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屋上樑的習俗有哪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01-01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造屋上樑作為禮儀始於唐、宋時期,到明、清年間已經普及全國各地。造房子破土以後,建造地基,然後立帖、砌牆,到了規定的高度就開始架樑,從簷口起按山牆和立帖逐漸往高處一根根地架立,待到架立到最高處,也就是屋脊位置,那根梁就是大梁,也就是“棟樑”,或稱正樑、脊檁,一向被人們視為鎮屋之梁而倍加重視。

民間認為,上樑是否順利,不僅關係到房屋結構是否牢固,還關係到居者今後是否興旺發達。俗語說:“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樑,六畜不旺”。可見梁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

儘管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上樑儀式都十分隆重,整個過程可分為祭梁、上樑、接包、拋梁、待匠等幾程式。可以說,整個上樑儀式都是圍繞“正樑”進行的。

在上樑之前,首先要精心選梁和制梁。如浙江泰順地區,首先主人要親自物色梁木,選梁木的條件可謂苛刻,一是梁木必須是杉木;二是要筆直參天,枝繁葉茂;三是樹齡不長不短,樹形要從下到上大小盡量一致;四是樹的四周要長有許多小杉木,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孫。

砍伐梁木時,不能破壞周圍的小杉木,梁木伐倒時的方向要朝南,不能朝其他方向。動工制梁的那一天,要挑選吉日,木匠師父要先點三支香,再放二響鞭炮,然後開始製作。

梁木製作完成之後,主人便選定良辰吉日上樑。按傳統習俗,上樑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個人相沖,否則會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與上樑的時辰相沖、相剋,也要回避。

上樑的時辰,各地不一,大多是在半夜或黎明前,以“日出卯時”為佳,認為白天人雜,若撞上孕婦或戴孝者不吉利,況且白天人多嘴雜,看熱鬧的人難免說些不吉利話,故選夜裡人少的時候。也有選“正晌午時”的,福建人多選在正午12時。福州近海地區以海潮漲滿時為吉。

上樑時辰既定,東家遍告親友。到時親朋均會來幫,並帶來賀禮。長樂等地稱賀禮為“祭廬包”,有肉、面、燭、炮、毛毯等,至親者還要送紅綵綢一條,俗謂“掛紅”,另有粽子、小籃子、燈籠之類。

上樑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式。上樑前,必須祭魯班祖師,有的地方是祭梁,主人擺上雞、魚、豬“三牲”供品,主持祭梁的木匠師父篩酒祭天、祭地、祭八方神靈,然後捉起準備好的大紅公雞,用斧頭砍斷雞頸,邊念讚詞邊將雞血灑在大梁上,稱作“點光”。

在樑上貼紅紙,上書“上樑大吉”4個大字,再覆以紅布或紅被面,繫上兩條大糕,喻意步步高;有的地方正樑正中貼有“黃金萬兩”或“福星高照”、“紫氣東來”、“棟樑永固”、“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等。也有的寫著“樹柱逢吉日”、“上樑遇良辰”等吉利語的大紅紙,稱作“披紅”。

給梁木系紅布,裹紅綾,或貼紅紙,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上樑披紅也有說法是與木精樹怪的古老觀念聯絡在一起。民間用作正樑的木材,多以高壯的老樹製成,因恐有怪,故以紅闢之。隱含著闢退樹怪、守護新屋的潛在追求。

在中梁正中貼上寫有“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紅貼,這是啥意思呢?

龍鳳呈祥、獅子把門、豬拱門等面花的習俗,以象徵“蟠龍抬頭”、“鳳落寶地”、家業興旺。

蓋屋上樑供奉的面花“聖蟲”有的重達十多斤,形狀龐大,上面遍插各種小面花。除了大聖蟲,還做各種不同形狀的動物面花,如獅子、豬等。供奉擺放時獅子的頭朝外,當地百姓說:獅子把門頭朝外,肥豬拱門頭朝裡,這樣吉利。

此外,還要蒸制上百個花樣不同的小餑餑,在上樑時撒給鄉親。

上樑吉時到來之前,主人除了要協助完成木匠與瓦匠兩位掌尺師父的安排,還要四處張羅上樑所需的各種材料、傢什等;女人則一邊準備豐盛的上樑酒宴,一邊準備上樑餑餑。

大梁由主人抬至新房,樑上書有“某年某月某日吉日,某某上樑大吉”,繫有紅布,釘有一窩五顏六色的面燕,正應了“燕子只落善良家”之句。面燕有大燕子和小燕子,都施彩描繪。

上樑的時辰一到,對著正間的屋外空地上放好供桌,桌上燃一對紅燭,供奉雞、魚、酒、肉,兩側各放五個大棗餑餑,中間設香爐焚香。供桌後面置紅布封口、內盛小餑餑、栗子、紅棗、糖塊等物的柳鬥。大梁一般是香椿木,當地認為香椿為木中之王。

主人要在供桌前焚香燒紙、磕頭祭拜,還要燃放鞭炮,經過一系列的叩拜祭禮之後,木匠與瓦匠兩位掌尺師父邊唱喜歌邊上房梁:“上樑上樑蓋瓦房,蓋起瓦房住新娘……”,“上樑大吉四鄰美,一步一個大元寶……”。

這樣唱著,兩位師父便登上房頂,木匠居東,瓦匠在西。然後二人便開始向上拉大梁,梁離地後,點燃事先纏掛好的鞭炮,掌尺師父邊拉大梁邊唱喜歌,待梁到頂安裝好以後,再次放下兩根紅繩,木匠提鬥,瓦匠提酒,酒與鬥拉到屋頂後,瓦匠開啟酒瓶,沿梁撒下,木匠則拆開封斗的紅布清嗓高唱:一張桌子四角方,酒壺菜碗都擺上,許多東西成對成雙。興許仙人看,也許凡人望。這把壺兒打得強,燒黃二酒裡面藏。東家不敢吃,凡人不敢嘗,但等魯班師父來上樑。空案一張擺在當陽,一對金蠟插在兩旁,齊墨斗齊墨斗,齊下墨斗聖人留。南方修下觀音閣,北方修下五鳳樓,樓上插金花,富貴榮華頭一家。

進門一來看四方,四個金磚墊主腳,四個主腳架金梁。這架木真好木,這架樑真好梁,生在何處長在何方,樹根紮在東洋岱海,樹梢遮了空中太陽,牛車一輛馬車一雙,都送在這莊上。“

當家的接餑餑,孫子孫女一拖落。餑餑先打東北角,打得糧食沒場著,當家的來接糖,一年更比一年強。

撒完餑餑,上樑儀式便宣告結束。有的木匠、瓦匠不會唱喜歌,主人則要請專門唱喜歌的,唱喜歌的一定是口齒伶俐、能說會道之人。唱喜歌時可以根據東家的情況編一些令人逗笑的詞句,圍觀的人也必定是笑聲不斷。當天中午,東家擺上豐盛的上樑酒宴,款待所有工匠賓朋,大家為新房的即將落成共同慶賀,氣氛喜慶熱鬧。

福建民間上樑禮中最有趣的當屬”喊梁“了。喊梁也稱”呼龍“,當地民間傳說梁為”龍“的化身,喊梁也作”呼龍“,也就是說吉利話。

上樑時由工匠喊梁,上面由有聲望的師父喊吉語,下面眾工匠齊聲應答。閩西人稱為”呼梁出煞“。連城一帶”呼龍“時,由木工一手執劍,一手執雄雞,一邊揮劍,一邊呼喊吉語,下面的主人作答。如上面喊”要財嗎?“”要喜嗎?“下面就答”要!“。一呼一諾,很有情趣。

主人還要在下面猛放鞭炮,鄰里也相應放鞭炮,俗稱”接龍“。主人見狀,鞭炮燃放就會更猛烈,以免”龍“被四鄰接走。龍海一帶東家要堅持放到最後一炮,名曰”搶財“,為了”搶財“有時從半夜就開始一直鳴炮到天明。

上樑時各地有唱喜歌的習俗,此俗古已有之。據《崇安縣新志》載:宋時上樑,多為文祝之。文用駢語,寓頌禱之意。附之以詩,分上、下、東、西、南、北六章,每章冠以兒、郎、偉三字。近日均由木匠用成語致祝,無自撰者。

福建建寧上樑詞曰:今日上樑大吉昌,五穀豐登財丁旺,春安夏泰永綢繆,萬代興隆富貴長。

福建尤溪上樑吉語稱:吉日上樑,長髮其祥,年年餘慶,代代隆昌。

上樑時民間禁忌也很多,如福州一帶,上樑日忌穿白衣,俗信此時穿白會變白虎,有諺語說:”白虎、白虎,聲聲叫苦“,謂日後會遭不幸。同安等地,架樑時忌坐月子的婦女和喪家在旁觀看,屬虎、屬猴者也禁觀看。

在福鼎,師父未吟吉詞時,主人要不停地往上樑師父嘴中塞糖果、糕餅或敬菸,以防工匠因招待不周而唸咒語、做邪術。再者,師父嘴裡塞滿東西,就不得不說:”行了,行了“、”好了,好了“之類吉語,讓主人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