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臨床反思,但也適合多動症孩子的家長閱讀。

我以前在公立醫院裡面工作時,主要是強調風險、危害,指出多動症、抑鬱症等對人的負面影響。

現在,我不這麼想了。

大概是因為我現在在對標卓正醫療的私立診所工作,看診具備更充分的溝通時間,我除了強調風險還可以講更多東西。當然,我也在工作之餘有了更多反思時間。

我覺得我們不能只是盯著症狀、疾病去看,我們還要看到患者的資源和優勢。

特別是像多動症,如果沒有重視多動症的影響,孩子的成長確實會遭遇不少挑戰。

但俗話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對於多動症孩子,我們可以選擇關注孩子的不足之處,我們也可以選擇關注孩子的優勢。

如果只是一味關注孩子的不足之處,比如“丟三落四、粗心、衝動、不守紀律、成績差”等等,那對孩子來說,他能開心起來嗎?作為家長,如果也只看到這些糟心的症狀,那能開心起來嗎?

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絕望常常會湧現出來。

對於想幫助孩子、家長去消滅這些症狀的醫生來說,也同樣會感到無能為力。

因為有太多事情,並不是“人定勝天”,比如性別。

這個我們稱之為多動症的大腦,其實正如性別一樣有難以“逆天改命”的部分。

但是,這些先天的因素就一定會成為我們的限制嗎?

​以前,有很多行業工作認為女性是不適合參加的,比如參軍,事實上女性同樣在軍隊等各個行業發揮出與男性不同的優勢。

所以,優勢、劣勢是相對的,也是可以動態變化的。

多動症孩子,在讀書期間要保持專注、不多動是比較難,但是在其他領域、人生其他階段卻有他的優勢。

作為醫生,作為家長,我們要看到多動症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勢,比如他們對世界的好奇,他們古靈精怪的點子,他們的不畏權威,他們對自己利益的捍衛……

如果我們只盯著不好的症狀看,那我們又怎麼抽出時間、精力來挖掘、發展他們的優勢?

如果我們只盯著不好的症狀看,我們又如何去朝向幸福努力?

我們可以選擇沉陷在與症狀糾纏的泥潭中。

我們也可以選擇把這些放一邊,繼續往前開路。

多動症要重視,但也要看到優勢與希望。

首發於公眾號:兒童心理邱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