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傳統線下銷售模式逐漸受到衝擊,在藝術品市場中表現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畫廊的大批次淘汰,可以看出藝術品市場正在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並逐漸形成“藝術+網際網路+金融”的新模式。新模式下,藝術品的交易方式也開始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藝博會擔起一級市場重任

未來的藝術品交易方向何在?

從瑞士巴塞爾、弗里茲藝博會到國內新啟的ART021、西岸,藝博會的作用正越來越重要。每年全球範圍內大約有270個藝博會舉辦。畫廊每年有40%至60%的銷售都在藝博會上完成,因此對於藝術經紀人,他們更願意將精力放到藝博會上。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藝博會的體系已日趨成熟。從以地域性主打本土畫廊的初代藝博會,如上海藝博會、藝術北京,到以時尚潮流、學術專業、加入國際畫廊力量的新生代藝博會,如ART021、西岸藝博會,不僅成功實現轉型,更是讓國內的畫廊業看到了新的希望。

除此之外,各地新的博覽會平臺也在產生和孵化。2017年3月21日舉辦的首屆“畫廊周北京”便是其中之一,由幾家本土畫廊聯合發起的“畫廊周”活動,其目的是希望藉此整合北京的一級藝術品市場。2018年第二屆“畫廊周北京”在3月拉開帷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與Art Central藝術博覽會也在當月同期舉行。此外,藝術成都將在4月底舉辦,上海ART021品牌宣佈於2018年進入北京,搶佔5月北京的博覽會檔期。

不少畫廊在2017年參加博覽會的數量已經與其一年舉辦的展覽數量相當。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負責人陳海濤表示:“對畫廊而言,博覽會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銷售平臺。”

不少藝術商認為,如今一級藝術品市場相較二級藝術品市場更具競爭力的形式便是藝博會和其他各類藝術品交易活動。歐洲藝術品基金的調查報告指出:對於部分藝術商人,藝博會已成為他們的主要命脈。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參展商利頓認為,藝博會日趨重要的原因,與“全球化”的程序不無關係,“如今,由於資訊、交通的便捷,藏家們早已不僅滿足於逛當地的畫廊。他們會前往世界各地追求想要的東西,這也就要求藝術商人的行程變得全球化,而一些大型國際博覽會正是把國際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借用一位藝術商人的說法,藝博會的形式為買賣雙方製造了一個“單一場地”的濃郁交易氣氛,使得他們更方便地買賣藝術品、聯絡各方資源。

除了為交易雙方提供資源、資訊以外,藝博會的另一核心優勢在於宣傳與推廣。TEFAF的參展商範德凡說:“作為藝術商人,我們的核心任務是讓大眾有藝術購買意識。但每個藝術商人單打獨鬥會顯得勢單力薄,而我們集中到一起,效果和影響就不一樣了。”

在一級藝術品市場的調查中顯示:近些年,由於諸如博覽會一類形式藝術活動的興起,很多藝術品商人已關閉了他們的畫廊或店鋪,只是坐在家中或辦公室裡進行交易。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一個因素便是越來越多藝術活動的舉辦。相較運營一家畫廊或店面高額的成本,不如參加幾次藝術活動能取得更大收益。

此外,博覽會上更好的銷售也帶給畫廊越來越多的自信,不少畫廊在博覽會上大膽地推出藝術家個展專案。比如,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推出梁銓個展等。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表示:“在博覽會上推出個展有些擔心,因為個展如果不成功,意味著沒有其他作品可以選擇。但整個反響的熱烈程度是超乎預期的。”也鑑於此,畫廊對2018年的一級藝術品市場表現持更積極態度。

藝術品電商升級引領大眾藝術消費

未來的藝術品交易方向何在?

藝術品電商可謂是近10年來藝術品市場的新興業態。2013年,基金、傳統業態等資本爭相湧入。這股熱潮使得藝術品電商逐漸被重視,更多的模式被探索、驗證。從最初的產品展現到人機互動,再到多向互動,技術上的突破也不斷推動著藝術品電商行業向前邁進,但“藝術+網際網路”,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疊加,而是資源整合後的網際網路化。事實證明,從傳統到線上的照搬或複製是難以持續的。

然而,新興行業開拓之路並不順暢,平臺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競爭,使行業發展陷入迷茫,“燒錢”成為中國藝術品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一旦資金鍊斷裂,平臺的生存空間就會被擠壓,甚至消亡。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品電商行業的核心是使用者,而非產品,隨著電商紅利時代的結束,如果模式持續傳統僵化,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昂,只有把握行業未來的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2015年,美國Etsy平臺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藝術品電商平臺。根據英國《Hiscox線上藝術藝術品交易報告》統計,在全球藝術品市場增長變緩的背景下,2017年藝術品線上交易額達到37。5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15%,預計2021年線上藝術品市場交易額將擴張到91。4億美元。尤其在美國市場,已經有71%的收藏者透過網際網路購買藝術品。

目前,比較通行的藝術品線上交易模式主要有網上畫廊(主要為網上虛擬畫廊,也有實體畫廊的線上網店)、網上拍賣(一是拍賣公司自己的線上拍賣網站,通常是與拍賣公司舉辦的線下拍賣同時進行的線上競拍,如佳士得、蘇富比;二是中介型別的藝術品交易網站,除了平時銷售藝術品外,還經常組織線上藝術品博覽會及拍賣會)。

網路藝術品交易不僅是個銷售平臺,而且是一個讓全球參與者進入藝術世界的線上通道。在網路世界中,存在許多新的收藏群體,他們對藝術感興趣,希望看到更多收藏家的作品;同時也有很多富商及投資者等,他們沒有過多時間去世界各地購買藝術品。因此,網路藝術品交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現有6。8億多網民,各類藝術品電商網站2000多家,但運作較好的卻屈指可數。對於藝術品電商平臺而言,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唯有加強行業聯動與協作,才能將市場做大、做強。

高階市場著力打造專業性服務

未來的藝術品交易方向何在?

2016年全球藝術品拍賣金額較高的藝術品之一,是由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收藏的克里姆特《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二號》,該作品被中國神秘買家以1。5億美元購得。這筆交易便是透過私人洽購(以下簡稱“私洽”)的方式完成的。該項交易是由美國知名藝術交易商拉里·高古軒從中斡旋。

推動私洽,如今已成為全行業推動藝術交易個性化轉變的一部分。私洽的優勢在於不受拍賣旺季和淡季的影響。拍賣公司早已注意到這一變化,所有頂尖拍賣行都已開通了私洽業務。早在2010年蘇富比年銷售額的10% 就來自私人洽購。作為競爭對手,佳士得自2005年開展私洽業務以來,私洽交易額近年也逐年增長。在2015年,佳士得在全球私洽交易額約7億美元。根據藝術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編寫的《2016年藝術巴塞爾市場報告》指出,在2016年頂級拍賣行的銷售中,私洽交易平均佔到了營業額的16%。同年,佳士得從私洽中獲利9。36億美元,佔總銷售額的17%,而蘇富比從私洽中獲利5。83億元,佔總銷售額的14%。

何杏淇是亞洲佳士得印象派及當代藝術專傢俬洽部門的負責人,她解釋了拍賣、私洽和私洽展覽之間的不同,“拍賣是先徵集,再賣,是以拍品為導向的。私洽則是先摸清楚客戶需求,再去挑東西,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私洽展覽是近期才做的,希望透過私洽展覽來拓展客戶資源。”

除了作品有針對性、沒有淡旺季的時間限制,私洽更保護買賣雙方的隱私,在價位和佣金上都有一點彈性,這也是吸引新藏家的因素之一。

但私洽的交易形式影響了經紀人和獨立藝術顧問的利益。在蘇富比長期擔任金融業務經理的米切爾·朱克曼坦率地說:“從私洽獲取利潤和維護拍賣秩序,兩者一直處於緊張的關係之中。”他與蘇富比另一資深員工在2016年共同成立了一家藝術市場顧問公司。他們認為,如今拍賣行的拍品清單日益複雜,委託人有必要請專業人士給予適當的指導。

藝術品金融滿足投資理財新需求

未來的藝術品交易方向何在?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專案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股票和房地產。

相對於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來說,藝術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有關機構的統計表明,金融證券的年均回報率為15%,房地產為21%,收藏藝術品則是26%。去年的藝術品投資收益率高達25%,個別投資品種僅半年回報率竟高達80%。

目前,藝術品的投資收藏已從簡單的個人愛好衍生出一種新的財富管理型別,越來越多的資本透過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等各種金融形式介入藝術領域。這將帶來大量收藏家的藝術資產能夠流通,海量藝術品成為金融資產,計入企業資本和注入上市公司。無疑,藝術品金融化、資產化,將帶來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藝術品金融還面臨著“三座大山”:鑑定、評估和流動性。當下,贗品、拍賣行的假拍仍比較常見。其中藝術品鑑定是藝術市場的焦點問題。有研究報告估計,每年全球藝術品和收藏品偽造和欺詐的市場規模高達60億美元,幾乎佔到藝術品總交易額的1/10。由藝術品真假、來源引發的爭議、不付款和索賠的事件經常可見。

“眼學”是目前藝術品鑑定最常用的做法,即以專家們的知識、經驗和眼力來辨別藝術品的真偽。由於現代的複製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鑑定者可能會因利益而產生道德風險,在這些情況下,較為客觀的科技鑑定應運而生。科技鑑定主要從斷代、結構和化學元素分析等方面,採用現代科技的檢測手段鎖定藝術品物質形態的微觀資訊,存入資料庫進行認證備案。

而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其資料塊資訊生成的時間戳和存在證明,可以實時記錄並完整儲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區塊鏈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不需要中介參與、資訊開放透明且不可篡改、資料安全和成本低廉。它最重要的是解決中介信用問題,為藝術品防偽和防欺詐提供了新的渠道,系統地保護藝術家的智慧財產權。這擊中了藝術品市場缺乏合適的記錄保留方式和藝術品來源實時驗證等需求痛點。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實際上就是獨立的小迴圈,基於相互連線的智慧裝置,為相互之間的服務交易帶來相當的便利。藝術市場由此成為區塊鏈技術最適合應用的五大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