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出生內地的90後,多多少少都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

小時候,熱衷看港劇,看精緻都市人的愛恨情仇、看香港阿sir們的職業、幹練,年輕白領的專業、理性。

香港在很多方面,是一艘時光機,充滿未來派的畫面。

高樓大廈、職業素養、理性瀟灑,是大部分港劇傳輸給我們的感受,也讓很多內地年輕人看到了未來我們期待的樣子。

而前幾年,無意中一次機會,我接觸到香港一部非常有質感的紀錄片。它在某種層面上,傳達了這個城市光鮮靚麗的背後面。

當時,一口氣看完三季,第一次震撼地瞭解到香港這座城市背後的“陰暗面”,城市邊緣人的掙扎、困頓。

它就是《窮富翁大作戰》,在豆瓣上,雖然點評人數不多,但每一季都超過9分,第二季、第三季分別達到了9。1和9。2分。

紀錄片前衛地探討了一個問題:在香港這樣的社會中,

那些被嫌棄的一生的可憐人,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做窮人還是做富翁,是靠雙手,還是天註定?

豆瓣9分國產紀錄片:窮人能否逆天改命?它拍出了BBC級別的深刻質感

圖片來源於Hippopx網站

在這個真人秀裡,節目組邀請了香港精英階層的富豪、富二代來體驗底層香港人的生活,探索窮人是否可以逆天改命?

很多年後,當我看到世界越來越多的面向之後,這部大膽、深刻、兼具學院派探索和人文體驗派風格的片子仍然牽引著我。

直到今天,我仍認為這是面前為止,我看過最蕩氣迴腸、最有意義的一部人文紀錄片。

Eric:從自信滿滿,到繳械投降

其中有個富二代叫Eric。現實生活中,他打高爾夫、跳探戈、品紅酒、開名車。

然而,在節目裡,5天時間裡,他只有15元港幣解決吃住問題,以此感受那些在金融危機中破產,一朝被打回原形的底層香港人生活。

節目開始前,Eric保持著上層精英的自信感,信誓旦旦地表示:“就算真的處於這種境地,我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想很多辦法,來改變這種不好的境遇。”

然而,當Eric和其他失業者一樣,想盡辦法找工作,仍遭遇種種困境後,在香港繁華的夜景下,他第一次感受到生活朝不保夕的滋味,話語間傳達出從未有過的疲憊、無奈和失落:

即使今天我只工作了五小時,卻已經花了大部分力氣。

別說去玩,可能還要留力找地方睡覺,我想這樣會犧牲了活磨滅了一個人的志向理想。

我知道這是一個真人秀,

我知道我有一個期限

,但對其他人而言並沒有期限。

就像一個只會把筆不斷削短的鉛筆刨,卻不會把筆削尖。

像軟皮蛇,能吃就吃,能睡就睡······

Eric認識到:

當人處於溫飽都還沒辦法解決的狀態下,人的精力只能對付生活、餬口度日,根本無暇有鬥志和理想來思考人生。

志向實乃錦上添花之物,只有當一個人最基本需求得到解決之後,才有精力思考上層建築的東西。

豆瓣9分國產紀錄片:窮人能否逆天改命?它拍出了BBC級別的深刻質感

圖片來源於Hippopx網站

田北辰: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這個節目裡,還有一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富豪田北辰來參加的那期。

和很多香港精英一樣,田北辰承認,自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堅定擁護者。

他認為:

強者要賺到盡,

只要不犯法便行,

繳稅給政府後,

幫助別人是政府的事情

典型的亞當·斯密信徒,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擁躉,他認為適者生存是最正確不過的基本道理。

豆瓣9分國產紀錄片:窮人能否逆天改命?它拍出了BBC級別的深刻質感

圖片來源於Hippopx網站

在節目裡,田北辰和那些收入不高,拿政府“綜援”(低保)的清潔工一樣,住在香港底層人們常住的“籠屋”裡。

一直在寫字樓裡吹冷氣的田老闆,被節目組分配去體驗清潔工掃街工作。

他第一次體驗到清潔工人被路人丟白眼的滋味,瞭解到:原來很多清潔工“同事”白天做完一份清潔工作,還要趕第二份工,做夜場清潔,維持生計。

在如此高強度、重複性勞動下,田北辰感慨:腰骨幾乎支撐不了,每天只想著如何解決下一頓。

一直信奉“弱者奮鬥就能變成強者”的他,也不得不承認:

如果要一直做這份工作,會慢慢變得得過且過,未必有鬥志做出改變。

透過這檔節目,他還得出一個結論:

在香港這樣高度競爭、看重學歷、分工細化的社會中,那些不讀書的人正被嚴厲懲罰。

富人:我贏,都是因為技巧強

此外,節目組還請來了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的教授,一起設計一個實驗,模擬社會貧富懸殊的現狀。

在這個“大富翁”遊戲裡,一方先天較有優勢,本金和投擲機會都比對手多一倍。

遊戲發現:佔有優勢的一方,雖然明知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但是對於自己一直處於上風,仍然感覺良好。

佔上風的一方,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更不緊張、零食吃得更多,更收放自如。

而他們甚至覺得,之所以能贏,關鍵是他們技巧強,而不是資源優勢。

而這就是現實社會中,富豪階層的心理狀況。

豆瓣9分國產紀錄片:窮人能否逆天改命?它拍出了BBC級別的深刻質感

圖片來源於Hippopx網站

簡單來說,當一個人已經有先天優勢,有更多資源向ta傾斜時,他已經預先有了很多抵擋風險的資本。

而這時,當他進入市場競爭時,他的心理競技狀況會在先天優勢籌碼的加持下,變得很輕鬆,悠遊自在。

而他的競爭對手,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自然會更緊張、侷促,犯錯機會和相對成本也更高。揹負著這樣的心理包袱,一個人變很難發揮好,釋放出潛能。

而佔優勢的一方,不僅心理上更佔優勢,而且實際來看,可以排程的資源、擁有的選項更多,所以他們享有疊加的優勢。

這時候,當他們獲勝時,

他們反而認為輸贏都是靠技巧,輸的一方,就是能力不行,就是不夠努力。

馬太效應和代際貧窮

這世上,大部分富豪沒有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其實,他們和窮人共同進入的這個playground並不是level的,也不是公平的。

當一個人在遊戲場中佔盡先天優勢,嚐盡甜頭,

他很難想象到弱勢一方被“剝奪”了一些競爭必備條件之後的那種沮喪和無助。

也很難想到,普通底層人民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折磨的滋味。

他們會覺得:窮人就是沒有能力和他們一樣談strategy,談高屋建瓴的東西。

更可怕的是,這一切還會形成馬太效應和代際貧窮(transgenerational poverty):缺乏資源的人,在起跑線,還沒起跑時,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會越來越弱。

《聖經》裡總結為: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弱勢和貧窮在出生時,就如同基因,會連帶傳輸到下一代。

參與過這檔真人秀的田北辰,後來改變了商人要賺夠賺盡的想法。他會去思考,市場是否有公義:

除了達到最低水平之外,

是否合情合理?

會否願意少賺一點,待員工好一點?

或者其他方面不去賺到盡?

在節目最後,富豪田北辰回想說,其實平時也看很多書,讀很多報告,但為什麼想法就沒有改變呢?

他總結說:唯一的分別就是

體驗。沒有體驗,內心就不會被觸動。

難以打破的“壁壘”優勢

如果你有時間把這三季紀錄片都看完整,那麼對於貧窮,貧富差距的認識或許將更加具象、全面。

你會發現貧富並不是簡簡單單靠努力就能夠改變的,它涉及很多社會因素,

包括心理狀態、能力技能、公平公義的競爭環境、資源分配。

富裕和貧窮這種東西,它不是一朝一夕就打破,或者建立起來的。

累計優勢就像商業中的供應鏈或者壁壘,它並不是靠某個環節改變就能實現的,

而是所有環節都恰到好處地扣到一起,上下游資源都整合在一起,才形成了難以撼動的優勢。

當然,這部紀錄片也不是號召我們去討伐富豪。

畢竟,在成為富豪的道路上,大部分人,或者他們的父輩也是經過重重修煉達到的,他們的利益同樣需要尊重。

只是,這部紀錄片想表達的是:如果你已經賺到了在playground上“玩耍”的資格,那麼你是否還有足夠的同理心,

能否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去真切感受正在掙扎的弱勢人群的生活?

豆瓣9分國產紀錄片:窮人能否逆天改命?它拍出了BBC級別的深刻質感

圖片來源於Hippopx網站

你能否像文中的田生一樣,

轉化下角色,敢於從自由市場經濟、社會達爾文捍衛者的姿態彎下腰,以同理心的態度,體悟下普通百姓的內心波瀾

去思考:如果你和他們一樣,手頭只有那些資源和籌碼,那麼是否還像現在一樣有足夠勇氣和魄力,在這場社會遊戲中如此遊刃有餘。

誰能成為了不起的蓋茨比?

如果在這種立場交換中,富人能稍微體悟《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這段文字的精髓。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sing any 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或者他們該承認:如今所擁有的這些,不過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各種條件成立下的產物。

而處於困頓的人們,可能因為他們人生“供應鏈”上缺了某一環節,而沒能大開大合,成了“軟皮蟲”。

此刻,他們應該想想:

賺盡是否太過於殘忍?

一個有溫度的社會,是不是應該還要適當留點空間和彈性,這既是給弱者的喘息空間,也是強者想要可持續發展所必備的仁慈和狡詐。

因為他們應該記住,英文裡有句話叫:

Never corner a rat - they might bite.

同樣,漢語裡也有這麼一句話: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