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呢?戈壁灘駝鈴2019-03-31 01:38:54

詩聖杜甫

杜甫字子美,生於河南省鞏縣。杜甫七歲就能作詩,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和洛陽有名的人交往。和李白一樣,年輕的杜甫也曾經漫遊祖國的大江南北,憑弔了許多名勝古蹟。在登上泰山的時候,他寫下著名的五言古詩《望嶽》: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公元746年,杜甫來到長安,唐玄宗忽然舉行特考,目的為自己的“幫閒”隊伍輸送新鮮血液。李林甫不喜歡新進人物,他叮囑主考官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題目,結果幾百人沒有一個得中的。這是杜甫的第一次打擊,他多年的幻想破滅了。

杜甫第二次打擊是他父親杜閒的病故。他父親在長安以西的奉先做縣令,家裡本來就不富裕,父親的去世使家裡更加貧困,杜甫一介書生,他怎樣來維持生計呢?為了求官,維持生活,杜甫開始給達官貴人們寫信,希望得到他們的賞賜推薦。但卻處處碰壁,得到的是冷淡和白眼。

杜甫又作了《三大禮賦》獻給唐玄宗,唐玄宗非常讚賞,讓宰相對他進行考試,可是又碰上了李林甫,考完試就沒訊息了。杜甫又接連向唐玄宗獻了兩篇賦,直到公元755年,44歲的杜甫才得到一個地位很低的職務。

杜甫在長安過了10年窮困生活,他的身體消瘦,染上了肺病和瘧疾。這種不幸的境遇,卻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底層,使他深刻了解和體會底層群眾的疾苦。

有一年冬天,杜甫回奉先看望妻兒。一路上,他目睹了社會的災難,水災旱災不斷,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仍然有增無減。杜甫穿著又單又破的衣服,奔走在寒風凜冽的路上。手指凍僵,連斷了的衣帶都系不上。剛進家門,就聽見一片哭聲,原來他不滿週歲的兒子剛剛餓死。目睹這樣的慘狀,又想到他路過驪山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避寒,歌舞聲響徹雲霄。想到這裡,他無比悲憤地寫下長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深刻地反映了長安安史之亂前唐朝的社會現實,其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杜甫看到統治階級窮兵黷武,一隊隊被徵壯丁透過長安城西的咸陽橋,開赴西線。他目睹親人送別,哭聲震天的情景,寫下震撼人心的《兵車行》。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混在逃亡的人群裡離開長安,一路飢寒交迫,受盡流亡之苦,在投奔唐肅宗途中被胡人俘虜,押回長安。他看到祖國山河破碎的悲慘景象,寫下感人肺腑的《春望》,反應他當時的憂憤心情。

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離長安,拜見了唐肅宗。唐肅宗任命他作左拾遺負責給皇帝提意見。皇帝只是為了顯示自己樂意納諫,裝裝門面,可是杜甫卻很認真,皇帝當然不高興,不到半年就被皇帝打發到華州,做管理祭祀、禮樂、學校等的小官。

杜甫離開長安,又有機會深入下層勞動人民中,瞭解民間疾苦。徵兵、徵糧,連年不斷的戰爭,使老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喚起他深切的同情,他創作了“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著名詩篇。

後來杜甫對現實生活越來越失望,他毅然拋棄了官職。來到成都,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在親友們的幫助下,他開闢荒地,營建草堂,就是現在有名的杜甫草堂。

這年八月,秋風怒吼,草堂屋頂的茅草被風捲走。風停了,雨又不住地下,屋裡漏得沒有一塊乾地,在難眠的長夜中,杜甫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寫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多麼高尚的精神境界。

後來,杜甫帶著妻兒老小到處奔波,此時北方兵荒馬亂,江南親友又無音信,他們只好以船為家,在湘江上漂泊。吃野菜,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儘管疾病纏身,他仍沒有忘記祖國的災難,關心著受盡戰爭折磨的老百姓。公元770年冬天,59歲的杜甫病死在湘江的小船上。

杜甫一生寫了幾千首詩,用詩描繪了一個複雜多變的歷史時代,深刻反映悲慘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苦難,所以後世把他的詩稱為“詩史”,稱他為我國曆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作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