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我小時候在白事上,聽過嗩吶的聲音。我不記得旋律,更不知道我聽到的是不是“

百鳥朝鳳

”,我只知道,那個聲音是真真切切存在於我的記憶中的。

長大以後我很少聽到嗩吶的聲音,近年來更是見不到這種樂器了。我不知道今後的白事上還會不會有人請嗩吶匠奏樂,許是有的,但恐怕會越來越少了。

我長在渭南,在西安讀書,家在咸陽,是地地道道的關中人。《百鳥朝鳳》裡出現的很多事物,都是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焦三爺

家住的院子,如今在關中農村裡還能找到相似的樣式。他們喝水用的搪瓷碗,我家裡也還有幾隻。焦三爺睡的炕,和我大伯家的一模一樣。我還曾在老式的織布機旁玩耍,看著奶奶為我織將來結婚時用的花布床單。天鳴師母所說的

薺菜餃子

,也是我極喜歡的事物,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

水莊邊的那條河,和我家門口的灃河也長得很像。可惜如今的

灃河

早沒了幾十年前的樣貌,樹被砍光了,鳥更是剩不下幾種,原本茂密的蘆葦蕩,稀稀拉拉地一小堆一小堆地躺在河中央,倒是有種寥寥落落的蒼涼。

不過聽父親說,那河裡幾十年前是可以游泳的,河堰上種滿了樹,樹裡面藏著各種各樣的鳥。父親也說不上鳥的名目,不過電影裡說的那些,應該是都曾經在我家鄉的天空中飛過的。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百鳥朝鳳》的原著,講的是貴州的故事,

吳天明

導演把它挪到了關中,卻挪出了一部經典。

吳天明導演是

陝西三原

人,拍陝西人的故事,駕輕就熟,他拍的舒服,我看的也舒服。

我對影片中焦三爺最後為

竇村長

演奏百鳥朝鳳時的一組對圍觀群眾的特寫鏡頭印象極深。那一張張面孔,彷彿是根植在我記憶之中的。焦三爺、

天鳴

父親的形象,也就像是我身邊生活著的那些陝西人。陝西人的樣貌,大體也就是那個樣子。

吳導不但把陝西人外在的樣貌拍了出來,更是拍出了陝西人的精魄。

不同的地方,生長出的莊稼不同,人也是不同的。或許每個陝西人都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性格,但總是有著一些共性的。在不長的人生中,我也一直在琢磨著這種共性,因為我總覺得,在我身邊的這些父老鄉親身上,是有一種特別的,卻又吸引著我的東西的。

看完《百鳥朝鳳》,我突然意識到,這種東西或許叫做“倔強”。

老陝的倔強,和我們普遍所說的倔強不同,不同之處在於,陝西人倔強的剛猛,倔強的烈性,倔強的死不回頭。

焦三爺是倔強的,作為一個匠人,他恪守著自己的原則,守護著一門手藝的傳承。

天鳴也是倔強的,他明知道靠著嗩吶已經無法養家餬口,更不能飛黃騰達,卻依然堅持著。

在影片的最後我更加確信焦三爺的選擇是正確的。

藍玉

其實品行不差,但他在骨子裡,少了份陝西人骨子裡的倔勁兒。藍玉聰明,他能找到機遇發財,但他守不住嗩吶的匠活兒。

焦三爺說他是因為眼淚收的天鳴,我想,他也是因為眼淚選擇的天鳴。

收天鳴,是因為他純良的心性,也選天鳴,是因為他的倔勁兒,因為他的熱愛,因為他的不服輸。

影片裡有一句“嗩吶是吹給自己的,不是吹給別人的。”

陝西人的倔勁兒也是給自己的。從古至今,陝西就不缺像老黃牛一樣倔強的人物。

秦孝公

、司馬遷這樣的人物,在陝西的歷史上並不鮮見。

我總覺得,吳天明導演拍的就是這麼一份倔強。這份倔強不單屬於焦三爺,屬於天鳴,也屬於吳導自己,屬於八百里秦川。

好久沒在電影院看到這樣質樸的電影了,吳天明導演的鏡頭語言一點兒也不花哨,卻處處見功力。我觀影時旁邊的一箇中年人忍不住輕嘆了一聲“乾淨”,說到了我的心坎上。這部電影的一大特點,就是乾淨。

少年天鳴和妹妹以及藍玉圍著螢火蟲那段我印象很深。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小學課文裡曾有篇

賈平凹

先生的《月跡》,裡面描寫的景象和電影裡這段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到三個孩子盯著螢火蟲,我就自然地想到了“月亮是個好”。

我不太懂攝影,於音樂更是外行,但我還是想說,在這部影片裡,每一幀的畫面都美得讓我說不出話,每一次的配樂也都恰到好處。

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精確”,在吳天明導演的遺作裡,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老一輩藝術家對自己作品極高的要求。

我上一次在大熒幕上看到

陶澤如

老師,還是管虎導演的《鬥牛》。對於他,我其實沒有很深的印象,只是知道他是位老戲骨,卻並不知道他了不起在哪裡。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這次看了《百鳥朝鳳》,我只能默默地給陶澤如老師樹上大拇指,這樣的表演,真是絕了。

和天鳴喝酒喝醉後那段表演,無論是面部表情還是肢體語言,都已入化境。像他這樣的演員如今真的已經太少了。嗩吶講究傳承,表演又何嘗不是呢?

可能是我太吹毛求疵,我真心希望本片能採用關中話對白,普通話也好,就是味道不太對,有的詞兒得用紮根在土地裡的方言講出來,感覺才會對。

傳承也是《百鳥朝鳳》裡重點強調的。

在影片的後半段裡,嗩吶藝人失去了舊日的榮光,不但沒了過往的地位,連溫飽也成了問題。於是,我們開始擔心這門匠活兒的傳承。在片尾文化局

傅正局長

的出現或許是一種諷刺,但我更希望這是導演給我們的一絲希望。當然,嗩吶藝術最大的希望還在年輕人,只要天鳴這樣的年輕人還有,這門匠活兒就不會消亡。

然而,要靠乞討才能傳承下去的匠藝,不也是令人唏噓的嗎?

如果看過影片之後,我們能對這些

民間藝術

多一些關注,也是善莫大焉。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百鳥朝鳳》:嗩吶聲裡傳承的是八百里秦川的精魄

吳天明導演從謝晉等人手中接過了中國電影的旗幟,又轉交給了張藝謀、

陳凱歌

這些人,他本人,就代表著一種傳承。吳導的為人很好,對後輩都有提攜,第五代導演都記在心裡,如今《百鳥朝鳳》上映,看到片頭出來推薦的張藝謀,誰又不會在心中泛出一絲感動呢?

可是,要想把國產電影的大旗真的傳承下去,現有的電影市場並不是一片合適的土壤。

從《百鳥朝鳳》的排片量我們就能看出來。

我們的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我們的電影工作者到底該拍什麼樣的電影,是觀眾在引導創作,還是創作引導觀眾,這都是值得去反覆思考的問題。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出現了百鳥朝鳳的旋律,或許它不是百鳥朝鳳,但我心裡覺得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