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啦,分享下2017年對我做投資“認知升級”幫助比較大的幾本書。

1. Antifragile(反脆弱)

2017讀書筆記:對投資思考幫助大的,都不是創投類書籍

反脆弱,是能從變化和風險中獲益的特性。這本書的框架放在風險投資行業去理解,啟發很大:理解什麼風險是值得承受的,透過構建不同風險係數的portfolio組合(如“槓鈴策略”理論),讓不確定性為我所用。

2. Thinking, fast and slow(思考,快與慢)

2017讀書筆記:對投資思考幫助大的,都不是創投類書籍

對損失的厭惡,根植在人類的基因裡。虧損100萬,和賺取100萬,前者痛苦的絕對值大於後者快樂的絕對值。所以風險投資人常犯的錯誤是:選擇一個”穩妥“的標的,損失可能性小,但通常天花板有限。那些失敗可能性大,但是一旦成功回報極高的專案,才更值得”風險“投資。

3. The start-up of you

2017讀書筆記:對投資思考幫助大的,都不是創投類書籍

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被稱為矽谷人脈王,他創業成功後轉做VC合夥人,這本書寫的是他對職場社交和人脈的理解。如何增長人脈肯定是早期投資人必須思考的課題。一個有益的take away是:維持小圈子的深度交往,和泛泛的淺社交需要兼顧。前者提供高質量的資訊交換;後者的好處是提供來自不同圈子、不同視角的新資訊。最沒用的做法,是和背景想法類似的群體淺度社交,例如一群投資人之間的party。

4. Made to stick

2017讀書筆記:對投資思考幫助大的,都不是創投類書籍

這本書講的是“能在人類腦海中產生粘性的想法,具備哪些特性”。為什麼這個問題有意思?任何紅海行業,包括早成紅海的風險投資,參與者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讓其他人記住。投資人需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想法輸出者,讓自己的觀點在行業形成迴響。那具體能讓人記住的觀點,需要什麼特徵?賣個關子,推薦到Amazon買kindle,值。

小結

創投成為“顯學”不過最近幾年的事,很多思考和總結停留在商業模式和行業分析層面,但僅僅理解模式和行業是遠遠不夠的。初入行時讀了不少例如”從零到一‘之類的創投書籍,慢慢發現幫助越來越小。上面提到這些書,以及之前介紹過的“美國中產三部曲”,都和創投圈無關,但2017年對我的幫助遠超各種“乾貨“。

更多高質量的商業文章和見解分享,可以加入我和Rio聯合運營的小密圈(知識星球)。加入方法:使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

https://

crazy。capital/special/x

mq。jpg

在手機上操作可先儲存圖片至系統相簿,然後點選微信掃一掃右上角掃描相簿內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