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自邁克爾•安高德(Michael Angold)的著作《拜占庭的流亡政府:拉斯卡里斯家族統治下的政府與社會》第四章 The Emperor and the Aristocracy

尼西亞皇帝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如何在維持中央權力的同時得到貴族的支援。這是一個貫穿了整個拜占庭歷史的難題:一個專制的政府體系如何與逐漸由貴族階層主導的社會結構相協調?在11世紀以前,這個問題就已經很尖銳並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政治危機,而科穆寧家族的諸位皇帝提出了一套勉強使人滿意的解決方案。

科穆寧諸帝並未放棄中央的特權,帝國政府的權力非但沒有分散,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加強,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努力使貴族階層與帝國政府的利益相一致。皇室家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帝國最具影響力的各個家族透過血緣與婚姻紐帶與皇室聯絡起來,一個人在宮廷中的地位取決於他和皇帝關係的遠近。那些最顯赫家族的成員依然有望獲得尊貴的地位,他們得到皇帝所授予的土地和免稅特權。但這一慷慨的政策還有另一面:這些賞賜通常是有條件的,而且只限終身(不能世襲),他們被帝國政府小心翼翼地監視著。這一體系的優點在於貴族們在政府中的地位被掌握,他們的地產則處於皇帝愈發嚴密的監管之下。

科穆寧王朝在中央集權和貴族勢力之間維持著脆弱的平衡,這一平衡因曼努埃爾一世執政後期的對外政策而變得搖搖欲墜,之後被企圖剷除貴族勢力的安德羅尼卡一世徹底破壞。安格洛斯王朝的諸位皇帝因貴族階層對強勢政府的不滿而被推上皇位,他們無力阻止各行省對中央權力的顛覆。

第四次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的佔領加劇了各省的混亂。我們已經看到,狄奧多爾一世•拉斯卡里斯的當務之急是結束小亞細亞西部的無序狀態,這首先意味著對地方權貴的某種妥協。狄奧多爾一世用武力對付他的主要敵人,即帕夫拉戈尼亞的大衛•科穆寧和塞爾柱蘇丹的岳父曼努埃爾•莫洛佐米斯(Manuel Maurozomes )

[1]

,但這建立在他已經與次要敵人妥協的基礎上。1205年春天,他的兄弟君士坦丁和佔據了費拉德爾菲亞的狄奧多爾•曼加法斯(Manuel Mangaphas)共同對付拉丁人。薩瓦斯•阿西多尼(Savvas Asidones)是另一個在君士坦丁堡淪陷後崛起的地方貴族,他以桑普森(普里埃的古稱)為基地征服了邁安德河谷下游地區,直到狄奧多爾一世繼位後仍佔據著桑普森,並對當地政府施加了顯著的影響,他與皇室聯姻並獲得“Sevastokrator”

[2]

的頭銜,該頭銜通常授予在任皇帝的兄弟。狄奧多爾一世還將這一頭銜授予尼基弗魯斯•康託斯特法諾斯(Nikephoros Kontostephanos),他的家族1204年前已經在邁安德河沿岸擁有大片土地。這兩個例子說明,為了贏得當地權貴的支援,狄奧多爾一世允許他們保有地產,接受他們對地方政府的影響,甚至打算和他們合作。而授予尊貴的頭銜則確保了他們的忠誠。

狄奧多爾用自己的親族來平衡這些權貴勢力,將重要的軍事指揮權授予他的兄弟們,他的一個叔叔,狄奧多羅•福卡斯被授予“大公”頭銜並任命為米利都地區的總督,而他妻子的舅舅巴西爾•卡馬特洛斯(Basil Kamateros)則是狄奧多爾統治前期尼西亞宮廷中最有權勢的人。

不是所有從君士坦丁堡逃到尼西亞的家族都像康託斯特法諾斯那樣幸運地擁有大片地產,他們很多隻能仰賴皇帝狄奧多爾的慷慨,而為皇帝服務則有望恢復家族的地位。此外,他們對皇帝的忠誠還透過聯姻得以強化,狄奧多爾選擇了君士坦丁•巴列奧略

[3]

作為他的女婿,他出身於一個1204年前就已經十分顯赫的家族,我們看到了他是如何獲得專制公頭銜並被狄奧多爾指定為繼承人的。而狄奧多爾的另一個女婿,最終繼承了皇位的約翰•杜卡斯•瓦塔特澤斯(約翰三世)的家族在12世紀的最後十年已經很有名。

約翰三世統治的初期和末期在處理與貴族的關係時遇到過麻煩,但他依舊維持了岳父建立起的皇帝與貴族之間的利益平衡。這種利益平衡不僅基於物質饋贈,也同樣依靠對宮廷禮儀的中心——皇室——的崇拜所維繫。

狄奧多爾一世將宮廷建立在尼西亞,但他的繼任者約翰三世卻將皇室駐地搬到了士麥那附近的南菲宏(Nymphaion)。就我們所能判斷的而言,1204年以前君士坦丁堡的宮廷典禮大部分得以保留,只是受限於宮廷的較小規模和臨時性質。每年的重要節日迫於戰爭的壓力通常在遠離宮廷的地方慶祝。

為了適應典禮的需要,宮廷成員被劃分為不同等級。拜占庭的等級體系在10-14世紀發生了徹底的轉變,在10世紀存在著兩套截然不同的等級體系,分別是頭銜等級(hierarchy of rank)和官職等級(hierarchy of office)。頭銜顯示出其持有者在宮廷中的尊貴地位,一個人的頭銜通常與其官職的重要性相匹配。但到了14世紀中葉,頭銜與官職不再有明顯的區別,而融合成一套單一的等級系統。

充分的證據表明這一轉變最終完成於尼西亞帝國時期。在科穆寧王朝時期,一個人在宮廷中的地位首先取決於他與皇帝親屬關係的遠近,其次取決於他的頭銜。這兩者在尼西亞宮廷中依然很重要,一個人與皇帝的關係,即使很疏遠,也依然會寫進他的官方頭銜,而官員通常會獲得頭銜或榮譽稱號。作為一項殊榮,約翰三世曾授予他的首席大臣德米特里•特尼克斯(Demitrios Tornikes)“皇帝的兄弟”這一榮譽稱號,這顯然將其置於貴族序列之首。但這一切都只是一套更古老的等級體系的殘餘,如下表所示,拜占庭流亡宮廷中的高階頭銜與14世紀中葉的非常接近。

【翻譯】尼西亞帝國的皇權與貴族(1)

伴隨著宮廷等級的一系列變化,世襲貴族逐漸形成。這些變化是否反映了貴族透過鬥爭在帝國政府中獲得一席之地?這是一個醒目的問題,卻沒有明確的答案。一方面,它反映了這一時期政府性質和皇帝與貴族關係的變化。頭銜與官職的區別使皇帝能夠將宮廷禮制和行政機構分開,從而將貴族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但隨著兩套系統合二為一,這變得愈發困難。現在頭銜在中央政府中意味著真正的權威。

而另一方面,宮廷等級的變化僅僅反映出自曼努埃爾一世從大皇宮搬到較小的布拉赫奈爾宮以來宮廷禮儀的簡化。可以說,皇帝與貴族的關係在個人層面上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貴族們從皇帝那裡獲得官職和頭銜,他們是皇帝的僕從,換句話說,皇帝仍然掌握著授予和任免之權,這是他最重要的權力之一,也是貴族階層對帝國保持效忠的原因。

在拜占庭帝國,將皇帝與貴族聯結起來的是由個人忠誠、傳統和私利交織而成的紐帶。皇帝授予官職和頭銜,他們還控制著土地和其上貴族賴以為生的稅收。貴族的忠誠透過誓言進一步強化。每一個官員和宮廷成員都必須發誓忠於皇帝,歷史學家阿克羅波利斯和帕奇米爾斯都將其描述為一種“奴隸的誓言“,這暗示著從最高階到最低階的官員都自稱“最強大神聖的主人皇帝的僕從”以示對皇帝的效忠。誓言在官員就任時發出,每當新帝登基都必須重新宣誓,而忠誠度可疑的官員和貴族必須對皇帝反覆發誓,米海爾巴列奧略曾兩次被迫重複誓言,第一次是面對叛國罪指控,第二次是在1257年從塞爾柱人處流亡歸來後。

參考

^

凱霍斯魯一世的岳父

^

阿萊克修斯一世設立的頭銜,地位僅次於皇帝

^

狄奧多爾的女婿中並沒有這樣一個人,作者可能是將其與艾琳的第一任丈夫安德羅尼卡•巴列奧略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