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也被稱為【好事吸引力】這是一個古老理論,卻是新顯學,祝你心想事成!是祝福朋友很棒的吉祥話。

然而,很多人「心想」,卻無法「事成」:

「我每天都很想中樂透,為什麼還是發不了財?」

「我很想減肥,可是體重還是天天增加!」

「物價上漲,我跟老闆要求加薪,卻換來一頓臭罵!」

心想,要如何事成?如何面對挫折,其實只是一念之間。於是心想事成成了我們飯後茶餘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追隨德芬老師看看如何做到心想事成吧!

每個“心想事不成”的背後,都有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你卻沒發現!

一、“心想事成”的首要條件是什麼?

寫過《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後,我才真正體驗到,

所謂的心想事成,是因為我們的障礙在那裡,讓我們沒有辦法心想事成

。為什麼會有這些障礙?就是我們潛意識裡頭的一些限制性信念。

每一個人來到地球上,就是在玩一場地球遊戲。在選擇玩這個遊戲之前,我們可能給自己設定了一定的課題,學會這些課題之後,我們的靈魂才能夠進化,或者說才能享受到作為人的體驗。

我鼓勵大家把自己的人生想做一場地球遊戲,把自己的生命想成是自己畫好的一個生命的藍圖,自己寫好的一個劇本。周圍的人是被我們邀請來,跟我們共同演出這一場戲的。

心想事成,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我們的人生的劇本想成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定的。

每個“心想事不成”的背後,都有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你卻沒發現!

二、“心想事不成”的領域,才是我們的靈魂課題

有時候我看到我自己的人生劇本也會想罵人,為什麼要這樣設定,太討厭了。這輩子我

“心想事不成”的東西,都是我要研究的課題,都是我靈魂想要體驗的經驗

在我生命當中碰到任何挑戰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是回看我自己說: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我要有這樣子的體驗?為什麼要我有這樣的經驗?我就覺得這的確是我的生命、我的靈魂,想要體驗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我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很容易能夠心想事成了。

如果說你把自己的這些困難都看成是一個阻礙、一個打擊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正向地去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首先就要把自己的人生的“心想事不成”的領域,看成是給自己設定的課題。

我們就是想要來體驗心想事不成的那種痛苦,想要什麼沒有什麼的那種痛苦。

每個人經歷的痛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要經驗沒有錢的苦,有些人是是要經驗孤獨的痛苦,有些人是經歷病痛,有些人可能是經歷親人的死亡,離別的痛苦。所以我們在玩地球遊戲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心想事不成,只是我們要體驗的過程。

怎麼樣能夠讓過程加速過去呢?第一個

你就不能害怕心想事不成的感受和情況和體驗。

很多人想要一個好的伴侶,那你就必須要適應孤獨,能夠享受孤獨。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裡面就談到,我是從來沒有準備孤獨一個人自己過的,沒想到50多歲的時候突然單身和空巢同時發生,一下子陷入孤獨的裡面。一開始我是很難適應的,可是當我能夠穿越孤獨的時候,我發現原來老天要我孤獨是為了學到功課。然後我就把它當成功課來修,凡是讓我感覺不舒服的地方,我都會去看我要學習的課題是什麼。比方說,我很挑剔或者是說不夠包容,我看到的時候就會讓我自己更加包容一點。我自己的個性上也有很多缺點,但是我很清楚是什麼問題了,我就會用我自己的方式在面對不同的人的時候更加的包容他們,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當然最重要的是心態。

我們以地球玩家的心態來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就一定

不要害怕心想事不成的這個部分

。要學習跟這個你不喜歡的情緒在一起,比如說孤獨,或者被人瞧不起的自卑。有些人追逐金錢是為了我有了錢別人就能瞧得起我,其實並不是那麼在乎金錢的人,那這樣子的話你就是要學習怎麼樣跟“我很自卑,我不夠好,別人都瞧不起我”的這種感受共處。

其實有這種感受的時候是很難過的,我們都會做一些補償行為。感受來的時候,我可能立刻就會去微博上看一些語句,雖然大部分時候都覺得沒怎麼樣,可是當我自我感覺很差的時候,可能會去看一看,這就是一個補償行為。

我現在就不這麼做了,我會老老實實跟感受待在一起。

每個“心想事不成”的背後,都有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你卻沒發現!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南極的船上,我突然有一個非常嚴重的自我憎恨的感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配不上粉絲們的愛戴。那時候我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又是海上航行兩天,所以你無處可逃,wifi訊號不好,不能上網,所以我就真的在房間裡面直面我的這個自我憎恨、自我嫌惡,就好好的跟它待在一起。其實很快,下午感受特別的強烈,我就好好跟它待在一起,晚上感受就走了。感受走了以後,你在看同樣的事情,那個感受是就會改變了,就不一樣了。

所以說大家如果有那種比如說自卑、不配得的感受,也不要太在意,你看連德芬這樣的人,活到這把歲數了,有這樣的成就,還是會有這種感受。所以你們不要太在意,學會直面它,不做出任何補償行為。

心想事成真正的障礙,是我們沒有辦法跟自己心想事不成的感受待在一起

,所以心想事不成的情境就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為什麼要學這個功課?當我克服了害怕孤獨的這種感受之後,我不再覺得一個人待著或是一個人孤獨待著是不好的感受,我就很愉快很愉悅。而且我也不會為了想要求得陪伴就做出一些補償行為,或是一個人待不住,我覺得內在有很多的力量,內在很豐足的感覺。

對一些人來說,也許就是你不喜歡去感覺到愧疚,所以你就會做出很多補償行為。比方說你不想要去陪閨蜜去逛街,可是你會拖著你自己疲累的身體去。或是你明明自己很忙,可是你還要幫別人做很多很多事去關心別人。因為你自我感覺不好,需要別人的愛、別人的讚賞、別人的喜歡。

我們怎麼樣實踐心想事成呢?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去識別你生命當中阻礙你的障礙是什麼。為什麼你心想事不成?

第一個是找出來是什麼東西障礙著你,第二就是要學會跟這些情緒好好相處。第三,找到你真正想要什麼?

很多人其實不是真正想要什麼。比如說為了要讓自己看起來有面子,可是他不知道他追求金錢的過程當中,可能會讓他自己更沒有面子,因為他在太在意金錢了,反而讓別人瞧不起他。

每個“心想事不成”的背後,都有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你卻沒發現!

三、找到你的慣性模式,當知當覺

真正心想事成的步驟,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所不同,我覺得是進階版。你去發願想要什麼的時候,你才發現,

為什麼我發了願都要不來,原來是我有什麼阻礙在後面

。所以我要去學習跟得不到那個東西時候的感受,跟憤怒的感覺待在一起,跟自責的感覺待在一起。

我常常說那些喜歡打電玩的孩子,媽媽就跟他較勁,不讓他玩。其實有這樣子一個東西較勁,孩子反而玩的更愉快。你就不管他,讓他沒天沒夜的昏天暗地的去打電遊。你看他能玩多久,他能玩半年、一年。

孩子其實都有一個自我向上的心,但是可能是成長的環境以及父母的言語行為,讓孩子對自己放棄了。你自己每天做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該做的事情,每天好好的上班,好好為自己的事業打拼。孩子看到你不是在加戲演出那種悲情戲,不是在管他,而是在關心他,不是在控制他,而是在支援他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轉變過來的。

對待自己也是這樣,你不要一邊玩網路小說一邊又自責,那會讓你內在有一個對抗的力量,越來越停不下來,反而是你就沉溺在裡面,不要自責,總有一天你會突然放下說我不想再玩。

此刻開始,我們要怎麼樣改變我們自己,從低劑量小劑量去違反自己的慣性行為?

比方說你總是在討好,在討好人之前,你一定有一個感覺,通常是不安全感:這個人不喜歡我,我必須要討好他,讓他喜歡我。這就是無意識的一個模式,是一個慣性模式,我們被它奴役了。

你首先就是要看到自己討好人之前慣性模式出來的那一剎那,你能不能當知當覺看到它。以後就先知先覺,看到之後不去討好。當你看到這個感受升起,可還是不由自主的去討好別人,這叫當知當覺。沒有問題,總比你以前不知不覺和後知後覺來的好。

所以現在就去看好嗎?

你行為習慣後面都是有這個東西,當你能夠抓到這個根的時候,找到這個驅動力的時候,你就能夠改變你自己了。

每個“心想事不成”的背後,都有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你卻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