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小白讀財經粉絲燦爛煙火曾在我的文章《中國家底曝光,中國到底有多少錢?》(2020。06。02)留言:

債券基金最近一個月怎麼了?老是在跌還能持有嗎,還是出來等止跌了再接回去?

這位粉絲在6月2日提出了問題,但我忙於他事,沒有及時更新文章作為回覆。我沒有及時關注,不意味著這個事沒有繼續發酵。

不久,網路文章《銀行理財也虧了,投資者驚呆……》(2020。06。11)講述了近期債市劇烈調整,部分債基類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回撤,引起投資者吐槽和投訴的事件。

今天,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事呢?

主要原因:

1、習慣剛性兌付和穩定收益的普通投資者發現,自己投資的理財產品虧了。

2、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

在專業的投資圈,無論盈虧,參與者基本的態度是願賭服輸。

然而,到了普通投資者這裡,視角就變得不一樣了,因為我是普通人,不懂投資理財知識,所以把錢交給專業投資機構打理,希望獲得穩定收益,且能剛性兌付。兜售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也在有意無意地口頭“滿足”普羅大眾的美好願望。

結果,被現實打臉了,銀行理財既不穩定,也不能剛性兌付。普通投資者心理落差非常大。當然,我們不能說這些金融機構“有錯”。

小白讀者別惱火,先心平氣和地往下看。

在此,大林我要補充一下,本人沒有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不對此做投資建議,不為投資結果負責。

以招商銀行代銷的一款理財產品為例。(無意冒犯,只是舉例,科普金融知識!)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這是招商銀行官網截圖,手機上看會比較小,內容顯示不清。為此,我們挑重點講!

這款名為季季開1號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其標識的風險評級是R2(穩健型)

近期,單位淨值變化:

6月10日,0。9988

6月03日,0。9997

5月27日,1。0022

一般而言,類似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其發售時,單位淨值為1,現如今跌破1則意味著有投資者出現虧損。

這與我們普通人的認知有差異,因為存銀行定期,買國債都是穩賺不賠的。

為什麼固定收益率類,且風險評級為穩健的理財產品不能獲得穩定收益率呢?(起碼不能虧啊!)

為了明白其中的門道,我們需要點開“產品說明書”

季季開1號投資目標:

本理財計劃主要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標準化債權資產(含債券)和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本產品將結合宏觀經濟走勢、利率走勢的判斷,加強信用風險把控,做好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配置,力爭為投資者創造資產的穩健增值。

目標很宏大,具體講什麼呢?

實質就是拿著我們投資者的錢去買債券,以此盈利,然後分錢給我們。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季季開1號投資範圍:

本理財計劃理財資金可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以下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於: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地方政府債、政府機構債、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次級債、二級資本債、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資產支援票據、信貸資產支援證券及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資產支援證券、固定收益類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各類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同業拆借、債券逆回購等標準化債權資產,以及投資於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資產管理計劃或信託計劃等。

這一看,可把我嚇一跳,投資範圍非常大,幾乎所有“市場主流債券”都可以買了。受限於文章篇幅,我們還無法全部列示。

這些大類投資專案下,還可以細分,譬如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就可以細分成很多個類別。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理財產品的實際管理人的投資許可權過大,其選擇權範圍過寬,風險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金融機構打了一個補丁。

季季開1號投資比例: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有讀者可能對於標準化債權資產和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有什麼區別感興趣,希望深入瞭解,但我們放開講,又要多出一篇文章了。

不過,為了讓大家理解,我們以一個小例子說明。

舉例:

1、張三拿著爸媽的錢到廣州江南水果批發市場做買賣。

2、水果批發市場的水果種類很多,張三不可能樣樣精通,為了防止兒子胡亂買賣,爸媽規定張三60%以上資金做常見,且大眾消費較多水果(香蕉、蘋果、西瓜等)的生意,現在熱門的榴蓮和山竹可以參與,最多隻能用40%的資金。

張三爸媽有很好的安排,用於抵禦風險,但不意味著不虧錢。

假若整個水果市場都不景氣,那麼大眾水果和熱門水果都會受到影響。

同樣的道理,債券市場不理想,任何以債基為本的理財產品也會受影響。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嘉實中證企業債指數C(160721)的淨值走勢圖比較能反映問題。

各時間點淨值:

2020年6月16日,1。1726

2017年12月25日,1。0621(低位)

2016年10月13日,1。2235(高位)

一個簡單樸素的道理,債券類基金的淨值是不斷變化的。對此,以債基為本的理財產品怎麼可能實現超穩定,且高收益的“承諾”呢?

以前,我們很少聽聞銀行理財產品虧損,背後是在於“剛性兌付”。

銀行為了應對餘額寶、理財通等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競爭,同時留住對收益率和穩定性要求較高客戶,紛紛推出“剛性兌付”理財產品。

通俗理解就是“高息攬儲”!

然而,這是不可持續的,原因有多方面:

1、銀行間相互競爭,不斷推出更高收益率承諾的理財產品。

2、銀行理財投資會越來越激進。

3、銀行資金成本持續上升,最後給予實體經濟的“貸款利率“提高,無形中加息。

2019年資料顯示,25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不到8。35%。實體經濟如此低的利潤率不可能支撐收益率不斷上升的銀行“理財產品”。

不合理的預期容易誘發風險,監管部門早就制定了對策。

早在2017年11月17日,人民銀行就釋出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其中,第十八點就特別指明瞭,要打破剛性兌付。(截圖)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對此,小白讀財經早前也寫過相關文章。

小白老師點評: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和非保本,所謂保本即你去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確保你本金不受損失,然而現實情況下,銀行未來招攬客戶,即使是非保本也會存在隱形擔保,打破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非保本理財擔保,客戶風險自擔。

檔案明確: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史無前例!銀行理財產品罕見虧損,對普通老百姓的警示訊號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現在才理解其中的內涵呢?

很簡單,債市低迷,帶動債基銀行理財產品下滑。有人投資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淨值下滑,真實案例的虧損出現了,而且可能就出現在自己或周圍親戚朋友身上。

稍微心細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可能已經發現,現在我們經常可以檢視“淨值”。

譬如,招商銀行的季季開1號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2020年6月10日單位淨值為0。9988。

這就是政策中對理財產品估值法的變更,結果導致:

1、早前我們只看到固收理財產品的結果,現在可以看到銀行“廚房後臺”每天的淨值變動。

2、理財產品的資金池子也同步被拆開。

3、用以平滑收益率曲線的手段被抑制。

你可能心裡難受,但這就是真實的金融世界。

以前從來沒有,但以此為開端,以後是常態,同時也教育了投資者,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不虧損的理財,只是風險大小不同而已。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