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場 | 巖茶之門

1。

大抵喝巖茶、聊巖茶的人,總是逃不過“山場”二字。

我們評價一個巖茶的品質如何,香氣、滋味、口感、回甘、韻感五項,孰優孰劣是定義這個巖茶的品質的關鍵。而許多人卻是不知,這其間,便是都有“山場”的影子在裡面。

故而今日,我想與諸君聊聊,關於巖茶的“山場”。

2。

簡單的來說,“山場”的意思,便是指巖茶的生長環境。

這裡麵包括了海拔、地形、土壤等定性指標,也包括了植被、平均日照時間、年平均降雨量、相對溼度、平均溫度、晝夜溫差等不定性指標。

這些因素,都會對巖茶的原料—— 即茶樹的青葉的所包含的內含物質的總量以及比例,造成影響。

而這些影響,便是決定了巖茶品質的關鍵了。

基本上是這麼說,山場決定一款巖茶是高檔茶、抑或是中檔茶、抑或是低檔茶。

而另一個因素——製作工藝,則決定了這個高檔茶到底有多高、中檔茶到底有多中、低檔茶到底有多低。

或者我們可以用量化來側面說明。譬如,山場決定了一個巖茶是在50分到70分之間。而製作工藝,則是決定了它的具體分數。

也就是說,山場決定了區間,而製作工藝決定定值。

山場 | 巖茶之門

3。

當然,關於山場,我也有一些經驗之談與諸君分享。

一般來說,一個巖茶的山場越好,它的茶湯滋味就越濃。

也就是說,正巖的茶,茶湯的濃度就總是要濃於半巖的茶,以此類推。

而茶湯滋味的濃度,亦是決定了這個巖茶本身價值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從而影響到它的價格。

故而,對“山場”有些心得的茶友,買茶的時候,總是會比較有優勢的。

山場還對巖茶香氣造成影響。我們常說的,崗上的茶香氣更揚更香;坑澗的茶,香氣更幽遠更細膩。譬如馬頭巖的茶,近些年揚名茶圈的馬頭巖肉桂,便是以香氣濃烈著稱,蓋因馬頭巖較好的山場,都是於巖山崗上;而三坑兩澗之茶,其香便皆以細膩悠長為本。

此主要乃山場的地形以及其影響到的日照時間長短所造成的。

故而,對“山場”有些心得的茶友,更容易判斷一個巖茶是否真如所說的產地。

山場也對巖茶的湯感以及回甘造成影響。譬如程墩的高山雲霧茶,其湯醇厚,入喉則甜;譬如洋莊吳三地之茶,其湯薄而順滑。等等,皆因“高山”以及“雲霧”兩項,

此乃海拔、植被以及相對溼度等因素所造成就品質風格。

而至於韻感而言,便是需要幾乎所有因素的相和,方能造就的一個綜合的感官體驗了。

山場 | 巖茶之門

4。

山場有味,皆是如此。

我們常提到的“山場味”,與其稱之為“山場味”,倒不如稱之為“山場氣息”。

倒不是說一個山場真的有這股氣息,而是這本是茶樹與環境相互成就的一個過程。

這株茶樹,種於此地,風吹雨淋,日暖月寒。它在長久的過程中,吸收與轉化植根的泥土中的養分,茶葉中從而形成了有別於茶葉本味的一種氣息。

這個,我們便把它稱之為“山場氣息”。

而關於山場氣息的評價,我們通常用“很清晰”、“較清晰”等詞彙來形容。偶有及其特別的山場,譬如高山產區的吳三地、核心產區的大坑口等,其他山場皆然。

“山場氣息”的鑑賞,主要在於茶湯。有個大概的說法,便是“頭三道湯喝工藝、中三道湯喝茶質、後三道湯喝山場”,這裡面的“後三道湯”,大約指的便是後面的尾水了。

稍好的山場,其茶尾湯即便是茶味寡淡幾無、茶香盡失,仍能喝到相當的甜度:那是一種類似甘蔗甜、青草甜、泉水甜等混合起來的甜感,非親身體驗不可言其妙也。

這便是有別於較差的山場。差的山場所出巖茶,工藝飲盡之後,茶質幾乎便無嚼頭,而至於到了飲山場的環節,便跟飲水無異,絲毫無甜蜜的享受了。

山場 | 巖茶之門

5。

而不同山場氣息皆有大同小異之差別,可謂風格各異,這便是需要飲者親身去細細感知了。

一言蔽之,便是:對“山場”產生了概念以及一些理解,巖茶便算是入門了。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