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買過他小時代第三本往前全部著作,大一時還一直追最小說,當時肯定算個粉。

然鵝,我大學畢業已經快十年了。

因為他一直活躍在公眾視線,所以我也算對他有些瞭解,看到了他這些年的成長脈絡,不敢說能回答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這種問題,說說我的觀察吧。

首先是新概念作文獲獎時期,代表作《左手倒影右手年華》、《幻城》,這個時期的郭敬明應該是在同學之間有些格格不入的那種人,成績很好,聽很冷門的搖滾樂,是個憂鬱的文藝少年,很敏感很聰明,新概念作文大賽幾乎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加上他

知道如何迎合市場的需求,

所以毫無意外的一炮而紅。

此時的郭應該有個很要好的男性朋友(不討論取向),此人名字裡應該有昂或者崇字(對崇字的喜好也可能來自上海崇明島),在他的早期作品裡稱之為A,後來A赴日本留學,郭還寫了一篇《我又沒有很想你》。郭後期的作品角色都有A的影子,拼湊起來的話應該是個陸之昂那種溫暖、陽光的形象,當然這個形象也可能是經過浪漫大腦的腦補和後期加工完成的。

可惜此時的郭已經會融梗了,《幻城》和《聖傳》的相似處不需要贅述,看過的都知道。

這個時期的郭應該是很自卑的,原因可能有外部因素,但更多還是來自內在吧。一個作文大賽把他帶進了上海,他可能也萌生出了在此地紮根的想法。

新概念獲獎作者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呢?有人搞“嚴肅文學”(七堇年),有人成了公知(早期韓寒)、有人越寫越冷門,有人去搞雜誌(周嘉寧、張悅然),有人因為獲獎讀了好大學之後再也不搞文學(懷沙)。

郭敬明選擇的是搞雜誌,也是這個時期開始,他逐漸被上海這個大都市容納,容納的過程對於郭來說是很痛苦的,他曾經寫過自己是如何被奢侈品店的店員鄙視的,自卑的人往往也特別自尊,這件事深深傷害了他,我想他大概暗自發誓,以後絕對不能被任何人看不起,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擁有權力。他後來如此迷戀名牌,在作品中堆砌名牌,可能都是心理補償的結果。郭敬明是個很有權利慾的人,辦雜誌當主編很好的滿足了他的慾望,他要求辦公室要能看到黃浦江,在雜誌社搞一言堂,包括對屬下的傾軋導致許多一起創業的朋友出走,都是權欲爆棚的後果。

見了各種大場面之後,如今的郭已經是個圓滑玲瓏的人了,但依然自卑,這一點恐怕是融入骨血的。所以他接受不了批評,尤其是當面批評,他很難平心靜氣地處理反思,他會馬上炸起一身的刺來反擊,揪住對方某句失言把討論上升到zz正確問題,讓對方在輿論場裡狼狽不堪(doctor魏,李誠儒)。你批評他的電影,他不會想我哪裡做的不好,他認為你就是在針對他,是不是他死了,你們才不會罵了。你說他的書不好,他就說我這個題材是第一個關注了校園霸凌這個社會議題的,完全迴避掉了

寫得不好

這個根本問題。

郭是有優點的,他敏感,聰明,會營銷,記性好,邏輯思維能力也不錯,所以說起理論來特別在點上,一套一套的,你會覺得他拍爛片是不是故意的。其實我認為不是,導演能力完全不能靠啃書學理論來提高,他真的無法做一個好導演,或者

真正的

好小說家,但他可以做一個好商人。對於大多數平凡人來說,已經足夠幸運了。

本來想好好寫的,寫著寫著就走神了,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