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人推薦了Excellent Sheep這本書,讀過之後感覺簡直就是一本神書(雖然行文實在有點囉嗦)。於是本文梳理一下自己的讀後的思考,希望可以和大家進行討論。由於我看的是英文版,再加上中文的表述能力實在不強,所以很多內容會中英文夾雜,甚至激動了,就大面積的引用英文。。。

Find Yourself & Explore Your Passion

文中提到了Find Yourself的一些技巧: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什麼事情即使沒有外在獎勵也會去做。

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一做就是幾個小時而忘記時間。

注意要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自己以為自己喜歡的事情。

注意要思考的是,想要做什麼事情,而不是成為什麼樣的角色。

對我來說,可能我感興趣的事情有兩點:

pursuing my curiosity

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律是什麼樣子的。

我想知道並思考常見的 哲學問題

比如說,我希望能想清楚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比如說,我起碼想了解Hume、Kant等人的積累下來的觀點。

比如說,我聽到morning star、evening star的例子真的覺得歎為觀止。

我想了解常見的數學問題

比如說,我希望能在組合最佳化、運籌學方面瞭解更多,把之前零散的知識串起來。

我想了解常見的物理現象的解釋

我想了解典型的歷史事件

我對於煉丹(用模型做prediction)其實沒那麼的感興趣,我更想做的是從motivation的角度做inference。更想從Business的角度對問題有更深入和綜合的思考。

changing the world: 區域性的熵減

我對這個事情感興趣,是根據這樣的一個thought experiment。假設我可以選擇自己的後半生,一是維持現狀,二是身上插滿管子放到駭客帝國中的Matrix中——不是被邪惡的當做電源,而只是為了make me happy——並且我可以選擇experience任何的場景,體驗任何想要體驗的感覺。那麼我是否會選擇進入Matrix中。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應該不會選擇永遠進入Matrix。因為我還是想對於當前的世界有interaction,雖然當前的世界也很可能是simulated。但是他起碼是most real 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我還曾經糾結過,既然宇宙的生命已經過了50億年,還只剩下50億年了,在這時候就什麼都沒了,無論我現在做什麼。那麼我現在做的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目前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是,50億年後,宇宙是什麼樣子,可能和自己關係非常的小。

說的極端一些,假設自己能像彭祖一樣活到800歲,那個時候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全變了,也不太記得我現在的狀況了,那個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關係有多大可能都有待商榷。

其實和自己關係最大的,可能是現在自己認識的人、可能是和自己出生在相似的年代的人、可能是和自己的想法類似的人。

而讓這些人更加的happy,讓這個區域性(包括並不限於時間、空間等locality)更加沒要,也就是的熵儘量小。也是我很想完成的事情。

而對於怎麼做到reducing entropy,其實我沒有那麼的在意。

Be Yourself & Build Yourself

書中主要提到了以下的幾個觀點

status沒有那麼的重要。However high you climb, there is always someone above you. It does not matter exactly where you are. Following your passion means, by definition, giving something up. Learning for its own sake 與 being at the top 很難兼顧。

對於書中提到的這個觀點,我不太贊同。

因為站在不同的高度,所看到的和思考的事物是不同的。並且周圍打交道的人的能力和見識也是不一樣的。

就像是大學之後覺得高中學的東西沒啥用,高中覺得當時初中沒啥東西一樣,很可能思考的層次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後,會發現之前想的很多都太naive了。

Don't try to figure out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the rest of your life. You're going to be a very different person in two or three years, and that person will have his or her own ideas. All you can really figure out is what you want to do right now.

我覺得書中說的這點非常有道理。我確實是現在的想法, 和2。5年master剛畢業的時候,差別好大;2。5年master剛畢業的時候,和4。5年前剛去MSRA實習的時候差別好大;4。5年前與9。5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差別很大。。。

甚至我感覺,距離現在越近,我的變化的速度越大。

關於這點,我一直與我在滴滴的manager的想法不一樣。

他是建議我們想清楚5年後,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而一切目前大部分的努力都是為了5年後的目標服務的。如果沒有目標,很容易雖然很努力,但是可能努力的方向和自己的目標正交。

我是這麼覺得的

這是一個Exploitation和Exploration進行tradeoff的問題。如果根據現在的認識,來對career path來做計劃,然後一步一步的完成,這個選擇偏向於Exploitation。

而我連對於自己的Passion的認知都還這麼的抽象,並且由於還比較junior,接觸的資訊與對事情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所以,對我來說可能要分配更多的權重到Exploration。

可能再過5年,我達到我在滴滴的manager現在的閱歷,也會覺得制定5年計劃,然後按部就班的完成,是better practice。

有朋友提出,不過這需要當下是一個理性的人,要不讓容易一直沉迷於享樂,或者一直在挫折中走不出來。

關於這點,我是這麼覺得的,這裡講的是what you want to do,也就是你的action item。它是guided by your true passion,而the passion一般shift的可能性不大。

大一還是大二記不清了,某社團組織的一次校友分享,也是被校友建議,制定一個目標後,比如說是畢業去Google,那麼就一切以目標導向,甚至如果目標提前完成,比如說大二就拿到Google的fulltime的offer,那麼根據之前制定的目標,best choice應該是輟學來加入Google。

而現在看起來,這種建議根本就是在坑人。起碼我大一大二的時候,覺得Google是不得了的dream company,而現在真的覺得沒啥大不了的。。。

有人可能覺得,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無論得到多少的金錢,都想得到更多;無論得到多大的權利,都想得到更多。這樣他永遠無法得到滿足,會一直都不開心。

我的觀點是,如果目標是金錢和權利,確實會導致這種情況,並且確實無論狀態是什麼樣子的,都會是這種無法得到滿足而不開心的狀態。

而如果目標是gaining more insight和reducing entropy,確實也會是無論目標達成程度如何,都想達成得更多,導師無法得到滿足而不開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說服自己放棄這兩個目標,本身就會因為使得人生失去意義,而造成更大的不開心。

沒有必要為了填充簡歷而填充簡歷。Instead of worrying so much about building your resume, you need to start work on building your mind.

這點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並且我當時本科的時候就差點被這個觀點誤導。

當時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就被老師教導說,剛來大學,就要選擇是要考研、保研還是出國,然後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了這個努力。並且只做能夠寫到自己的簡歷上的事情。

起碼,我現在看起來,簡歷的那張A4紙,也就是一個敲門磚的作用,也就是一個和公司聊天的由頭。除了簡歷上寫的乾巴巴的文字,更多的是對這些文字進行展開。Coding方面更是隻要當場寫一段code,就能看出candidate的水平。還有很多behavior相關的東西,尤其是溝通的順暢程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更能決定offer的情況。

Mentorship & Leadership

關於這點,書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Leadership itself was understood to be a duty.

這個觀點有點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一種使命感。

我覺得這,也是保護自己認可的人的,reducing entropy的體現。

What they really want is that their mentors challenge them and that they care about them; they want the real thing. The most important job of the mentor, is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mselves, to fac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decisions, and to support and to free them to make choices that are at the odds with expectations others have for them.

寫在最後

雖然這本書寫的很囉嗦,但是確實寫的很真實,能引發人的思考,如果有時間真的建議讀一下。個人記筆記最多的是Chapter 6, 其次是Chapter 3, 5,更建議重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