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們一直都處於鬱鬱寡歡的狀態,你和他聊什麼,好像都不能激起他的興趣。但是,他並不是沒有追求,只是對於他們而言,所追求的過於龐大,再加上過去他們做成事的經歷,少之又少,在主球目標的過程中,他們就會不停的自我否定。始終處於,在精神上折磨自己,而不是去找方法。

他們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會情緒氾濫,似乎感到世界末日已經到來。因為事情的不順利,他們乾脆什麼也不幹了,開始自責,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越自責,越內疚,自己就越沒有士氣,從而導致很多原先可以做好的工作,一拖再拖,直至最終不了了之。

以上這些情況,就是典型的“自我內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大部分的原因,是對自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知道自己能力到底如何。要麼高估自己,要麼低估自己。從而導致對於目標的設定,太大,經常性地超過自我能力範圍。

經常性地設定太大的目標,所以每次都完不成,就會形成“習得性無助”的習慣。慢慢地形成潛意識:自己幹什麼,都不幹不好。在制定目標的時,內心就已經認定這個事情無法完成,制定目標,只是自欺欺人。所以,在執行目標的過程,就不會全力以赴。因為,潛意識不停地在告誡自己,反正最後你也不會成功。就會陷入自我內耗惡性迴圈,無法自拔。

告別自我內耗:近的思維

目標設定較大,還有一個壞處,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目標巨大的好處,是想想目標完成後,自己肯定是歡欣鼓舞的。但是,回到現實,要開始執行目標了,就會一個腦袋兩個大,不知道如何下手,同時也會懷疑自己,這樣做最後能夠成功嗎?同樣,這也是一種無形的自我內耗。很多可以用來做事的寶貴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流逝了。隨著時間的消失,事情還沒有進展,就會導致自己更加焦慮,更加自責,自我內耗更加嚴重。

這樣的人是痛苦的。

一來,他們很少能夠體會到常人的歡樂;二來,他們對於自己要求較高,也很難體會到內心真正的平靜,除非他們把目標完成。

如何才能打破這樣的自我內耗呢?筆者建議,可以從參照兩個方法:從內部方法和外部方法。

方法1:內部方法

之所以會形成內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太多,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這是一種抑鬱的表現。腦科學研究,這些年有很大的進展,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是大腦激素分泌不平衡。而要想大腦激素分泌平衡,唯一的辦法就是使激素分泌平衡。

激素分泌有兩個方法:外部藥物刺激,內部自我激發。外部藥物刺激,就是去看醫生,透過各種服用各種藥物,刺激激素分泌。但是,藥物刺激副作用較大,並且會形成藥物依賴,一旦形成依賴,就很難走出來,後期對劑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大。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內部自我激發。所謂自我激發,就是透過身體自行分泌激素。這個方法效果會比較慢,雖然慢,但是會形成良性迴圈。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激發方式,比如跑步。根據醫學雜誌《柳葉刀》論文顯示,每次跑步超過1。5公里,大腦分泌的內啡肽和多巴胺,就相當於一劑量的藥物刺激所分泌的激素量。

所以,如果有條件,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內部激發激素分泌,保持大腦思考平衡。

方法2:外部方法

外部方法就是“近的思維”。

舉個例子,為什麼很多產婦會抑鬱,甚至出現極端自殺的情況。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分娩嬰兒後,產婦體內的激素是直線下降的,所以導致心情和情緒自然不高;第二種是,她看著剛生下來的嬰兒,非常弱小,她會時常懷疑,這麼小的嬰兒能養活嗎,能長大成人嗎?

這和我們很多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制定的目標過大,或者領導分配的任務量太大,就會形成一種,“這個事情我很難完成”的大腦回路。然後,就各種拖延、找藉口。我們的大腦,天生是不喜歡思考的,所以一旦遇到難度大的任務,大腦會自行關閉思考通道,透過找藉口、拖延等不去思考,不去做事。

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調整這個狀態,就會一直陷入到“遇到困難——-找藉口拖延——-事後自責——-重新勵志做好——-遇到困難——-找藉口拖延——-”惡性迴圈中。

有意識地調整,就是學會使用“近的思維”方法。

當我們有了一個目標,或者接到一個任務,首先,要從內心肯定這個事情是一定可以完成的。然後,把目標做分解,一直分解到能夠執行的小任務,並且透過書面的方式列出來。如果是年度目標,就把小任務分配到月、週日程中去。如果是接到公司的任務,就把任務涉及到的人、財、物等理清楚,透過溝通協調,把自己要做的部分做好,其他部分與同事協調做好。

也就是,當面對大的目標,不要上來就想,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呀。讓自己徒增焦慮。焦慮是無法完成任務的,要做的是,想想當下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可以推進目標的實現。透過把每個當下事情做好,形成正迴圈,後面的路徑,也就越來越清晰了。

就如上面說的新媽媽,應該引導她,不是去想這麼小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成人,而是想著每天怎麼樣給孩子喂好奶,怎麼樣保暖等。這些的事情,一天天做好,孩子自然就會慢慢長大。

所以,想要把“自我內耗”這個惡習,給改掉,那就從兩方面下手:

一是,透過運動,來激發內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讓體內激素達到平衡,不會因為身體的原因導致情緒失衡;

二是,透過有意識地使用“近的思維”方式,不要老想著遠而大的事情,而要做好近而小的事情。以目標作為燈塔,把目標分解成小任務,透過認認真真地做好當下每個小任務,自然一步一步靠近大目標。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今天我們的境遇無論是好是壞,是由無數個昨天所作、所為、所想,累積而成;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所想,直接決定了未來我們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