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使用者18949175362016-06-15 10:25:17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滿族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成員之一,並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瞭解正確評價歷史上滿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俗諸問題,瞭解早期滿族人名的樣式及其變化規律,也是我們研究滿族文化和民俗的一項內容。

1、滿族人喜歡用動物或動物的一部分來作為孩子的名字

現代我國滿族人都是講漢語、用漢字,基本和漢族人沒什麼區別,而結構形式大體上都是包括姓氏在內的三個字或兩個字。然而,歷史上滿族人是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而他們的人名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那時候滿族人是用滿語給孩子起名,用滿文記錄書寫人名。另外,滿族人還喜歡用各種動物的名稱給孩子起名,與其他民族的起名習慣大大不同。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例如:

“努爾哈赤”本是滿語nurhaci音譯而來,意思是“野豬皮”。原來16世紀居住在長白山一代,過著半農業半畜牧業生活的滿族人,習慣上用某種動物的某些部位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因此,

努爾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大兒子能像森林裡的野豬一樣勇猛無敵,像野豬皮一樣堅韌,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勇敢無畏的人;

努爾哈赤的三弟“舒爾哈齊”(surhaci)的意思是“小野豬”;努爾哈赤的四弟“雅爾哈齊”(yarhaci)的意思是“豹皮”;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dorgon)意思是“獾子”;

努爾哈赤長子的兒子“杜度”(dudu)意思是“山鳩”;

順治皇帝的大兒子“牛鈕”(nionio)的意思是“眼珠”。

初,其他著名滿族人物如名將正黃旗人舒穆錄氏“楞格里”(lenggeri)意思是“碩鼠”;鑲紅旗人富察氏“伊哈齊”(ihaci)意思是“牛皮”;鑲黃旗滿洲人納拉氏“海塔”(haita)意思是“野豬”;鐵嶺正黃旗人瓜爾佳氏“海倫”(hailun)意思是“水獺皮”;正白旗人那拉氏“薩爾哈”意思是“蜜鼠”;正白滿洲人“渾齊”意思是“羊皮”;鑲白旗人阿爾巴齊是“伊漢”意思是“牛”;正黃旗人瓜爾佳氏“庫爾秦”意思是“斛鬥魚”;正白旗人瓜爾佳氏“達漢”意思是“小馬駒”;正黃旗“額爾赫”意思是“田雞”;鑲黃旗人“阿爾薩蘭”意思是“獅子”;鑲白旗人“多弼”意思是“狐狸”等等。

以上名字都有各自特定意義,並從語言學上看,這些表示動物名稱的詞都是普通名詞。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當然還是繼續使用這些名字。此外,這種用動物或動物身上的某一部位起名字,代表了清初早期滿族人給孩子起名字的古老民族習慣和基本樣式。

滿族人名中多動物,這是民族習慣,也是在特定歷史條件和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滿族是古老的漁獵民族,自然會在民俗中帶有漁獵文化色彩,而我們不能以漢族人起名的習慣去理解滿族人起名的習慣。還有一些名字是普通名詞,如:穆哈連(彈丸)、布拉(荊棘)、博爾普(馬鞍頭)、費揚古(小指)、阿克佔(雷)、博洛(涼帽)、哈爾哈(鞋幫)、海蘭(榆樹)、阿蘇(網)等,這些人名雖不是動物名稱,但卻是普通名詞,用這些普通名詞起名,也是別的兄弟民族少見的。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2、滿族人也喜歡用數字來作為孩子的名字

蘇色(susai、五十),額赫庫倫地方富察氏,鑲白旗人;

烏雲珠(uyunju、九十),長白山地方人,鈕祜祿氏,正白旗包衣;

明安(minggan、千),烏拉地方瓜爾佳氏,正藍旗人;

明安(minggan、千),哈達地方納喇氏,鑲藍旗包衣;

伊拉奇(ilaci、第三),寧古塔地方薩克達氏,鑲黃旗人;

伊拉奇(ilaci、第三),雅蘭地方葛濟勒氏,正藍旗人;

伊拉奇(ilaci、第三),輝發地方赫舍里氏,正藍旗人;

寧古奇(ningguci、第六),蓋雞地方瓜爾佳氏,鑲藍旗人;

蓀扎奇(sunjaci、第五),朗佳地方鈕赫勒氏,正黃旗人;

烏玉齊(uyuci、第九),扎庫木地方鈕祜祿氏,正白旗人;

那丹珠(nadanju、七十),章佳氏,乾隆朝鑲白旗人。

以上人名都是從《滿洲八旗氏族通譜》中隨便摘錄的滿族人名,從這裡完全可以看出滿族人是喜歡用滿語數字做他們的名字的。

3、滿族人的姓名中多形容詞

穆彰阿,郭佳氏,鑲藍旗滿洲人,道光時任軍機大臣。這裡就“穆彰阿”來簡單談談滿族人名字的一個特點。同前面講的“音譯式”滿族名字一樣,“穆彰阿”也是一種音譯式人名。原來是滿語的形容詞。讀音是“mujangga”。它原有“果然的,真實的”的意思。“阿”字有“的”的意思。“阿”的讀音為“ngga”。漢語無此音,只好用“阿”來代替。這就是說,穆彰阿的父母等長輩人希望這個新生兒將來能過真實誠懇作人。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關於詞尾帶“阿”的形容詞滿族人名,翻閱一下《滿洲八旗氏族通譜》、《八旗通志》就可以新發現名叫“××阿”、“×××阿”的滿族人名就有千餘個。因此可以說詞尾“阿”字是滿族音譯式人名另一個重要標誌。而且,這些帶“阿”(ngga)的人名都可以考證出來它們的滿語本意,如鑲白旗人薩克達氏“巴揚阿”(bayangga),意思是“富的”;鑲黃旗人伊爾根覺羅氏“福隆阿”(fulunggga),意思是“盛大的”;鑲黃旗人富察氏“哈豐阿”(hafungga),意思是“平安的”;正藍旗完顏氏“扎隆阿”(jalungga),意思是“滿的”;鑲紅旗人伊爾根覺羅氏“揚桑阿”(yangsangga),意思是“有文采的”,等。以上人名都可以考證出它們的滿語語意。這些人還都是清代比較有名的人物。

還有一種帶“額”字尾的形容詞人名,本是滿語“ngge”轉寫時的代用,意思也相當於漢語的“的”。如鑲紅旗人庫雅拉氏“奇承額”(kicengge),意思是“勤勉的”;乾隆朝參贊大臣、理藩院尚書鑲黃旗人鈕祜祿氏“豐升額”(fengxengge),意思是“有福的,有造化的”。以上都是形容詞作為滿族人名字的例子。查閱《通譜》和《通志》,有大量的滿族人名都是這種形式構成的。

此外,形容詞還有如下的滿族人:薩哈連(黑),正黃旗人精厄里氏;博爾中果(簡單的),鑲紅旗人那木都魯氏;布林機(一色),正藍旗人兆佳氏;哈坦(剛烈),正白旗人舒穆祿氏;阿濟格(小),努爾哈赤第12子;阿克敦(結實),正藍旗人,康熙48年進士,等等。由此可見,歷史上滿族人名中有大量的滿語形容詞。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4、用動詞性詞語起名

還有一種早期的滿族人名,權且稱其為動詞性人名。如:古尼因布(guninbu,清末正藍旗人富察氏,福州將軍)意思是“使意志堅強”;伊里布(ilibu,清末鑲紅旗人瓜爾佳氏)意思是“使站立”;西喇布(sirabu,清初正白旗人)的意思是“使繼承”。在各種《通譜》、《通志》和《滿族大詞典》中,這種按“××布”各式構成的滿族人名很多。因此,也可以把這個“布”字當作滿族人起名的一個標誌。總括從“努爾哈赤”到“××阿”、“××額”、“××格”、“××布”等的滿族人名,可概括為以下幾條特徵:

①早期滿族人名由滿語語音表達滿語語意。②用漢字轉寫時,可以寫成兩個以上漢字形式的名。因此,滿族人名也並非由幾個漢字隨意堆砌而成。③名字中不包括姓氏。如不能把“努爾哈赤”中的“努”字當成姓。“愛新覺羅”是他的姓。

5、用漢語數字起名

清代滿族人起名有一部分使用了漢語數字。如“五十九”、“六十七”、“七十八”等。在《八旗通志》、《滿洲八旗氏族通譜》等歷史書籍中以漢語數詞命名的滿族人名竟達400多個。這些數字從“四十一”開始,到“九十八”為止,幾乎每個數字都有不少人。其中使用次數最多的是“六十”(24人)、“七十”(23人)、“七十六”(21人)、“七十八”(22人)、“八十”(18人)。在給某人作傳記時常常要加入旗籍、祖籍、姓氏、官職等。不然就不容易分清這些同名的人。如叫“五十八”的,清初就有10人,他們分別是:

為何清朝滿族起名如此奇怪?

1。鑲黃旗人,哈達地方瓜爾佳氏,佐領。2。鑲紅旗人,安褚拉庫地方瓜爾佳氏,三等護衛。3。鑲黃旗人,哈達地方瓜爾佳氏,驍騎校。4。鑲藍旗人,佟佳地方佟佳氏,佐領。5。正黃旗人,哈達地方烏雅氏,筆帖式。6。正黃旗人,布林渾地方薩克達氏,治儀正。7。鑲藍旗人,葉赫地方宜特默氏,雲騎尉。8。正白旗人,葉赫地方宜特默氏,筆帖式。9。鑲紅旗人,輝發地方索綽羅氏,雲騎尉。10。鑲白旗人,蘇完地方瓜爾佳氏,三等護衛(以上根據《通譜》)。那麼這些數字名是根據什麼起的呢?原來大多數是根據小孩降生時,她父母的年歲(或祖父母的年歲)之和數,作為這個孩子的名字。如這個孩子降生時父親年28,母親年31,28+31=59,那麼孩子的名字就可以叫“五十九”。有人把“五十九”的“五”當成了姓氏,把“十九”當成了名,這當然是誤解。此外還有一種漢語數字人名,如:清初人“烏什”(正白旗人伊爾根覺羅氏)、武什(鑲藍旗人)、吳什巴(正紅旗人)、奇什巴(正紅旗人)、巴什(鑲黃旗人富察氏、清初鑲白旗人烏雅氏、正藍旗人索濟雅喇氏,三人同名)。這些名字其實是漢語數字,“五十”、“五十八”、“七十八”的諧音字。滿族人這種用漢語數字起名的方法,與漢族人名及漢化的滿族的人名大有不同。因為漢族和其他民族是沒有這麼起名的。但滿族使用的是數字畢竟是漢語數字,這表明歷史上滿族和漢族的密切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