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要說當下藝術圈最令人激動人心的發展,恐怕非VR、AR、AI、數字繪畫、線上展覽等各類由科技技術所創造的新藝術形式了。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影響著這一時代下藝術家的思考方式。隨著藝術形式的不斷更新,其呈現方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目前,已有部分展覽不再拘泥於實體空間中的展示,開始嘗試“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的呈現方式。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VR虛擬現實”場景圖。

這一新的視角、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出現,必然引發業界廣發探討與關注,“新”在一時間從來都是難以被接受的,而挑戰、變革與進步才是藝術的本質,初來乍到的“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能否獲取青睞?相較於傳統的展覽呈現方式,它會另闢蹊徑?還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紐約市希拉·C·約翰遜設計中心VR展 “文化思辨”(Speculative Cultures)。(來源:布林客BLINK)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VR虛擬現實”藝術生活初體驗

1965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伊萬·蘇澤蘭(Ivan Sutherland)發表了一篇名為

“終極的顯示”

的論文,描述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伊萬·蘇澤蘭(Ivan Sutherland)。

大眾最初接觸的“VR”,多來源於電影、小說或遊戲。彷佛只有在這些形式上呈現該技術,才能將其中概念詮釋的更為全面。不論是1999年發行並上映至今的科幻電影《駭客帝國》(The Matrix),還是2018年廣受好評《頭號玩家》( Ready Player One),又或者是劉慈欣創作科幻小說三部曲《三體》(The Three Body Problem)。在這些藝術創作裡,

“VR”與“互動”等技術都近乎完美的衝擊著大眾的視覺。除去這些形式,藝術圈還在為此做些什麼樣的嘗試?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電影《駭客帝國》截圖。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電影《頭號玩家》截圖。

以美國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為例,他們所推出的博物館線上VR之旅,不僅能夠高畫質瀏覽展廳與藏品,還能檢視眾多常設展及往屆展,可謂隨時隨地觀展毫不擔憂。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在“Bounlevard”(APP)上也有最新的VR觀展體驗,其中包括高解析度作品圖、音訊講解、3D模型等等。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美國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但近年來市面上所出現的“VR”體驗,大多隻是一種“視覺呈現”,難以達到高逼真的虛擬現實環境。

即便如此,在網際網路極速發展的今天,各行業都在網際網路的催動下發生著著巨大的變化,以致於不少傳統行業也紛紛向網際網路靠攏,希望藉助這一“浪潮”重新洗禮,繼而轉型為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新型企業。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VR虛擬現實”場景圖。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藝術“線上化”的行進與探索

據統計,每年全球範圍內約有270個藝博會,而畫廊每年大約有40%至60%的銷售都是在藝博會上完成。但從Artsy2019年2月透過調查來自全球近700家畫廊所釋出的資料——

“2018年畫廊線上銷售情況”

來看,

未來的畫廊實體空間可能大幅減少,藝博會或線上銷售或成為畫廊轉型之道。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2018年不同規模的畫廊在各類推廣營銷活動中的有效情況。(來源:Artsy)

本次報告中提到:

2018年絕大多數畫廊提供線上銷售藝術品的服務,這一趨勢將在2019年延續並擴大。

但目前仍有不少歐美大畫廊偏愛面對面銷售,他們更願意在人力上加大畫廊資源。在未來的技術開發上,他們也表示願意嘗試適合自己的線上數字銷售戰略。然而亞太地區方面,2018年最有效的銷售方式則是畫廊網站。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2018年不同規模畫廊銷售藝術品的渠道。(來源:Artsy)

一直以來,西方作為“世界藝術中心”,在“線上展覽與銷售”這一項,同樣也備受全球關注。

博物館、美術館更多嘗試的可能是“VR觀展”,但對於畫廊來說,當下全球經濟趨勢不容樂觀,藝術行業深受波及,中小型畫廊屢次深陷困境,眾多畫廊似乎意識到或將面臨“轉型”的時機。

知名畫廊高古軒首當其衝,在2019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期間,為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阿爾伯特·厄倫(Albert Oehlen)舉辦的“線上展廳”收穫頗豐,這一舉動再次將“線上展覽”推向了熱潮。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只放置了阿爾伯特·厄倫的《無題》這一件作品的高古軒第三版線上展廳,其網站上的“歷史案例&;quot;頁面。(圖片:Courtesy of Gagosian)。

看似勢如破竹,實則困難重重

“VR虛擬現實”、“線上展覽”等技術在藝術行業的發展看似勢如破竹,實則困難重重。早在2011年左右,“數字敦煌”專案建成,該專案中便包含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互動現實”三部分。建立團隊希望透過科技實現敦煌藝術數字化,讓敦煌藝術瑰寶不再受時間、空間、氣候等各阻礙的限制,滿足後世人們遊覽、欣賞、研究等需求。

但目前從各項使用者體驗來看,“數字敦煌”的VR體驗似乎還不足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想必這將是一條偉大且道阻且長之路。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數字敦煌”手機預約VR體驗截圖展示。

2015年,藝術評論家、策展人鮑棟及藝術家陳友桐創立“文化館”。一個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線上藝術計劃,每週釋出一位參與者的藝術作品。從2016年1月開始正式傳送,期間推送過不少優秀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並設有觀眾互動。

本以為只是個線上藝術計劃,在呈現上頗受限制,但“文化館”但卻給體驗使用者營造了一種“一人一展廳”的既視感,隨時隨地開啟都能與藝術品進行“互動”。

目前“文化館”已停更2年之久,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文化館”線上藝術計劃。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文化館”,蔣志,《誰最快毀滅地球》。

各類“VR”觀展,“線上展覽”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滿足了部分觀眾與藏家的多元觀展需求,也打破了傳統藝術展覽的呈現方式。國內外像這樣的“線上展覽計劃“還有很多,中國也並不是獨一份,它們均透過線上平臺為藝術家策劃展覽,並定期釋出。

2018年1月,Google 旗下的“arts and culture”APP上線“肖像匹配功能”——能夠幫助人們在博物館中找到與其面孔相像的肖像畫。後續,它又推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數字化藝術展品收藏專案——墨西哥藝術家弗裡達·卡羅( Frida Kahlo )的線上回顧展“ Faces of Frida”。據悉, 在本次展覽中,Google 團隊與來自七個國家的 33 家博物館進行合作,為展覽收集到 了近800 餘件展品,想必這已是傳統的線下展覽難以企及的。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墨西哥藝術家弗裡達·卡羅( Frida Kahlo )的線上回顧展“ Faces of Frida”。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20 幅由藝術相機建立的影象。

道阻且長,未來可期

提到傳統的線下展覽,熟悉的展覽操作流程的大眾知道,舉辦一場藝術展,不僅僅是呈現藝術品這麼簡單,在它漫長的策劃過程中,常受到人員、場地、展品、運輸等各項問題的限制。一些大型展覽,甚至需要準備長達好幾年。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鄔建安展覽“無妄”策展現場。(來源:藝術家及其工作室)

雖說“線上”一切都打的十分火熱,但就現狀來看,仍少有大型展覽會單純的選用“線上展覽”及“VR”觀展的形式。

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不論是“VR”觀展,還是“線上展廳”,如果不能保證其具備優秀線下展覽所具備的質量,沒有學術把關,沒有門檻界限,單純的借用科技技術哄騙大眾,藝術是否將淪為網際網路科技下的傀儡?

在現有的技術和大環境下,選用“線上”形式的似乎更傾向小型個展或作品銷售、賞析等,“VR”觀展也深受各類條件限制,畫廊機構通常會選擇線上下同步展覽,雙向保障銷售與品牌推廣。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

“文化館”,葛宇路,《一街拼圖》。

對於藝術行業來說,傳統的展示、銷售、流通渠道固然重要,但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一眾“線上”藝術計劃,也許具備了開拓新市場的潛力。

各機構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及環境去制定適應自身發展的生存方針。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儼然已被各類APP、軟體、大資料所驅動著,它們悄無聲息的引領我們走向“線上”。但

在這個看似萬物均可科技化的時代,“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等新藝術形式的發展,都在可期之中。

文 | 一粒沙白

注:本文資料資料感謝:維基百科(Wikipedia)、Artsy;未註明出處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是藝術,也是生活

藏品、藝聞、賞玩、投資

YITONG | 詣通網

“線上展覽”與“VR虛擬現實”,在藝術圈混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