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知乎使用者2015-09-18 10:38:39

縱深防禦的話德軍會很被動,但是如果蘇軍這樣部署的話德軍也就沒必要那麼急迫的進攻蘇聯了,至少可以等到42年春季開始,沒必要在41年6月22日這麼急。蘇軍當時陳兵國境線對德國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壓力,尤其是在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並將比薩拉比亞大部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之後,德軍在羅馬尼亞的石油運輸線就在蘇軍的直接威脅之下了。

而蘇軍的攻勢部署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德軍突襲後蘇軍最精銳的主力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包圍,組織度迅速歸零,比如蘇軍的精銳大部分機械化部隊集中的西方面軍,在開戰一週就被全殲。蘇軍當時的策略就是沿著既定防線死守,這些死守的部隊就是棄子,主力部隊拼命後撤,兵死了沒關係只要士官保留下來,這支軍隊就可以迅速回血恢復戰鬥力。而德軍就是拼命在後面追擊,力圖在入冬之前將蘇軍圍困在西部,不讓他有恢復的機會。

蘇聯是不能跟法國比的,相比蘇聯法國在裝甲兵稱雄的時代是沒有縱深可言的。即使是這樣法國真正失敗的原因真就是部署的太靠前了。法軍主力雲集比利時南部法國北部,結果德軍從阿登地區突破之後在色當來了個向右大轉彎,把法國北部比利時南部的法軍包了餃子。這個戰術非常大膽以至於德軍總參謀部對曼施坦因計劃一開始是拒絕的,甚至直接把曼帥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位置下放到步兵軍。這個計劃的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一旦右轉彎後,德軍主力的左翼就完全暴露了。如果法軍留有足夠的預備隊在巴黎地區就可以在德軍右轉彎的時候,由南向北進行反突擊,那麼德軍將重蹈馬恩河的覆轍,甚至可能預先上演斯大林格勒合圍圈。

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蘇翻譯2015-09-18 11:09:47

謝邀,說說個人觀點

蘇軍部署前置的問題主要集中於西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的狀況稍微好一點,而造成了悲劇性下場的主要就是西方面軍。當然這種部署存在客觀原因在於1939-41年間蘇聯在西方邊界的一系列擴張。這種擴張的結果就是蘇軍野戰部隊全部前移,相當一部分單位處於剛剛佔領的領土上。其結果,西方特別軍區的縱深淺到驚人的地步:西方特別軍區的主力位於邊境線上,作為方面軍(軍區)預備隊的第13集團軍處於明斯克周邊(南北延伸構成防線),第3,第4和第10集團軍全都在新佔領土上,而其中裝備最好的第10集團軍(擁有一個傳說級的第6機械化軍,光這個軍就有1131輛坦克,其中352輛是T-34和KV,佔了西方面軍KV和T-34總數的一多半)位於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正好處於德軍兩個裝甲叢集的當間!

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

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

戰爭前夕的蘇軍西方特別軍區部署狀況,蘇方番號為俄語,德方為德語

蘇機6軍的駐地就是比亞韋斯托克,似乎蘇聯人管它叫別洛斯托克。

翻譯一下蘇軍的圖例,從上到下,用於番號對照:

113SD:第113步兵師

22TD:第22坦克師

29MD:第29摩托化師

4VDK:第4空降軍

214VDBr:第214空降旅

6KD:第6騎兵師

8ptobr:第8反坦克炮兵旅

5MK:第5機械化軍

——沒有在圖例裡標出的:

5SK。:第5步兵軍

4A:第4集團軍

===================

德軍的:

IX。A。K。:第九軍

2。PzGr:第2裝甲叢集

3。Pz:第3裝甲師

29。m。:第29摩托化師

221Sich:第221保安師

4A:第4集團軍

1。K。:第1騎兵師

31。:第31步兵師

在德軍裝甲叢集面前明斯克的縱深有多深很快就明白了:6月23日德軍偵察單位就滲透到明斯克城下,6月26日-27日德軍各摩托化、裝甲單位抵達明斯克。巴甫洛夫大將又一個錯誤決策:為了“拒敵於國門之外”,24日方面軍預備隊被投入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直到大概25號,巴甫洛夫才急令西方面軍主力後退。然而這已經晚了。

於是,28日明斯克陷落,西方面軍主力被粉碎在德軍的鉗形攻勢之內。不過所幸由於巴甫洛夫的後撤命令,一部分單位得以撤出。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西方面軍被圍殲,但是由於下達了撤退命令,近半數單位還是突圍了,其中第三集團軍還基本保持了建制。這裡面存在很多客觀原因,不過有一點是確實的,也就是說德軍的兩翼鉗擊式進攻作戰(這是德軍閃擊戰的固定程式,德軍的所有主要進攻戰役除了黃色方案依靠地形是一次單臂右旋之外都是兩翼鉗擊)並不是無懈可擊:德軍負責執行閃擊任務的裝甲單位自持力非常有限,而且摩托化程度很低的普通步兵師機動速度也非常有限,這也就意味著裝甲叢集的進攻行動只能進行5-7天(法國戰役:9天;明斯克戰役:5天;基輔戰役:5天;維亞濟馬戰役:5天;在斯摩稜斯克和布良斯克,德軍突擊的主要過程也在5天內完成,不過由於蘇軍的堅決抵抗,合圍分別花了半個月),不然的話,要麼裝甲單位失去戰鬥力和突擊力,要麼步兵跟不上構不成口袋。如果西方特別軍區在戰爭爆發前把主力部署到明斯克區域,或者好歹在戰爭爆發,德軍鉗擊兩翼態勢已經非常明顯的情況下即時將一線單位後撤,西方面軍在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的悲劇很可能不會發生。

至於西北方面軍(希奧利艾的第8集團軍,考納斯的第11集團軍,比西方面軍還要前置而且身後只有剛成立1個月的第27集團軍)之所以沒有倒黴,純粹是德國人沒有把主要突擊叢集對準那個方向。個人覺得北方集團軍群或許存在比歷史上更最佳化的進攻方式?當然也有可能是北方集團軍群根本沒把西北方面軍當回事兒,覺得一路平推就好。

西南方面軍的情況就要好點,而且逐戰逐退的策略正確,然而可惜的是戰爭開始時由於基爾波諾斯和朱可夫的反擊妄想,方面軍在六月和七月損失了大量的機動力量。這可能也是最終導致在烏曼和基輔的悲劇的原因之一。

更遺憾的是,蘇軍可能直到布良斯克-維亞濟馬戰役之後才意識到了這一點,然而此前已經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鮮血。

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Zheng2015-09-18 12:40:28

曾經和小夥伴們玩了一把兵棋推演,僅供參考

小夥伴德方,我蘇方,在佈置階段,所有具備3點以上戰鬥力(最高的是13點,大德意志步兵團)的單位,儘量靠後並且佈置在鐵路沿線,留下一堆1 2點的炮灰佔據一線。

因為規則,德軍必須吃掉前方的部隊才能在下一波繼續推進,所以當他們重兵壓境後,我所有具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全部坐上火車狂奔回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一線,途中在第一波中殘存的炮灰們邊打邊退繼續在沿途阻擊。等到德軍推進到莫斯科的時候,我已經佈置好了防禦,兵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利用防守方加成以及天氣和德軍對峙,直到第一年的冬天到來,並且此時蘇聯的精銳部隊近衛軍團也逐步登場,最終我把握住機會成功偷襲掉了他們一個軍群司令部,並且在列寧格勒城下圍殲德軍一隻分佈,在北線繼續挺進,逼迫德軍從莫斯科回防。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要有足夠的部隊從第一波攻擊中生存下來

如果二戰的時候蘇聯不把軍隊部署在邊境,而是縱深防禦的話會是什麼結果?Moxos Yuri2016-11-28 14:24:44

如果一開始把總體戰略定為防守反擊,那你得先去和斯大叔說我們打不過德國人。

問題是這樣說的話,你甚至活不到開戰。

=

而且大國之間的戰略是相互影響的,蘇聯如果戰前整體戰略為縱深防禦,那麼德國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這是必然的),在東線無壓力的情況下,也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比如把海獅計劃進行到底,或者把更多的資源投入中東的戰鬥也說不定。到時候一個統一了整個西歐,以大西洋為屏障,或者掌握了中東油路的德國,怎麼看都更難對付吧。

=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講,蘇聯戰前的攻勢部署,達到了某種“碰瓷”的效果。讓德國在既沒有整合佔領區域的生產力,也沒有解除西線威脅的情況下,冒險搶先發動進攻,步入了失敗的結局。

設想一下,如果德國有5年時候完全沒有東線壓力,那後全力拿下英國,整合西歐經濟,消除貿易壁壘,發行統一貨幣。那這個世界線裡面德國要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