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生的

有關讀書的故事wthandxf2013-09-06

兒時,當別的小夥伴爬樹嬉耍時,我卻對家裡那幾本厚厚薄薄的書發生了興趣。

那時所接觸的書類極少,僅限於幼兒園裡那幾本圖文並茂的畫冊和爺爺給買的幾本童話書。除此之外,就是姐姐的語文課本和幾本作文書。現在想想,那時能看到的書真是少之又少,嘆息之餘又不免對自己當時看書的認真勁所感動。

上了小學後,明顯地對語文發生了興趣。每借到一本書,尤其是記敘類的故事書時,那真可以用如飢似渴來形容。有的小夥伴父母給買了很精緻的童話書,他們不看,反而是在我們幾個女生的央求下,借來急急翻閱,一睹為快。姐姐的兩本作文書,裡面的文章內容我幾乎都能複述下來了,因為那時整天沒事就翻看,又加上書少,一個故事看了幾遍也不嫌煩,漸漸地就達到能複述的程度了,而且這兩本書在我以後初學寫作文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那時很愛惜書,尤其是新發的書,一到家就用書皮包起來,當然是手巧的姐姐代勞。甚至當時幾個玩伴還時不時比比誰的書更新。現在想想,也算是記憶中值得珍藏的有趣的一頁吧!記憶中還一直閃現著這樣一幕,姐妹兩個擠在一張書桌上看一本名叫《金玉鳳凰》的童話書,上下冊,厚厚的兩本書。每天晚上幾乎必讀,因為是姐姐好不容易從她們初中的圖書館裡借來的,據說當時借的人很多,所以兩人不免特別珍惜。當然主讀是姐姐,我這個湊熱鬧的漸漸地也產生了興趣,成了固定的跟班。甚至在當時容易停電的情況下,點上蠟燭,繼續借著燭光夜讀。裡面的幾個故事還隱隱約約記得,好像是類似於《一千零一夜》,有桔子姑娘等等自成章節的小故事,每次故事一講完,那個人一開口講話,那鳳凰就飛走了,那人就必須歷經千辛萬苦去回頭找它。想到這兒,忽然又記起了高中一位特別刻苦、認真的女同學,在高二時,因為自己小時候老是玩耍,幾乎沒讀過童話,而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從圖書館借童話書補讀。現在想想,特別感謝姐姐,在我兒時的讀書歷程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那時候,找出姐姐學過的語文書、思想品德書就可以消磨一上午。但是裡面有的不小心脫落了一張,接不上頭尾,也是很令我著急的事情。很多介紹名人軼事的故事就是從那裡面看到的,像愛迪生髮明電燈等等。

兒時,對於“小說”這個字眼是很敏感的,老以為是禁書,不可以看的。甚至眾玩伴、同學都已達成共識,這種認知一直延續到了初中,經當時語文老師大力糾正和提倡閱讀小說才改正過來。但發生在小學時的一件事卻令我一直難以忘懷。那時,在鄰居妹妹家玩時,發現櫃子上有一本厚厚的書,當時一看這體積和裡面密密麻麻的字,就斷言是小說,因為大家根本無法從內容上分析,只能依靠純主觀的判斷。記得當時封面上畫的是嫦娥奔月,圓圓的月亮發出皎潔的光,還有幾縷白雲或是霧氣縈繞,朦朦朧朧的,煞是好看。當時忍不住翻開看了幾頁,當然是以一種極恐懼的心理揹著妹妹看的。那是第一次看小說,發現小說也並不是很難懂,並且還挺有趣的。當我沉浸在這書中沒看幾頁時,被妹妹發現了,她驚異地盯著我說:“你怎麼看小說啊!”然後全然不顧我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毅然向叔叔“舉報揭發”了我,要明白,當時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多麼恐懼、害怕的事啊。但是叔叔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斥責我,而是很平常地翻了翻那本書。現在只記得妹妹問叔叔:“爸爸,這是小說嗎?”然後叔叔說:“是,是小說。”再然後就是妹妹一副勝利喜悅又兼嚴肅的神情說:“青青剛才看了,她看小說了。”最後,在我提心吊膽的驚恐中,妹妹把那本書重新又放上了。我舒了一口氣,以一種既留戀又不捨的眼光看了它最後一眼,我的小說閱讀歷程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中。

初中的時候,買的書很少,以借的居多。有時遇到一本好書,全班十幾位同學排著隊等著看,所以對閱讀速度要求很高。我可以一中午不睡覺,來全力閱讀它。現在回想起來比較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兩個中午把一本不是很厚的《花季雨季》讀完了。當然裡面的故事情節也是囫圇吞棗,不會深究下去。

初中可以說是我讀書生涯的“黃金期”,那時空閒時間也多,看的書也相對多些,但是由於書的來源問題,只能說是相對多些,涉獵的面多些,拓寬了一下視野。細想起來,量上也不是很多。那時上學放學就幾條路,幾乎看不到書攤,更沒有買書的想法。記憶中只是老師要求買作文書、字典時,才會去縣城的新華書店買幾本。中考那一年,語文老師提倡讀名著,要求人手一本,於是買了本高爾基的《母親》,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認真讀,可能是“書非借不能讀”吧,反而借同學的書讀起來津津有味。

高中是在我們縣裡最好的高中度過的,讀的書反而不是很多。一方面因為時間少了,壓力大了,另一方面是自己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可以說是讀書的“斷層期”。雖說如此,但買的書卻漸漸多起來了,當然是從附近的一些小地攤、小書店裡買的。雖有盜版,我卻仍看得津津有味。當時有一個願望,買很多書珍藏起來,成為一個小書庫。但隨著在傳借過程中的流失,這個“宏偉的”計劃也就擱淺了。那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張愛玲,感覺她特別會講故事,很深刻,很完整,讀後人物形象讓人記憶猶新。還記得一篇《心經》講述女兒的戀父情結,讓我一中午哭得稀里嘩啦。三毛也著實讓我著迷了好一陣,關注三毛還得感謝我的同桌,是她從地攤上買的一本《三毛文集》讓我結識了三毛的文章。再後來就是很崇拜餘秋雨,他的文章中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常常讓我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

來到大學後,很喜歡那寬敞明亮的圖書館。搬來西校區已將近一年,仍會時時回憶起東校閱覽室那透明的落地窗,當我在桌上讀書時,幾縷陽光就透過它斜斜地照射到我的身上,一種溫暖而舒適的感覺。然而,也常常會在學期末,望著圖書架上那一本本早就想讀而沒有讀的書,心生感慨,自己讀的書太少了,同時鼓勵自己以後要加油……

回想了這麼多關於讀書的點點滴滴,一種幸福感盪漾在心中。讀書,特別是讀自己喜歡的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書的道路仍在延伸,讀書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