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起因是 @焚紙樓 的

在看完這篇後,我與樓叔臥床促(shen)膝(ye)長(jiao)談(yi)了很長一段時間,昨天帶新編輯的時候又聊到了這一塊,發現這個問題還蠻普遍的。

詳談可能得開LIVE或者開課,但是我沒興趣也不缺那點錢,簡單聊聊。

實際上,樓叔這個問題,和知乎九成九寫手的問題是一致的,即文字成為了傳播自己思想的一個載體,而思想是很難用文字描述的,最終就會發展成兩種情況,要麼寫到一定程度不得不開始模仿他人甚至大段引用理論而成為一個理論復讀機。要麼遇到自己的瓶頸,卡在一個無法抒發和自閉的節點,從而放棄寫東西,反而開始在日常談話的時候輸出不少東西。

前者情況不多言,有很多都是如此,沒有合適的理論就很難產出有說服力的文字,而後者就是樓叔、愚者、王聖童這類,寫東西完全依靠靈感和一時的熱血。

歸根結底的問題其實不復雜。

文字並不是傳播思想的載體,也不存在所謂的“文以載道”,文字歸根結底只是文字,是一種排列組合,用來闡明想法的工具,和思想與理論都沒有關係。

大多數人的問題實際上就在於此,依靠自己的思想和天賦迅速走到了載體的極限,隨後卡在了一條線上,所體現出的就是瘋狂的拖稿、偶爾靈感來臨的一波輸出、在沒有天賦領域的生澀以及不適、舒適區圈子過小等一系列問題,區別只在於撞上這堵牆有多久,不可能不撞上。

天分只能延緩撞上這堵牆的時間,實際上,樓叔在全力寫作兩年的情況下才當頭撞牆,已經是天賦想當出色的創作者了。

因此,在傳播和寫作的時候,在達到一定高度後,最應該研究的,是文字本身。

寫作是不需要靈感的,寫作只是寫作而已。

寫八百字作文是寫作,寫小說是寫作,寫文章是寫作,寫知乎答案也是寫作,當在文字本身的理解上到一定程度以後,寫作本身就不是問題,有沒有足夠的底蘊和知識量去支撐你的寫作就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了,萬幸現代社會獲取資料和知識非常容易。

合理的結構下,一千字和一萬字是沒有區別的,區別只是在思想上裝飾多少東西,即使整篇內容核心只有寥寥幾個字。不是吃飯加多少料的問題,而是做幾份飯的問題,只要有電飯煲,想做多少飯無非是按幾次按鈕的事情罷了。

就像是做飯一樣,先淘米,再下鍋,水過米麵一指頭,煮好飯後再燜十五分鐘。

列好需求,做好前後結構,寫清楚主幹思想,再往下無非就是如何修飾措辭罷了。

初中的時候我就在思考寫作到底是寫作還是寫思想這個問題,在我想明白以後高中作文沒有一篇超過半小時完成,平均都在二十分鐘左右,因為我只需要一篇能拿五十分的作文罷了。

任何一個創作者,最後都會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因為依靠天賦和思想總會走到盡頭,只有回頭補全基礎才能再往前走一步,除非天賦能高到超越一切無師自通的地步,但這不可能,即使是魯迅這等文學天才也做了四年的翻譯和校對書稿工作,隨後又做了七年的文言作品,才最終立地成聖,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所以任何教你寫作的書和答案都是扯淡,要真的想學習寫作,第一個應該拾起的是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然後再多練多做。

這世界上想收智商稅的人太多,都在千篇一律的學炒菜,卻從來沒有人好好教煮飯做饅頭。

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