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考試的失利,讓原本名列前茅的小A變得不願上學;神色木然的小B,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小C幾乎每節課都睡覺,但一下課就像脫韁的野馬不知所蹤;小D父母說他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上網,一談學習就暴跳如雷·······

作為班主任,面對厭學情緒強烈的學生,瞭解原因並找對方法努力幫助學生調整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學生普遍認為自己有著不同程度的厭學清晰,根據調查,原因為以下幾點:

1。碰到學習難題,努力一段時間卻沒有進步;

2。不明白學習有什麼意義:學習真的有用嗎?這麼努力真的值得嗎?

3。家長對自己期望過高,但感覺自己是做不到的

4。考差了,家長、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度有所轉變

5。學習排名競爭帶來的壓力

6。手機、電視、網路、課外書的誘惑

7。和家人相處不和諧。

這些行為之所以會讓學生感覺到厭學,是因為它帶來了負面的情緒,讓學生感覺到:

學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瞭解原因後,就容易對症下藥,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班主任老師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的時候,可分3步走:

一、多走進學生,調查瞭解學習情況

二、從情緒瞭解和調控入手找突破口

三、綜合理論和實踐經驗,應用各種技巧扭轉學生情緒,改善學生心境,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培養學習興趣。

·多走進學生,調查瞭解學習情況

班主任需要多和學生溝通,跟進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對於學習態度突然由積極變為消極態度的學生要多留心。

·從情緒瞭解和調控入手找突破口:

解決學生的“厭學清晰”,班主任要承擔部分“心理醫生”的角色,教會學生把控情緒,讓情緒為學習所用,而不是成為學習的阻礙。

透過一些從教多年的教師分享,以下2點是很適合讓學生明白的:

1。調控自己的情緒是一種能力,情緒管理技巧是可以學習的。人的大腦有愉快中樞和厭惡中樞。處於歡樂、愉快、高興等積極的情緒時,人的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學習效率高。但相反,如果處於情緒緊張、悲傷、消極的狀態,會與積極狀態的智力相差15個點。

2。“厭學情緒”的反面是熱情,要想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心理上要善用“感覺定向”,即在學習開始前設想即將開始的學校是有趣的。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助於爭強自信排除焦慮,克服厭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班主任自己也需明白:一個領導對團體情緒的影響可達50%-70%,因此可以說,班主任是班級情緒的調節器。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對自身情緒的把控,用樂觀、闊達、平和來沖淡和舒緩學生的緊張、厭煩情緒。

·應用各種技巧扭轉學生情緒,改善學生心境

班主任可以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圍繞“厭學情緒”這一中心話題剖析自己,坦率交流,取得共識,如:厭學情緒是正當思想的塵霧,同學間彼此交流會讓心胸開闊起來,家長、老師、同學對自己的態度其實都取決於自己,自己態度端正了,即使成績落後了也能正確對待。

還可以在課堂設計上增加讓學生參與的環節,例如”5分鐘才藝展示”、“小組競做/競背/競說”等,儘量讓學生多參與、多體驗、多展現,而班主任也要留心學生的進步,即使是有一點點的進步和亮點,也要多給予讚揚。

每個學生都是班級裡的寶藏,讓他們炫一技之長(教同學數學題、背古詩、讀英文、唱一首歌···)就能讓每個人都在班級裡閃光。學生們更能體會到班集體、學校生活的愉快,那麼厭學情緒更容易被歡樂、愉悅、興奮等積極情緒所替代。

總之,要教會學生拋開“遠大目標”,帶著“小目標”去做事,克服頭腦中閃現的厭學“小情緒”,規定他們一課有一得就行,一天有一點進步就值得鼓勵,把注意力放在學習本身,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把學習的痛苦化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