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魯植這是黃魯植的第2篇原創文章

來聊聊最近很火的凡爾賽。

凡爾賽文學,就是

裝逼、炫富

的另類說法。

這種裝和炫,可能是一種

普遍的人性弱點

有了一點點財富、地位、才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要有意無意地向外展示。​

或者有的人為了掩飾自己沒有這些東西的自卑,刻意把有的東西誇大,把沒有的東西說成有,這種也叫“凡爾賽”。

關於凡爾賽,有幾個名場面。

一個是“北大還行”的撒貝南;

一個是張口閉口斯坦福的王驍。

今天我們就來區分什麼是真假凡爾賽,以及它背後的誘因。

01

先來說下我的觀感。

何炅說自己保送北外,撒貝南說自己保送北大,我們都不會有很大反感。

一是認為他們實力配得上,二是他們有分寸,知進退。

王驍我很喜歡,因為他的履歷太優秀了,很難不令人側目。但到了第二集,我對他的濾鏡就碎了。

因為他上班穿的是斯坦福的T恤,用的杯子、工牌的帶子,也是斯坦福的周邊。怎麼說,有點不太舒服。

大部分人對這件事的感受是,第一次知道他是斯坦福,優秀,但一直強調,就會讓人反感。

不得不說,觀眾緣是個神奇的東西,“北大還行”是真性情,“斯坦福畢業”卻要被拿來群嘲。

因為兩者的動機不一樣。

撒貝南也凡爾賽,他說那句話就是赤裸裸的裝逼,為什麼我們不反感,因為他的成就能匹配得上當初吹下的“牛逼”。

王驍的風評在第二期遭到了斷崖式下跌,人們沒有看到所期待的他與“斯坦福”匹配的能力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人要有傲骨,但不該有傲氣。

無論什麼年齡,我都喜歡身上帶著一股兒“少年心氣”的人,不單止是外表,更多的是心智。

有錚錚的傲骨,卻沒有睥睨的傲氣,這樣的人,容易成功,也更受歡迎。

02

我要說的第二點,是

人要懂得藏拙

有些人是天生不適合社交的,一類是絕對的強者,一類是絕對的弱者。

人的本性基本是不慕強的。我們都願意跟那些稍微強於自己,又不比自己強多少,或者稍微弱於自己,又不比自己弱多少的人在一起。

鋒芒畢露的人,具有攻擊性,如果這類人還情商低、凡爾賽,註定被人群孤立,

如果想尋求同伴,就得自我降維,學會低調

唯唯諾諾的人,

基本只能靠拔高自己的水平,來達到大家的平均。

喜歡吹牛逼沒事,要把謊圓回來,大家才不會覺得自己在“扶貧”。

太強或者太弱,在我們身邊都不是大基數,

我們身邊最多的,應該是那種長板短板都很明顯的普通人。

富人凡爾賽,我們只是笑笑,窮人凡爾賽,我們也只是笑笑。

我們真正難受的,是那些

跟我們同階層,觀念、格局、財富都大致相同

,但又自詡清高,處處高人一等的“凡爾賽人”。

我上學時,老遇見一類人,特別愛抓著你不放。

我不愛說話,就標榜自己人緣多好,我兼職打工,就顯擺自己用爸媽剛打的生活費,買了一雙600塊的靴子。

這種人就很令人蛋疼,你很清楚你們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大,她也沒刻意炫耀啥;但把你貶低,再表現自己與你的不同,得到的效果跟凡爾賽差不多。

03

第三點,

我們不要好為人師

這一點,我也是最近才領悟到。

我們常說中年油膩,為什麼我們這麼討厭別人油膩呢?

因為中年人太喜歡給別人建議了。

先宣告,我還不到中年。

但最近,我也給別人瞎提建議了。

我們部門有個女孩,今年暨大剛畢業,做的是運營工作。有學歷,有幹勁,努力下去,升職加薪肯定沒問題。

但我空降了。看得出來她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還直接找我直屬上司聊我們工作不對等的問題。

這算職場大忌。

不過我也沒給她穿小鞋,就覺得她挺幼稚的,學生心態,調教調教就好了。

我跟她說,她跟我剛畢業的時候特別像,心氣高,誰都看不上,覺得自己吃虧,還給她指明瞭職場的發展之路,甚至勸她攢夠經驗就跳槽。

看樣子她是聽進去了,但沒幾個月,她就辭職了,

很大原因,應該是心裡這口氣沒順過來。

後面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給別人提建議,是真心的嗎?是真心的。別人也覺得嗎?未必覺得。

從她的角度上看,會覺得我傻逼,我說的話都是放屁,因為她不認可我,所以她不需要我的建議。

而我那些所謂的經歷經驗,都是“凡爾賽”,她只會覺得我在裝逼,屁都不懂,好為人師。

所以,當你忍不住給別人提建議時,

請首先衡量你們的關係,其次再考慮別人需不需要你那點“貧瘠”的人生經驗。

04

最後一點,

要平常心看待別人的凡爾賽

前面講到,凡爾賽可能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弱點。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凡爾賽的時刻。

獲得了一點財富,是件高興的事兒,不用藏著掖著,那樣太刻意,有悖人性。但這高興勁持續太久,範圍太廣,甚至成為你貶損別人的理由,就是

裝逼+缺德

取得成績,跟誰分享,是一門學問。分享得好,快樂就加倍,分享不好,自己心裡添堵。

面對別人凡爾賽,我們也要平常心看待。

放下攻擊性、嘲笑欲、戒備心,才能學到別人優點。

別人愛顯擺,你可以當個笑話聽聽,就當是德雲社的相聲;

別人真誠分享,你也要仔細體會,大家起跑線差不多,他怎麼突然跑你前面了?

前陣子,我得知有個同事自己做號,同齡人,存款30w+,羨慕之餘,還有點心塞無奈:同坐一個辦公室,自己怎麼混得那麼差?

後面慢慢釋懷,其實大家的出身、家庭、財富積累,也不完全在同一個量級。

學會接受別人的“凡爾賽”,自己也在新的平臺尋求突破和意義;

這才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