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裡,每天總有若干事情觸動我們的神經,各種喧譁,各種炒作,各種新聞,各種悲劇,眼睛累了,思想也近麻木。

其實,

網路世界

並不是虛擬的,它是現實的擴充套件,那些喧譁、那些悲劇,並非虛幻,而是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就是那些假新聞、假事件,也是真實人性的另一面表現而已,它們為什麼會出現,肯定有著各的目的。

中國歷史幾千年,潮起潮落,風雲變幻,

統治階級

無數花樣的灌輸,無數花樣的壓迫,讓中國人的人性幾千年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所以,中國歷史幾千年也就是一次次重複,幾乎沒有什麼質的改變。

在我最敬仰的人裡面,不得不提到魯迅先生,他實在太厲害了,對中國歷史的瞭解、對中國百姓的瞭解,實在有點讓人感覺全身的不自在,在他的筆下,剝開我們光鮮的外衣,總能看到自己的靈魂,想躲都躲不掉,我想,這就是他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罷。然而,喜歡不喜歡,我們到今天卻仍然活在他筆下的環境裡,那圍觀的習慣、旁觀的靈魂沒有一點改變。

中國人對圍觀,有無法控制的愛好。最壯觀的是圍觀殺人,過去,殺人要先遊街,廣而告之:殺人了,大家圍觀!於是,人潮人海,趕緊搶位置,後面的想方設法往前擠,擠不動的鑽,鑽不動的踮腳、伸長脖子,人犯走到哪擠到哪,最後,菜市口圍定,聚精會神,等到最後那一刀,一群驚歎,看到鮮紅的血四濺,無頭的屍體擺在那,各自散去。魯迅先生棄醫學文,正是看到一場國人圍觀殺人的場景,殺人者是侵略者,被殺者是國人,圍觀者也是國人。

當然,殺人的好戲不是每天都有的,不是得“秋後問斬”嘛。平時呢?車禍,有人圍觀;跳樓,有人圍觀;落水,有人圍觀;吵架,有人圍觀;跌倒,有人圍觀;喊冤,有人圍觀;城管打人,有人圍觀;警察抓人,有人圍觀;街頭小戲,有人圍觀——-處處皆有圍觀,事事皆有圍觀。

現在,科技進步了,網路進入生活,社會延伸到網路上,圍觀也同時進軍到網路。最能引起網路圍觀的是什麼呢?冤屈和低俗。社會如此亂,冤屈如此多:這裡城管打小販,那裡法官判冤案;這邊強徵,那邊強拆;今天幼女遭強姦,昨天老人受虐待;各種冤屈,天天上演。另一方面就是低俗,無數人在網路上意淫;充滿色彩誘惑的標題最吸引人,上當了大罵“標題黨”;五花八門的圖片滿網亂飛,今天某人露胸,明天某人

裸背

,比誰的臉厚、比誰的膽大、比誰的底線下;這邊女大學生求包養,那邊二奶小三鬥富有。

圍觀,是國人的一大習慣,是社會的一大風景。其實,圍觀並不是全無益處,圍觀有時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力量。最好的表現就是若干官僚在大家的圍觀下露出貪腐的形狀,“表哥”、“表叔”、“房姐”、“房嬸”等就是代表;還有被拐賣的孩子,有很多在大家的圍觀、傳播中得到解救;一些錯誤的決定在大家的圍觀、聲討下得到改正。圍觀,對社會的公開、公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

然而,圍觀最大的弱點是短暫性。今天的熱鬧,明天就成平淡,這個

社會

熱鬧的事情太多,這件事發生,就會覆蓋那件事,很多問題在一時引起關注後,迅速冷淡下去,很快失去關注,於是,出現若干“爛尾”事件。許多當事人和地方政府已經發現這個規律,於是,學會了找藉口,推諉、冷處理的態度明顯增加,“躲過這陣風口就過去了”成為他們的共識,而事實就是這樣,所以,圍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存在的頑疾。

最可怕的不是短暫,是旁觀的靈魂。“人血的饅頭”仍然受歡迎,用別人的苦難滿足自己的快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小偷行竊,冷眼旁觀;弱者受欺,冷眼旁觀;

車禍受傷

,冷眼旁觀。需要援助的時候,沒有人伸出手,哪怕是舉手之勞。更有甚者:看到有人自殺,不僅不勸阻,還起鬨;看到有人落水,不僅不救援,還挾屍要價;看到發生車禍,不僅不報警,還趁火打劫,哄搶物品;看到弱智女人被欺辱,不僅不制止,還鼓動,拍影片——-這樣的事層出不窮。

旁觀的靈魂,是自私自利,是冷漠無情。這個社會淪落成如此,就是我們的旁觀造成的,站在一邊冷嘲熱諷,站在一邊孤芳自賞,當自己成為事件的主角,希望別人伸出手時已經發現這是一種妄想!因此,社會要進步,先從檢討我們的靈魂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