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是不太會寫書評的,現在寫的這個估計也完全稱不上是書評,只能當做是自己的一點小感想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

我一直認為電影與書籍之間在某種程度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的,這距離不是以它們在“量”上的不同而定,而是以在“質”上的不同而定。

比起紛繁絢麗的電影畫面,文字有的時候的確略顯蒼白,但是它卻能準確無誤的擊中人的內心深處,釋放它最原始的魅力。

《挪威的森林》好像也有電影版,但是我沒有看過也不想去看。讀了書之後再去看電影,估計也就只有無限的吐槽存在了。

這本書大概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閱讀完,當然不算上之前讀的部分。整本書看下來最大的一個感受竟然是“壓抑”。

村上春樹的文字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魅力,你越是不間斷的閱讀,就與主人公的距離越近,彷彿是活生生的他就在你的眼前。

他的細節描寫特別到位,但可能也恰恰是因為他在書中事無鉅細的描寫才更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渡邊與直子的愛情是憂傷的,渡邊與綠子的愛情也是憂傷的。

在我看來小說中的每個人都像是與世界上的“正常人”相距甚遠的“怪人”,他們默默地忍受著來自世界的不解,忍受著自己內心無法排解的寂寞與失意。

他們像是被拋棄了的人的集合,守著自己的一方世界不讓外人涉足,因為每一次泛起的漣漪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尋覓已久的平靜與超脫。

村上說過他想寫一本關於“愛情”的小說,之後便有了《挪威的森林》。

愛情是這本書的主題,也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主題。

這本書很容易概括,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男主渡邊放到現在來看應該是一個典型的“怪人”,不願與人親近,只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喜歡上了一個人,是好朋友木月的女人,她叫直子。木月的死亡帶給他們巨大的打擊,而他們命運的轉折也由此開始。

渡邊是比較“糾結”的,他不能區分開對待直子與綠子的感情到底哪一種才是愛情,或者於他來說那都可以統稱為愛情。這是自恃聰明的他唯一迷惑不解的地方。

對於直子他其實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責任,一種愧疚感,而這些感覺在他的頭腦裡與愛情的定義混淆了,其實他也是比較孤獨的人。

兩個孤獨的人抱團取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越深入便越迷惑。

綠子對於他的愛情是發自內心的,但他認為如若做出了迴應那便是對直子的不忠。他也考慮過自己到底是不是愛直子,答案有了但他不願意相信,與其說是不想去承認他的直覺錯誤,他更想是把這一切都當作是一個鬧劇。

就像是一場夢,夢醒了,一切還都是原來的樣子。

直子的死亡讓他認清了自己的內心,也讓他更加明白了愛情這件事,他一直固步自封在自己的圈子裡,忽略了太多的東西,其中就包括他真正的心意。

在我看來直子對於木月和渡邊的感情好像都不能稱之為愛情,可能說成是依賴和陪伴更準確。她是一個孤獨的人,從外表到內心的那種孤獨,而且很容易陷在自己為自己建造的“絕望世界”之中無法自拔。

與渡邊相比,她與木月可能更接近於愛情,但也只是接近而已。好多事情都只是順其自然,青梅竹馬,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並沒有摻雜太多深刻的思考,多了份隨意卻少了份誠懇,對於自己內心的誠懇。

木月死後,她開始把那份感情轉移到渡邊上,但其實她並不愛他。她對他的感情更多的是依賴,是放縱,是把他的心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實從很早以前她的人就病了,心也早就死了,渡邊是她的唯一救命稻草,但是在抓住之後她才發現原來事實並不是這樣。

她早已經墮落到別人無法拯救的地步,她的身心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死亡是她的解脫,也是她註定的結局。

與她相比,綠子的世界是明亮的,充滿光彩的。雖然生活貧困,歷經磨難,但她卻依舊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她有著男孩子一樣的灑脫與霸氣,也有著女孩子家的拘謹與猶豫,她的性格可以說是更契合渡邊的,但是隻可惜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渡邊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她對待愛情是很勇敢的,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敢於表達自己的心意,即便是沒有得到喜歡的人的迴應,她也樂此不疲。

渡邊的出現像是一束光打在她陳舊破碎的生活裡,驅散了長久以來讓人恐懼的黑暗,她像是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同類”一般,拼命地從渡邊身上吸取賴以存活的氧氣。

她的愛是不講道理的,也是瘋狂徹底的。

我覺得如果想要看這一本書,要看好這一本書,那就要先拋棄傳統的道德與倫理觀念,從樸實無華的文字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與思想,去體會他們心中所含有的複雜情緒,去真正地嘗試著理解他們的行為舉止。

拋開有些方面不講,這本書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純粹”的愛情小說。

青春的愛情不就是懵懂又無知的嗎?在跌跌撞撞中才能成長,才能更好地明白愛情於自己人生的真正意義。

2019。04。03

星期三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