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國考申論(副省)作文試題難度較大,命題者一如既往“挖坑”。由於沒能深入理解題意,很多機構、“申論名師”和考生的寫作思路偏離了題意的要求,掉入“題意陷阱”。

一、試題

第五題:給定資料結尾寫道:“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並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遊走”。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自選角度,聯絡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1000-1200字文章。(40分,其他要求略)

二、材料分析

材料1:

介紹S市以“鄉風”為切入點推進鄉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材料2:

介紹Y縣某村從“脫貧”、“小康”到全面發展的歷程。

材料3:

介紹民國時期盧作孚的“鄉村建設思想”和“鄉村建設實驗”。

材料4:

指出鄉村生活的價值和意義,詮釋鄉村“自然文明”的內涵。

材料5:

指出鄉村建設的誤區:將城鄉“一體化”變成“一樣化”。

材料6:

指出城市和鄉村各有所長,功能互補,不可互相取替。

全部材料總結。

本卷材料以鄉村振興(鄉村建設、鄉村現代化)為主題,強調鄉村建設應立足於鄉村功能和資源的獨特性,應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經濟、文化、生態、社會治理等各項事業,走不同於城市的發展道路。

三、題意分析

1、核心術語

自然文明:

指鄉村的自然環境,如山水、林木、田野等。它們既自然天成,又具有某種文化內涵,所以是“自然文明”。

人造文明:

指城市的人造環境,如高樓、馬路、公園。它們依靠人為建設,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所以是“人造文明”。

2、中心句的含義

中心句的表面含義:

“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並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遊走”一話的意思,指對人們的生活而言,城、鄉的功能各有所長,不但無法互相取代,而且應當、可以互補。城市物質生活水平高,經濟資源集中,發展機會多,但是生活壓力大、人情冷漠;鄉村有自然山水、民間文化和質樸人情,能讓人放鬆身心、返璞歸真。倘能遊走於城、鄉之間,擁有兩種生活方式,則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中心句的深層含義:

A、

城市與鄉村各有其功能,兩者是“互補關係”,不是“替代關係”。城市功能人所盡知,而鄉村功能往往被忽視。

B、

由於鄉村功能被忽視,所以當前鄉村建設中出現一個觀念誤區:用城市發展模式來建設鄉村,將城鄉“一體化”變成“一樣化”。

C、

要糾正這種錯誤觀念,不但要正確認識鄉村的功能的獨特性(不同並互補於城市),還應更進一步認識鄉村的資源和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不同並互補於城市)。

中心句的深層含義,得到材料的有力支援。

材料4中

,美國作家梭羅、作家M、作家H等人都指出鄉村不同於城市的功能和價值、鄉村生活的意義。

材料5中

,某官員強調鄉村建設存在將城鄉“一體化”變成“一樣化”的“誤區”,其意指鄉村應走不同於城市的發展道路。

材料6中

,某官員指出鄉村與城市應該互相依存、互相補充,鄉村有自身價值和發展道路,不應該被城市凌駕或取代。

材料1、2中

,介紹S市和Y縣鄉村的種種建設思路,意指鄉村建設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統籌兼顧,走全面發展的道路。

材料3中

,介紹盧作孚的鄉村建設的思想:國家現代化,基礎在於鄉村的現代化;鄉村現代化(鄉村建設)有其獨特的目標、範圍和方法;鄉村建設應該因地制宜、全面發展。

3、本題的題意

基於題幹中心句的深層含義,同時結合材料主題主旨,本題的題意應當是:

從發揮鄉村功能和資源獨特性(不同並互補於城市)的角度,探討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

四、大量範文“跑題”

1、範文“跑題”。

絕大部分著名機構、“申論名師”的範文寫作思路,未能理解中心句的深意,無視材料的主題主旨,其文章主題要麼探討“理想的生活方式”、“城市和鄉村的差別”,要麼論證“城鄉如何功能互補”或“城鄉建設一體化”,既脫離材料,也偏離題意。建議有心深究的考生在網上搜索這些“跑題範文”,一抓一個準,再抓一大串。

2、我的範文。

按照題意並結合材料,該題應如何寫作呢?請大家看下一篇文章

《2019國考申論範文(副省)——立足鄉村功能 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