚小,即使日後幼帝真有不測,由他來做皇帝,掌握大權的仍然是自己。

鄧綏的目光卻是長遠,更讓人叫絕的是,正如她所憂慮的那樣,年幼的漢殤帝不到一歲時便夭折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駕崩年齡也最小的皇帝。漢殤帝駕崩後,劉祜被立為皇帝,依舊由鄧綏輔佐。她臨朝稱制後,連下詔令,大赦天下。鄧綏提倡德化節儉,並制定了一些措施,使宮中形成了節儉的風氣,她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東漢太后鄧綏如何評價?

兩度垂簾,譭譽參半:

鄧綏垂簾稱制的一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災,鄧綏對此憂心忡忡,迅速下令,削減了太官、尚方、內署等高階官員的御用車馬、珍饈、服飾以及各種奢侈品。同時下令,除了祭祀祖宗寺廟外,朝廷官員不得吃精米白麵。鄧綏還以身作則,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都是小米加蔬菜。同事鄧綏還削減了宮女的數量,允許宮女自由選擇,離開或者留守,離開的發放路費,成為自由民,削減宮女為東漢王朝節省了大量的開支。

在鄧綏看來,只有嚴厲約束外戚,才能保證皇權歷久不衰,她一直牢記章帝時竇氏外戚被誅的教訓,並引以為戒,雖然在東漢的歷史上,鄧氏一族的外戚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最為貴重的外戚,但是由於鄧綏對自己母族的親屬能夠嚴格約束,所以其宗族之中掌權者也都非常收斂。其實這正是鄧綏的高明之處,她倚重外戚,又有所提防,不至於讓皇權旁落,防止受人挾制。鄧綏為了選拔有識之士,穩定統治,她多次下詔選舉賢良。因此為自己贏得了很好的名聲。

東漢太后鄧綏如何評價?

不論鄧綏以怎樣的手段獨攬大權,至少她做太后時是一位好太后。鄧太后執政的日子裡,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一切井然有序。公元121年,垂簾聽政長達十六年之久的鄧綏咳血身亡,臨死之前,她還不忘頒佈詔書大赦天下。鄧綏死後與漢和帝合葬在了一起。

她是如此一個備受爭議的傳奇女子,一生經歷了母儀天下的榮耀,也體會了大權在握的輝煌,同時還揹負了紅顏禍水的罵名。歷史總是讓人傷感,感傷這人走茶冷的無奈與荒涼。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