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勇敢的心》和《哥斯拉》的藝術效果,500字網友abe2bfc 2012-01-12

對比《勇敢的心》和《哥斯拉》藝術效果論文(2011-12-22 21:59:22)轉載▼標籤: 教育 分類: 教育

摘要:美國派拉蒙公司的英雄史詩巨片《勇敢的心》在帶給觀眾視聽震撼的同時,也讓觀眾置身於濃濃的蘇格蘭風情中。電影的劇情、主題、英雄形象塑造以及電影音樂等方面都體現出該片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勇敢的心;英雄;自由;蘇格蘭風笛

一、引言

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城堡和村莊,哀婉悲壯的蘇格蘭風笛(Bagpipe),以及蘇格蘭人民反抗的呼號,構織了一幅悲壯感人的畫面,這就是《勇敢的心》,一部令人蕩氣迴腸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率領蘇格蘭人民反抗英王暴政,為捍衛生命和自由與英國統治者的軍隊展開了戰鬥,最後華萊士被英國統治者所殺,但其追求自由的精神卻深深地激勵著蘇格蘭人民繼續戰鬥。該影片在1996年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化妝、最佳音響效果剪輯和最佳攝影五項大獎。影片不僅帶給人們金戈鐵馬、鐵血爭戰場面的震撼以及纏綿、動人愛情的溫馨,還使觀眾沉浸在濃郁的蘇格蘭風情之中。

二、電影劇情:蕩氣迴腸浪漫悽美的蘇格蘭史詩鉅作

在主人公威廉·華萊士很小的時候,父親馬爾克姆·華萊士和哥哥約翰·華萊士為保衛國家取得自由,犧牲在了戰場上。父親和哥哥的不幸給幼小的華萊士造成極大的心靈創傷,這也成為華萊士誓死要解放蘇格蘭的理由之一。叔叔奧蓋爾帶著幼小的華萊士離開了家鄉,並教授他多國語言和戰爭策略。光陰荏苒,華萊士懷揣一身本領返回家鄉,並遇見了自己從小就喜歡的美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為鞏固對蘇格蘭的統治,頒佈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因此,華萊士和美倫只得秘密結婚。但他們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結婚不久,美倫就被英軍抓去並慘遭殺害。華萊士內心的英雄氣魄也由此爆發,他要為自己的親人、愛人報仇,為蘇格蘭的自由奮鬥。蘇格蘭貴族羅伯特欣賞華萊士,但為了自己的利益,他放棄與華萊士聯手對抗英格蘭的機會。在華萊士不斷取得戰役勝利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假意派遣威爾士王妃去求和,實際是在拖延時間調遣愛爾蘭新軍、威爾士弓手、法國主力軍前來助陣。這小小的安排也成全了王妃和華萊士的愛情。大軍壓境之下,蘇格蘭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在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羅伯特竟與英格蘭國王勾結,不禁備受打擊,但他卻依然相信羅伯特。英格蘭國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國家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華萊士陷入陰謀,最終慘死。也正是受華萊士的影響,羅伯特最終站在正義的一方,對抗英格蘭,捍衛著蘇格蘭的自由。本片雖與歷史事實有所偏差,但其傳達出的蘇格蘭人民追求自由的決心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影響力。

三、電影主題:英雄及自由的神話

作為一部劇情歷史片和一部英雄史詩 ,吉布森採取了一種無可挑剔的情節劇的古典模式。從一組遙拍的蘇格蘭大地的空鏡頭拉開的序幕之後 ,影片以一種支配了好萊塢近百年的戲劇方式依次展開了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直至最後的結局 ,演繹出戲劇衝突雙方在壓迫與反抗、殘殺與復仇、奴役與獨立的衝突 中一浪高過一浪的激烈搏鬥。一場場災難把華萊士逼上了反抗之路 ,劇情也隨之節節升溫。當威廉血灑斷頭臺之後 ,人們看到的是可以預料得到的尾聲——另一位蘇格蘭民族英雄羅伯特·布魯斯率領著義軍前赴後繼 ,與英國侵略軍繼續展開鬥爭。而這一主導性的情節之外 ,吉布森也同時安排了另一條好萊塢電影中必不可少的線索,即威廉與兩位女主公之間的愛情。它們和片中不斷穿插的英國王宮裡的情景和蘇格蘭貴族的陰謀與背叛一起構成了一部線索複雜、情節迭宕的史詩。

一種緊張而充滿張力的戲劇式衝突不僅需要起伏迭宕的情節,合理的動機和邏輯,還是需要為這種衝突找到一種富於誘惑力的衝突觀念。對於諳熟於此道的好萊塢導演們來說,這一觀念的簡明、富於概括力和文化的普遍性是必不可少的—諸如愛情、忠誠、友誼、正義等等。在《勇敢的心》中,構成其建立英雄形象和歷史主義核心的敘事視點,就是在片中頻繁出現的兩個字—“自由”。

這一頗具現代色彩的觀念為吉布森找到了一個簡明而又有力的歷史的同時也是敘事的視點。如果說,在影片的開端之後 ,從吉布森建立起的一個最具典型色彩的封建儀式—英王所賦予貴族的“初夜權”,到美倫的抗暴而死成為影片頗具歷史內涵的一個重要的情節性轉折的話,在此之後,“自由”就開始成為這部中世紀的史詩的一面旗幟和吉布森歷史觀中的“教父”。憑藉著這一旗幟,華萊士開始走上了好萊塢的英雄之路。他在兩軍對壘的古戰場前,以“自由”口號凝聚起一盤散沙的蘇格蘭軍隊,在兵敗沙場,接到貴族的邀請後,他又以“自由”說服了勸阻他的夥伴,踏上了不歸之路。他以為“自由”而戰感召了貴族之後羅伯特,也以為“自由”而犧牲的名義拒絕了伊莎貝爾勸他向愛德華表示效忠的苦心。影片最後的高潮場面則成為吉布森為這部中世紀史詩建立起的另一個堪稱經典式的儀式。在華萊士為自由而殉難的高臺上,“揹負”著十字架的華萊士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和一位中世紀的耶穌。吉布森以一種極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放大了這場儀式的最後一刻:威廉使盡全身力氣 ,張大了嘴,用最後的力氣高喊著“Freedom!”。王宮內,愛德華彷彿聽到了威廉的聲音,他突然睜大了眼,一動不動,氣絕身亡 ……在這裡,“自由”終於把華萊士送上了英雄的祭壇,也為吉布森建立起了一個不朽的神話。

四、電影配樂:悠揚的蘇格蘭風笛及鏗鏘的愛爾蘭豎琴

當如泣如訴的風笛在蘇格蘭高地的群山與峽谷間迴盪時,人們可以在蕩氣迴腸、揮之不去的悽婉旋律中感受到蘇格蘭的音樂圖騰——風笛的獨特魅力。在《勇敢的心》的主題音樂中,縈繞在耳畔的就是那揮之不去的風笛聲。電影一開始,風笛就如潮水般緩緩升騰;在威廉父親和哥哥的葬禮上,風笛傾訴著悲憤與哀傷;在威廉回到闊別十多年的家鄉,見到美倫時,風笛的聲音溫柔而甜美,訴說著美麗的愛情;美倫被害,威廉復仇時,不安的風笛聲催人淚下;當威廉率領蘇格蘭人與英格蘭軍隊作戰時,頑強的風笛聲使人感受到蘇格蘭人的英勇不屈;電影末尾,蘇格蘭人在威廉死後再次團結起來抗擊英格蘭,蕭瑟風中迴盪的風笛成為英勇無畏的蘇格蘭人的戰歌。

為這部史詩鉅製譜寫如此美妙感人配樂的是著名的金像作曲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這位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出身的音樂奇才,一直對蘇格蘭和愛爾蘭音樂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以致大部分的作品都帶有濃郁的蘇格蘭和愛爾蘭音樂氣息如《燃情歲月》、《泰坦尼克號》中無不體現出這種富於民族氣息和特色的創作特質,在《勇敢的心》一片中,霍納繼續發揮和延續其豐富的創作靈感,運用蘇格蘭的風笛,愛爾蘭的豎琴和適度的女聲吟唱,結合美國電影配樂一向注重雄壯激昂的風格,再度創作出極為煽情、極富感染力的經典配樂。整部影片的配樂與劇情本身環環相套、絲絲入扣,這近乎完美的原聲音樂顯示了霍納非凡的實力,也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領略了幾百年前遼闊的蘇格蘭高地和英雄的蘇格蘭人民。《勇敢的心》的電影原聲CD由著名的古典發燒廠家Decca公司發行,這張CD的靜態和動態對比強烈,時而低婉優美,時而磅礴震撼,故在欣賞這張CD時,一定要適當調整和控制音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電影《勇敢的心》(《Brave Heart》)導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主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美國 1995年5月19日。

[2]曹敏。電影成就英雄——對影片 《勇敢的心》的模式分析[J]。電影文學,2006(4)。

[3]方倩,何源。《勇敢的心》電影原聲配樂淺析[J]。電影評介,2009(8)。

[4]杜富國。中西方熒幕英雄留給我們的啟示——以《勇敢的心》和《亮劍》為例[J]。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s2)。

對比《勇敢的心》和《哥斯拉》的藝術效果,500字泰覓翠D6 2012-01-20

你也是老師要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