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樂觀開朗的豆豆2021-02-18 20:18:02

那些說是能讓資本不再恰爛錢的絕對想多了

很久之前,大約從戰狼2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恰爛錢絕對比不上好質量

但是資本在意嗎?

完全不在意,繼續恰

後面幾年自然是爛片如潮

李煥英也不會改變什麼

說不定會讓資本覺得,親情牌催淚牌也有爛錢可恰,然後入場這個領域

這都很難說

李煥英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大概就是讓一部分堅守底線追求質量打磨劇本和演技的電影人看到希望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四年磨一劍終於大獲成功,意義非凡

如果能有這個效果,也算是一件好事

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超級無敵大壞壞2021-02-18 21:21:53

前有吳京後有賈玲,一個56。8億票房一個截止到今天30億。

沒有一個是正經導演出身,賈玲幾年前甚至是一個北漂。

這至少說明,只要態度認真,工作嚴謹,華語影片的下限不至於像今天這樣如此低。

希望中國導演不要再怨環境怨資本怨編劇怨審片,多找找自身原因。

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希刺克厲夫2021-02-19 08:25:38

這是給影視圈敲響警鐘,意味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影視不是《逐夢演藝圈》的噱頭十足,不是《小時代》攀比炫富,而是《你好,李煥英》這種真情實感,依託現實生活並創新表現形式的作品。

賈玲作為新晉導演,第一次導演的作品就能取得如此耀眼輝煌的成績,這讓整個影視圈都會為之震動,這票房是在昭告天下:好的影視作品並不屬於專業的導演,而是屬於用心的導演。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就在於這是一個真實的圓夢故事,是賈玲對“母親意外去世事件”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這是傾盡全力,用盡真情,將一個溫暖的故事傳遞給觀眾,這種真情真心的共情讓所有人為之笑,為之哭,好久都沒有遇到這種好作品了,商業化電影也該歇歇了,那些炫酷的特技掩飾不了作品的空洞乏味,觀眾的品味在慢慢提升,已經無法被這種空洞所迷惑。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一個靠實力展現能力的時代,賈玲作為票房第一女導演帶來的不僅是感動,更或許是一場影視圈的變革。

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

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幻想鄉的洛克馬戲2021-02-19 09:34:01

其實吧,我覺得每年春節好口碑戰勝好宣傳已經成為年更節目了……

幾乎每年都是。

宣傳最猛的三天歇菜。

然後口碑最好的奮力向前衝。

之前的幾個票房榜頭名都差不多。

當然,這是好事。

這意味著,你拍的口碑越好,大夥就越認賬。

而且,如果最後李煥英票房超越唐探3,並且遠超後者的話。那麼也說明了所謂一部分人說的好經營論調並不非常實用,相反的,好口碑更加實用。

所以,不論如何,只要每年春節最後的贏家都是好口碑的話,我想相關投資方和製片人們也會選擇更加靠譜的劇本,而不是更加靠譜的IP、

就這樣了。

2月18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 30 億,最終票房會到多少?如果破了 50 億,對影視圈意味著什麼?江行客2021-02-20 15:14:26

硝煙四起的春節檔電影戰場隨著春節假期尾聲的臨近,形勢逐漸開始明朗化。

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無疑是本次比賽的最後贏家,逆襲了《唐人街探案3》等大IP電影,成為2021年開年的最大黑馬,而作為導演兼主演的賈玲也在潛伏多年後終於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而真正大爆。

用電影裡的臺詞說,她終於給她的母親長了一回臉。如果賈玲的母親還活著,一定會為她感到驕傲。

然而略顯諷刺的是,不是賈玲母親的早逝,也可能就不會有這部電影的誕生。

真實生活有時候比電影更戲劇化。

本片就根據賈玲自身經歷改編,講了一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傳統故事。它簡單而又普世,源自於每個人都有過的一種體驗:對父母的虧欠,沒有機會補償。

於是就有了這部電影的設定:主角曉玲穿越回母親年輕時所生活的過去,幫助她完成心願,改變命運。曉玲的目標就是為了能讓母親長臉,以彌補自己過去沒有讓母親感到驕傲的遺憾:買電視機、打比賽、相親。

曉玲開始像一個母親一樣,為年輕時的媽媽英子張羅這張羅那,目的只有一個:為她好。她可以為母親英子做任何事,當發現自己的存在是母親命運的拖累時,她甚至選擇幫母親改嫁他人,來脫離未來為了不爭氣的女兒而備受煎熬的生活。最後發現母親還是選擇了原來的老路。

這裡母女角色的倒置設定讓人眼前一亮,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很多人對這部片子的評價是真誠。

我也跟許多人一樣,感性上對這部片子十分偏愛。結合賈玲真實喪母經歷的照應,更有一番可咀嚼的餘韻。

雖然本片的主題算不上高深或創新,和電影大師伯格曼或哈內克等人對母子關係本質的殘酷揭露相比,《你好,李煥英》甚至顯得有些幼稚、淺薄和老套。

但賈玲的真摯正像這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母愛一樣,也許這樣的題材早已經爛大街,但一代代人依然對這樣的故事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人類最普世的感情。

我認為,這是本片最大的亮點,但問題的罅隙也從這裡開始裂開。

主題對劇本的侷限

雖然這是一個格局不大的商業化故事,但賈玲在有限的框架下將劇本做得十分紮實。

劇情編排上的用心體現在那一場冷特母親生病的醫院戲。這一場戲雖算不上驚豔,但很順暢地完成了自身的功能。

不僅推動了曉玲對母親嫁給他人的態度轉變,同時又鋪墊了後面冷特對曉玲的愛情萌芽。

在人物刻畫上,每個人都有富有特色的記憶點,尤其是配角沈光林自身的人物弧光完成得非常漂亮。在曉玲幫助他追英子的過程中,沈光林漸漸走出父親的庇護,選擇靠自身努力去闖蕩。

在節奏上,本片充分發揮了原有小品抖包袱的優勢,每個場景都張弛有度,將觀眾的情緒拿捏得十分精準,同時又比之前小品裡一些為笑而笑的俏皮話更言之有物。

總之,劇本上的技巧都恰到好處地服務於賈玲的情緒表達。

然而,劇本的精良掩飾不住主題表達的乏善可陳。想要表達母女情感沒有問題,但本片表達的情感觀念和價值取向都比較單一,就連那穿越的主線也是早已被無數前人玩爛的梗了。

簡單來說,我沒有看到任何試圖挑戰或突破原有認知的野心。確實用大眾熟悉的穿越梗來表達最樸實的情感,可操作性強且討巧,能一下子就讓觀眾接受並共情。

同時,為了避免讓觀眾感到乏味,本片用很多幽默段子去豐富它的趣味性,像“電影票買錯號”這類的情節設定也可以看出創作者對於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巧妙運用。

但是由於把要講的事物侷限在母女之愛的框架下,電影本身沒有什麼社會延展性和可解讀性,缺少思辯和回味的空間。

我看到了彼此之間的愛,看到了生活必然分離的無奈,這些在高度凝練的戲劇化表達手法得以彰顯,但是生活的複雜性卻因此被埋藏了。

在生死分離的殘酷之下,賈玲拍出的其實依然是一個簡單化、理想化的世界。

正如標題《你好,李煥英》所暗示的,本片是一個重新認識母親的過程。

這契合了觀眾內心某部分的期待和遺憾:從我們有意識開始,母親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通過了解年輕時的媽媽,我們重新認識了李煥英。

但一直到結尾,我們看到的李煥英,始終沒有脫離自己身為母親的社會角色,她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為女兒、為家庭著想的母親。

如果她不再被一個母親的身份所框住,而只是八十年代間一個叫李煥英的年輕姑娘,一個在時代的牽引下做出自己選擇的女人,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我本來期待在這方面可以做出更多的文章,但是最後本片還是把李煥英這個角色聚焦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這樣的人物更鮮明瞭,但也失掉了層次性和複雜性,讓故事的最後變成了一場比誰更愛誰的犧牲競賽。

時代與情節的迷失

影片隨處可見對時代感的塑造,從開頭張江背曉玲穿過社群的大街小巷開始,跳皮筋、騎單車、打糙米、洗飯盒、大海報等元素就把時代感渲染得恰到好處。

散落在故事各處的文字細節不僅真實可感,而且融於故事劇情,不做純粹的符號堆砌。

偶爾作為點綴出現的一些對官僚體制做派的諷刺也別具一格。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時代感細節確實充實了故事劇情,有些成為讓人捧腹的笑點,但是在重要情節的轉折上卻是缺失的。

比如說母親為什麼會做走回老路的決定?曉玲為什麼選擇接受母親的選擇?一切的出發點也許都是與時代性無關的永恆之愛。但作為生活在兩個時代的兩代人,她們的價值觀差異若能在故事發展中形成衝突對比,將會把文字帶入另外一個更豐富的緯度裡去,但都通通沒有涉及。

雖然說本片在思想主旨上沒有太深入的思考,但從劇情裡流露出的點滴時代感悟卻顯得雋永深長。比如說,當最後曉玲面對母親走回老路的決定,欣慰而苦澀的一笑讓人意識到,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完全理解和體會別人的生活,即使是血濃於水的母女也不行。

賈玲試圖並卻努力改變了一切,到最後卻發現什麼都沒改變。每個人因為她也許走上了不同於以前的道路,但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命運終點。我們總是懊惱錯過一次次機會,殊不知人的命運往往早就和出身以及性格緊緊繫結在一起。可惜這些亮眼的體悟在影片中也僅僅是淺嘗輒止。

情感與技巧的割裂

如果要選一個全片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那莫過於結尾反轉之後的那一段曉玲一邊奔跑一邊回憶過去的橋段。

我也和許多人一樣,每次看到那裡的時候泣不成聲,也許是那一刻我被賈玲的崩潰情緒所感染,也許因為它讓我想到了我和母親的日常點滴,想起了曾經對親人任性的傷害。

可以說能做到讓全場觀眾共情哭泣這一點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我們被賈玲那種發自內心的痛深深地擊中了。

尤其是賈玲最後那場毫無保留的哭泣,不像是在演戲,更像是借演戲來排解對母親一輩子不能彌補的愧意。

對於演員來說,這可能是演戲的最高境界,但對於導演來說,是才能有限的危機。這樣直白外露的表達,是強化情緒最慣常和偷懶的方式,但稍有不慎,也會讓情感顯得氾濫而廉價。

我能理解高潮時的情緒需要一個抒發的出口,但是安於俗套技法的情感表達讓整部電影流於平庸。

正因為這是一部情感至上的電影,所以本片的穿越邏輯就更顯隨意散亂了。

賈玲為什麼穿越,怎麼穿越,怎麼回到現實,這些都沒有給出明確的交代,似乎穿越的規則全然根據編劇的心情和劇本的需要而定。

這到底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穿越世界,還是一場隨心所欲的意淫?雖然被強烈情緒裹挾的觀眾早已無暇去關係那些穿越規則的瑣事了,但這也是反映出創作者情緒為大,不夠嚴謹的一種態度。

喜劇與悲劇的分離

大家看完李煥英的評價是:有笑有淚。

前半部分很搞笑,後半部分很催淚,但這也暴露出《李煥英》的一個問題:它的笑點和淚點是割裂的。

在高階的喜劇藝術作品裡,其核心一定是悲劇的。這種悲喜相融來自於人們期待的慾望和殘酷現實的割裂。

電影的出發點表明賈玲已經具備了某種意識:用喜劇的形式去表達對死去親人的不捨與虧欠。以樂寫悲往往能達到比純粹賣慘更加深刻和高階的效果。

具體到這個故事裡,悲與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聯絡:曉玲對自己身材外貌、個人能力的自嘲產生了喜,而她對自己拖累母親的自卑感烘托了一種悲。

如果說前半部分曉玲幫母親完成心願的橋段還有幾分含蓄的動情。

那麼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從反轉後的回憶殺開始,人為設計淚點的意圖就尤為明顯,因為這是一種三流的藝術表現手法:煽情的音樂烘托、心酸的回憶、大哭的面容特寫。

我並不是否認這一段的情感表達,相反,這裡的情感比任何時候都要濃烈,可惜它是為了煽情而堆砌起來的,為了讓觀眾在這一刻放聲大哭而並置的。

雖然面對如此傷痕累累的親情,沒有人能夠抵制得住這養的情感衝擊,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種過於直接向觀眾索取眼淚的粗暴方式,是那類捨棄了藝術性而充滿目的和功能性的戲碼。在這裡,我們可以說賈玲真誠,也可以說她不真誠。

因為此時賈玲已經忘記自己在拍一部喜劇電影,只是要極盡能事地要把觀眾給推到悲傷情緒的巔峰。這裡的悲劇感已經和前面的搞笑段子沒有關係,甚至跟整部電影的喜劇性也是脫節的。

總結下來,《你好,李煥英》的立意簡單通俗,完成度極高,作為一部商業熒幕處女作已經相當令人驚豔了,值得不少新人導演去借鑑學習: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想要得太多。

簡化有時候是一部片子成功的關鍵。先抓住內心最想要表達的東西,再緊緊圍繞著它用文字細節去不斷放大和充實。

在同屆春節檔閤家歡電影的襯托下,《你好,李煥英》已經是超越預期的上乘之作,它的票房和口碑對得起它的質量。

但是當真誠成為一部作品最大的優點時,就需要創作者警惕了。

當那漫溢的情感全部被推給觀眾時,觀眾全盤接受並不一定意味著作品的優質。

導演技法和電影感也許就是在這樣一種有意無意迎合的態度和不知節制的宣洩中丟失了。看完影片再回想,好的是編劇技法、演員表演,但鏡頭設計和排程上在完成了敘事的功能之外,沒有太多值得稱道和推敲的地方。

除此之外,本片想要講述的東西比較單一淺白,感性的力量大過於理性的思考。

尤其是後半部分,賈玲沉溺於對母親虧欠感的表達,而削弱了故事的藝術性。有時候創作者太執著於真實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反而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再往大了說,當觀眾對一部好電影的誇讚都止於真誠,那也是整個電影市場的悲哀。

真誠應該是一個創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一種奢求。

我期待更多像賈玲那樣真誠表達的導演,用更為雕琢或更為生猛的影像表達帶我們進入到他們脆弱而強大的斑斕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