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 Udacity Product Design Team 內部 Confluence,現做簡單整理發出作為記錄。

Figma 是什麼

Figma 是一款介面設計協作工具,它運行於雲端,理論上只要你能連上網路即能在任何裝置上使用該工具。

與 Sketch 相比它強在哪

1。 快速

使用 Sketch 這麼多年,最大的痛點是它實在太容易卡頓了,只要設計檔案稍大一些,它就會卡頓得十分嚴重。而在 Figma 上,我卻從沒有遇到如此嚴重的情況,用一小段影片直觀地對比一下:

我為什麼推薦 Figma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480770664558592

2。 支援多人線上同時編輯

這幾乎是 Figma 最重要的功能,可以顛覆原有數字產品設計流程與模式,公開原本不可見的設計操作,可極大降低我們團隊內部、團隊與其他部門溝通的成本,並能快速收集反饋,助設計師擺脫其他同事在身後指點江山的痛苦。

3。 只需一個平臺,即能完成我們的工作流程

Figma 不止是一個 UI 設計工具這麼簡單,否則它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與 Sketch 同生態位競爭。而實際上,Figma = Sketch + Invision + Zeplin + Dropbox + Liveshare + Overflow + Abstract。。。 除目前還未實現高保真可互動原型以外,它的功能幾乎已涵蓋數字產品設計中所有重要的步驟。以我們團隊最為簡單的工作流程為例,我們會先使用 Sketch 完成設計,然後上傳至 Invision 製作可互動原型並收集反饋,最後上傳至 Zeplin 交付給工程師,參考設計標註。而這些步驟其實都可以在 Figma 一個軟體中完成。

難道沒有什麼不足嗎?

當然是有的,對我而言 ,它對使用非拉丁文字以外的語言支援力度不足,沒有 Font Fallback 機制

[1]

,而且在中文狀態下輸入文字經常會有吞字元的情況發生。而對我們的中東同事來說,Figma 目前僅支援語序為從左到右的語言(LTR Language)輸入,所以對阿拉伯語等書寫語序為從右到左的語言(RTL Language)暫時無法提供支援。

Figma 真的適合我嗎?

產品大神俞軍曾有過一個簡單易懂的公式:產品價值= (新體驗-舊體驗) -替換成本。這個公式也可以套用到自己的情況中,以此來判斷是否應該轉投 Figma。如果你或你所在的團隊之前使用 Sketch,那麼 Figma 完全支援匯入此格式檔案。

至於我的經驗,首先是在週會中向團隊介紹了這款工具,並拉攏了幾位設計師一同在之後的設計工作中進行使用,讓團隊中儘可能多的同事體會到這款工具的好處。切實提升工作效率後將該工具推廣到整個團隊。

此外,有時使用 Figma 會解析到美國的伺服器,在國內使用最好配備科學上網工具。

後續更新

上文成稿於大約一年半之前,當時實在是想在工作中擺脫 Sketch 帶來的記憶體不足與卡頓的恐懼。在這之後,我們團隊內部開始在一些新的產品專案和 Design System 的完善專案中使用 Figma。很高興地看到,Figma 在這期間推出了很多新功能,並且也成為了我個人的主力設計工具,雖然多語言文字渲染還是一團糟。

以下簡單介紹下這期間個人認為 Figma 的一些非常棒的更新:

1. 自動排版功能

實現了原本在 Sketch 必須用外掛才能實現的功能,並且可完美配合 Component 功能使用

我為什麼推薦 Figma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498122126925824

2. 外掛功能

補上 Figma 設計生態的最後一塊拼圖。外掛有多好用經歷過 Sketch 的各位想必都很清楚。要推薦一些外掛?看看設計師 @Tovi 的這個檔案吧(也是把 Figma 玩出花來了):

3. 社群(Beta)

Figma 的野心不小,做出了類似 Dribbble 的產品,甚至將外掛藏到了社群入口內。雖然僅能對作品「點贊」,但可以將原檔案透過「複製副本」存放到自己的空間下!!現在已經有很多設計師,甚至是大公司直接在社群中分享自己的設計資源,直接來看看 Figma CEO Dylan Field 如何自豪地宣佈這件事吧:

參考

^

Figma 在之後的更新中提到他們已經有了這套機制,但顯然他們對 Font Fallback 的定義和普遍定義完全不同

https://help。figma。com/hc/en-us/articles/360040449673-Use-Text-in-Non-English-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