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求材料 知足者不常樂

辯論求材料 知足者不常樂口袋老師來自: 口袋老師 2015-07-01

反方

1. 不提倡“知足常樂”,即既不提倡對物質層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對精神境界、個人修養的知足。

2. 提倡“知足常樂”對社會不利。

人們對社會現狀不知足,就會改進社會弊端,使社會更進步。相反,知足了之後,社會就會失去進步的源泉,從而停滯不前。

3. 提倡“知足”對絕大部分個人不利。

可以保持個人的進取之心,拼搏前進之心。而且,個人對自身工作能力、學習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養的不“知足”,可以促進個人提高自身素質。

對方可能立論:

1. 縮小概念。提倡有選擇的“知足常樂”,即只講在某方面應提倡“知足常樂”,對另一些不應提倡的方面視而不見,不加以闡釋。

2. 偷換辯題。把知足常樂說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即知足後還不放棄對事物的追求。

3. 栽贓嫁禍。把現代社會的一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現象歸為不知足之錯。

4. 強加修飾。給知足常樂強加“適度”、“有選擇”等修飾,用“提倡適度的、有選擇的知足常樂”來代替“提倡知足常樂”。

辯駁:

1. 指出對方縮小概念。從全面的角度並闡述現代社會不應提倡“知足常樂”。

2. 清晰定義。“知足”是對現狀感到滿足,感到已經足夠,自然就不會進一步追求什麼。而“知好”是認為現狀很好。但繼續追求與“知好”並不矛盾。

3. 明確邏輯。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追求應用正當手段促成良性競爭,對於上述情況應用法律去規範競爭,而不應用“知足常樂”去扼殺競爭。

4. 指出對方強加出自主觀意願的修飾,而不顧提倡後的實際效果。盲目認為社會對“知足常樂”有符合他們主觀意願的理解。

知足者未必常樂

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樂。於是乎,“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寶貴品質,事事以知足為榮不瘟不火。然而,難道處處都應該“知足”嗎?恐怕並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樂呀!

古時候,中國人總是以“聖人之邦”自居,惟我獨尊,於是乎,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阜民主、人傑地靈……只要一說起中國,諸多溢美之詞紛至沓來,真可謂知足之至了。大清乾隆年間,英國大使拜見乾隆皇帝,請求以西洋珍品換取天國神技。但不足百年,英國成為西方大帝國,用洋槍火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萬園之園中的一場洗劫、一把大火,似乎也燒醒了幾位“知足者”的美夢。也就是在鴉片,三個英國軍官對他的部下說:“哈哈,中國人,太懶了,他們發明了火藥,便去睡覺了。現在,我們的火槍裡,裝的正是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啊!”大家想一想,知足者還能常樂嗎?嚴酷的事實告訴我們,知足者未必能常樂。

那麼,不知足的人呢?他們恰恰用自己的行動,從反面告訴世人:知足者未必常樂。

科學精神,就是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一個科學家,最應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便是“不知足。”如:量子力學創立者之一的薛定諤,一生都在不懈求索,不斷進取,他曾在一年之間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不斷提出新觀點。又如: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更是從不滿足,不斷研究思考,在提出狹義的相對論後不久,又進一步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使人類科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同樣,如果不是歷代那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不知足,哪裡會有今天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燦爛文明?可見,不知足才能樂,知足者未必常樂。

人,總是要向更高目標攀登的,這也就是人往高處走吧。高考之後接受高等教育,是我們每一個高中學生的心願,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又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定下更高目標,才能有更大的動力。如果考上大學就知足,也一定會造成終生的懊悔。

知足者未必常樂。還猶豫什麼?同學們,快振作起來,向著理想,學吧,不要有一點成績就知足?

名言

無論是窮是富、是順是逆,都應該保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特別是貧窮時能知足常樂,安貧樂道,不羨慕那些富豪榮華,不抱怨自己命運不濟

羅馬哲學家塞尼遜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

生活的叢書——知足常樂

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知足者常樂!中國人的本性,小農意識,也是千百年儒家思想薰陶出來來,自清朝晚期如果大地主們把錢拿出來擴大生產,我們國家就會很快進入資本主義了,而地主們都是些“知足者”。把所有的錢財存起來,本人看來這完全是一種不思進去的表現。

正方

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足常樂,是古人為了警示後人而說的,而今天的知足常樂,如果用在環保方面,那就是說我們已經向大自然索取了很多很多,是應該收手的時候了!過度的揮霍讓我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臭氧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種多樣性減少。無一不是人們不知足常樂所造成的!

你覺得哪裡不對呢!你要理解清楚怎麼樣是知足長樂!知足就是不去貪那些不是自己付出得到的東西,不去奢望那不理智的東西。知足的真正含義就是用自己的付出換來的結果來充實自己,不斷創新,不去想白白得到,不去想天上的餡餅!至於常樂,很簡單,當你充實的時候你心情會不會爽快,開朗啊!所以知足常樂沒什麼不好的!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種答案,一種適合自己的答案,只要你去找了就能找到!

知足常樂: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我成功,我快樂,因為不平凡的人是人們,人們都不會知足,永遠不會停止貪念,所以我成功,因為我平凡我知足!雖然我也貪心,但是我的貪來自我自己的努力同我的自身條件,我的努力換來了我的夢的實現,我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會實現!在那遙遠的未來

知足者長樂

快樂=物質/慾望。這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快樂方程式。從經濟學的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慾望越小,快樂就越大,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話“知足常樂”。反之,如果一個人的物質消費有限,而慾望無窮大,將會怎樣呢?路瓦栽夫人有那麼多“夢想”,又有那麼多“陶醉”,她怎麼能不痛苦、傷心呢?

[分析] 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物質消費水平取決於他的收入,即應量入為出。我們無產階級不是苦行僧,也不是禁慾主義者,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吃得好些,穿得好些,不但該有較豐富的物質生活,也應該有較充實的精神生活。我們革命的目的就是讓千千萬萬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我們國家還比較窮,不能提倡超前消費,高消費,一味地追求享受。不考慮自身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就要處心積慮採取不正當手段弄錢,必然貪汙、盜竊、受賄,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凡是可以得到錢的方式和手段便無所不用其極。伊朗詩人薩迪說過:“你若貪心不足就會變成畜生”。時下,未入洞房先進牢房,貪汙公款鋃鐺入獄,接受賄賂被撤職查辦者仍不乏其人。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上知足。多一分知足,多一分快樂;在事業上不知足,多一分不知足,多一分進取心。

[聯絡實際] 瑪蒂爾德。路瓦栽夫人有那麼多不切實際的“陶醉”和“夢想”,慾望可謂大矣!然而她的收入與消費水平與之相比,可謂天差地別。十年負債累累的痛苦生活,是對她的小資產階級虛榮心的一種懲戒,是她自導自演了一幕慾望膨脹引起爆炸的悲劇。

勞動人民真摯的愛情、豐收的喜悅,美滿、祥和的天倫之樂是以辛勤的勞動換來的,他們自食其力,快樂是勤勞給他們的報償,這種快樂是人間真正的淳樸的快樂。

其實是誰最先用的已經難以考證了

已經成為俗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