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模型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最為廣泛運用於行業分析的模型之一。

波特模型主要對以下因素進行了分析:

(1)購買者及供應商議價能力

一家公司在市場上的最好情況是其供應商們非常想將其產品賣給該公司,以及購買者們非常想要購買其產品。然而,這種完美的情況極少出現,並且企業將不可避免地面對未來自供應商與客戶的議價能力所帶來的壓力。

評估師需要分析這些壓力所帶來的影響。

(2)來自於替代產品的威脅

在對被評估企業所處行業的生命週期及競爭者進行分析後,應對該公司產品的替代品進行分析。替代品不僅僅影響行業內的競爭情況,往往衍生出全新的定價機制。

例如,黃油的價格不僅取決於乳製品原料的價格,還受其替代品人造黃油價格的影響。

(3)來自於市場新參與者的潛在威脅

波特在其模型中認為,來自於行業新參與者的潛在威脅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 市場進入門檻

· 市場新參與門者將會受到的其競爭者的排斥的狀況,即該市場的預期受排擠等級。

波特總結了7個主要影響市場進入門檻的因素:

· 經濟規模

· 產品差異性

· 資本需求

· 轉換成本

· 產品分銷渠道的進入情況

· 獨立於生產規模的成本劣勢

· 政府政策

(4)行業內主要競爭者

行業內的競爭情況對被評估企業的價值有很大影響。這一資訊往往能夠從該公司的產品價格及市場策略中得到。

波特理論/競爭環境與以下因素關聯:

· 存在大量的競爭者

· 市場增長緩慢

· 存在高固定成本或存貨成本

· 產品或服務缺乏差異性

· 無轉換成本

· 產能通常在其盈餘提高時增大

· 競爭者之間使用的市場策略不同

· 戰略風險很高

· 市場退出門檻高

在對該行業進行初步分析後,在波特模型中可進一步加入以下因素加以分析:

(1)行業生命週期(企業現金流預測的基礎是該企業所處行業的增長率,其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進行調整。行業的增長率通常和該行業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有關)

行業的生命週期通常被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進入期:此階段的公司其收入從一個較低的水平開始增長,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同時伴隨著有限的贏利能力。由於市場需要時間來接受該行業的產品,因此,處於這一週期的企業所產生的增長一般會有一個滯後期。

第二階段,成長期:處於此階段的公司,其產品已被市場接受,收入增長速度加快,對資金的需求與其增長率相掛鉤,同時具備相應的贏利能力,且伴隨著一定數量的可替代或競爭性產品的進入。

第三階段,成熟期:成熟期的特徵包括弱小的競爭者將退出市場競爭,成長率增長緩慢,資金的獲取能力強,透過前兩個階段的成長,此階段的公司贏利能力已達到巔峰。

第四階段,飽和期:此階段的公司增長速度逐漸放緩或增長率開始下降,開始出現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溢價空間縮小,且弱小的公司開始退出市場,現金流仍為正,但贏利能力相比於其巔峰期開始下降。

第五階段,下降期:市場開始衰退,公司的產能明顯過剩,行業內競爭者開始為了加速銷售過剩產品而競相降價,且收入增長率呈下降趨勢,雖然對運營資金需求的下降會產生現金流,但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常常被過低的利潤和價格抵消掉。

(2)行業技術(技術的改變也會對一個行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它將影響:產品及替代產品的產生,生產成本,原料成本或開發新的替代原料)

技術改變帶來的風險通常與行業的生命週期相關聯。例如,發展中的行業需要對技術進行快速的更新換代,這需要企業快速研發新的技術,並及時廢棄老的技術。

(3)經濟敏感性(國際經濟環境/國內經濟環境)

對經濟環境的分析常以從上至下方式進行。在使用這一方法之前,應先了解行業對不同經濟領域的敏感性,分析不同的經濟領域,再將其應用到對被評估企業的分析中去。

(4)政策及社會改變對行業的影響(政策及法規對該行業的影響,由政策法規給企業現金流帶來的影響)

對企業具有影響的政策法規還包括質量標準規定、汙染控制政策對成本的影響、地方保護政策、貿易壁壘、稅收政策、政策法規對產品研發及投資的刺激、外匯的管制。

(5)社會的變化(社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的改變影響著企業,例如,人們對健康觀念的改變對美式快餐造成了巨大影響,迫使它們對此改變做出迴應,這將對其現金流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