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學花了很多時間精力背單詞、讀文章,但是學完之後能及時複習的卻很少。很多人寧願學新內容也不願複習舊知識點,儘管複習本身並不需要佔用多少時間。這其實是惰性使然:複習需要思考和總結,需要消耗腦力,而人的本能會迴避需要進行大量思考的活動。但從知識吸收的角度來看,只學新內容而不復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是很低的。

根據遺忘規律曲線,我們對知識點的遺忘速度會遵循先快後慢的原則。在記憶的初始階段,記憶保有量能達到100%;20分鐘後,記憶保有量會銳減至60%左右;一個小時後下降到大約44%;一天後則只剩下33%;一週後就只剩下25%。也就是說,如果學完知識點,記完筆記後不及時複習,一週後還能記住的知識可能只剩下四分之一。實際上,比起學習新內容,更加重要的是複習之前已經學過的知識,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大量的複習是非常必要的。

為什麼學英語需要多複習?

目前關於複習的策略有很多,但基本都遵循“多次重複”的原則,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複習計劃。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複習方法是“1-2-4-7”方法,即在學習新內容之後的第1、2、4和7天對其進行復習。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每天學習一個單元的單詞,從第一單元開始,那麼第2天需要複習第1單元的內容,第3天需要複習單元1和單元2的單詞,第4天則需要重溫第2和第3單元的內容。使用表格形式展現會更加直觀:

為什麼學英語需要多複習?

這套複習方案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它能夠有效幫助我們記住之前學過的內容。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方案進行改進(最好使用表格記錄,複習的時候嚴格按照計劃進行)。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使用軟體來幫助我們複習,比如Anki

為什麼學英語需要多複習?

Anki原為日語學習軟體,在日語裡面稱為“暗記”,即“記憶”的意思。它因為具有優秀的記憶演算法以及高度自由的開源性而受到了全球的學習者和開發者的歡迎。目前Anki已經有多種語言版本,軟體的社群也在不斷壯大。

如果必須用一句話來概括Anki,那麼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能讓你更有效率地記憶和複習的工具。

Anki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這需要從人腦的學習和記憶機制開始說起。研究表明,比起被動知識,我們對主動知識的記憶效果要更好。被動知識即透過聽和讀的方式從外界獲得的資訊,而主動知識則是透過主動回憶和思考所得到的知識。關於主動和被動知識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完一篇文章後老師通常會提出思考題,這些題目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契機讓學生主動去回憶剛剛讀過的內容,這樣有助於加深對材料的印象。

這一原理的另一個應用是學習卡(flashcards),即那種正面寫問題,背面寫答案的小卡片。學習者在複習的時候先思考卡片正面的問題,然後再翻過卡片檢視答案,這一過程引入了主動思考答案的環節,因而學習效果更好。但這種卡片學習形式也有不足之處:當你只有30張卡片時,要複習這些知識點還相對比較容易,但當你有300張甚至3000張卡片時,知識整理和複習難度會直線上升。

為什麼學英語需要多複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nki在學習卡的形式上引入了科學的複習機制,透過演算法解決了如何記憶的問題。Anki的核心複習機制在學術上被稱為Spaced Repetition(間隔重複記憶),即在一段時間內對知識點進行多次重複記憶。我們在Anki上完成一張卡片的學習後需要手動評估該知識點的難度(重來/困難/一般/簡單),軟體會根據我們的評估自動安排該知識點的複習計劃。

為什麼學英語需要多複習?

它會提醒我們每張學習卡應該複習多少次,多長的間隔複習一次,複習多少次已經算掌握了知識點,嚴格按照軟體給出的計劃來複習可以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關於Anki的詳細使用方法,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怎樣利用Anki記單詞?,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

除了Anki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好一些筆記工具,比如印象筆記、歐路詞典以及Kindle等,將它們和自己的複習方案結合起來,這樣能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果你在筆記管理和複習上有心得,也歡迎留言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