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的結尾註定要成為影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不僅在於她用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表達了一種力量,還在於她帶給了觀眾一份難以抗拒的戲劇高潮,以及令人激動又不乏深思的觀影體驗。影片最後,當伊桑·霍克站上課桌喊起那句“o,captain,my captain!”,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便開始升騰,直到大部分學生,尤其是“死亡詩社”的成員都站起來,充滿自信和堅毅地看著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基丁老師時,那種沸騰的感覺尤其明顯。彷彿有一股力量在體內橫衝直撞,讓整個身心為之觸動,這股力量與成長有關,與態度有關,也與堅定不移的信任有關。

此時此刻的基丁老師,被校長呵斥快點離開,沮喪中夾雜無奈,但孩子們帶著獨立態度展現他們對他的支援時,他所看到的,是孩子們的成長以及站在課桌上的勇敢,他所感受到的,是自己所一貫堅持的教學理念總算在部分孩子身上得到了體現,那種對自己的信任,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最大的欣慰!所以,他可以帶著微笑離開教室,帶著欣慰感謝孩子們,而留下的,是註定要影響孩子們一生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

《死亡詩社》的前三分之二,都可以稱得上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喜劇,而最後的三分之一,則是能夠激起思想浪花的悲劇。這種劇情架構,沒有絲毫的取巧之意,只有樸素到近乎沉靜的誠意,使得整部影片充滿看不見卻著實存在的力量。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是一部浪漫而激情的喜劇。在富有個性的基丁老師帶動下,年輕的學生們在視“傳統和紀律”為第一要務的“地獄學校”,見識到了不一樣的課堂教學,領會到了詩歌的非凡魅力,體悟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感受到了生命追求的另一種可能。基丁老師用他所特有的方式,開拓學生們的眼界,啟發學生們的思考,引導學生們的思想,讓學生們不再死板地墨守成規,而是釋放屬於年輕時代的活力與激情!他們開始有勇氣展示個性,有勇氣追求愛情,有激情熱愛詩歌,有激情追求自由,尋找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並付出不懈努力去對之追逐。在這種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片段裡,“死亡詩社”代表著一種詩意的態度,明快而歡喜,像最美的春光一般,溫馨而感動。

但在傳統和紀律佔據統治地位的環境裡,過於自由的喜劇註定要在一些阻礙前生出一絲悲劇。熱愛表演的尼爾從來不敢違抗父親的意願,在基丁老師的教導下,他開始敢於追逐自己所愛,也敢於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舞臺上的尼爾充滿了活力,的確具備表演天賦,但當父親出現在劇場裡時,他知道,自己的追逐又將面臨阻礙。果不其然,父親顯然不希望他成為舞臺上得一個表演者,而更希望他按照他的期望去進行自己的人生。尼爾壓抑了自己的激動,卻以自殺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反抗。而尼爾的死,不僅帶來了伊桑·霍克在雪地上的沉痛哭泣,也帶來了基丁老師被校方開除的悲劇。倡導自由追逐的“死亡詩社”因為一個勇於追逐自己的個體之死,導致一個團體的追逐之死。這無疑給整個影片添加了一層厚重的悲劇色彩,但也在影片最後,學生們以站在課桌上的方式呈現了一種希望——種植在學生們思想裡的自由之花,終將綻放。

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波動,沒有令人震撼的宏大場面,沒有熱血沸騰的動作大戲,任何商業大片所慣有的元素,在這部影片裡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她是那麼的樸素,樸素的開場,樸素的敘事,樸素的場景,樸素的演員,每一個鏡頭都像一幅淡雅的素描,離生活很近,與真實不遠。但她又是那麼的富有力量,有力的情節推進,有力的臺詞語言,有力的思想內涵,每一句臺詞和每一個人物,都用詩意的方式傳遞關於人生、關於生活的真諦。“抓緊時間,孩子,讓你的人生不同尋常!”、“人們只有在夢裡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站上講臺,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及時採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如此這般的詩句,如此這般的態度,如此這般的思想,讓這部影片非同尋常。

在商業片橫衝直撞的當下,《死亡詩社》像一股不羈的清風,用清新素雅的方式,溫暖著思想,傳遞著力量。儘管時光飛逝,這部二十四年前拍攝的電影,到現在還能讓許多票房高昂的電影汗顏不已。她揭示了電影的一個真相:好的電影,從來與華麗的場面無關,只與蘊含其中的思想有關,即便樸素無華,也能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