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反映了在晶片上整合電晶體的速率有多快,現在在晶片上整合的電晶體超級多,像宇宙中可見的星星一樣多。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這張圖中縱座標是指數座標,橙色的線是藍色線的積分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https://www。wikiwand。com/en/Moore%27s_law

上圖是摩爾定律,預測半導體整合(越做越小)速率的一張圖(但是我覺得和企業之間的競爭有關係,市場決定,所以沒什麼參考價值),其中是和市場的規律是有關的。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剛開始整合電晶體越多成本降低,但是越來越多地時候,成本反而升高。

不過摩爾定律的確推動了計算機越做越小,以前計算機要幾層樓,現在一個手機的算力都超過它了。

Lithograph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技術,有點像我們中國的活字印刷或者是版畫,就是一個模板(光刻我們叫掩模版),然後你可以複製無數次。那photolithography(光刻)是什麼呢?這就要從晶片的製作談起了。首先透過高溫溶解沙子(二氧化矽),提純得到晶體矽。然後呢晶體有一個會生長的效應,就形成了晶體塊(Ingot),然後我們把晶體塊切片得到晶圓(wafer),然後還要對這個晶圓拋光讓它非常光滑。接著我們對這個晶圓塗上光刻膠(photoresist),光刻膠會對特定波長的光起反應。當用光透過模板打在這個塗了光刻膠的晶圓上,模板上的圖案就打在了晶圓上!我們再用特定溶液把起反應的部分溶解掉。然後再對底下的矽進行刻蝕。我們的矽片上就有了凹凸不平的起伏,這就是電路!我們再按需求覆蓋(coat)金屬,或者電介質(dielectric)。我們還可能在這一層晶圓上再覆蓋一層晶圓,讓這個電路結構變成三維。我們把做好的晶圓切成一個個晶片,封裝即可。目前光刻能做到的幾個引數:Linewidth(凸起到凸起之間的行距)小於15nm,overlay(這個層與層之間的距離)小於4nm,CD control(linewidth的誤差)小於2nm。

來自於Burn J Lin,1986年的論文“Where Is the Lost Resolution?“,你能做的最小的東西的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

CD=k_1\frac{\lambda}{NA}

,在這裡

k_1

是一個係數,

\lambda

是光的波長,

NA

是numerical aperture,就是一束較大的光束匯聚到一個像的這個夾角。有非常多的辦法技巧(照明技巧,化學技巧,在光刻膠上玩花樣,用像差或者是在蒙版上做文章)去調整縮小這個

k_1

但是有一個最小的閾值0。25,這個我們之後會談到。

我們光刻要一束光透過一組光學元件打在塗了光刻膠的矽片上,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掃描(scan),那是怎麼掃描的呢?光源不動,掩模版(mask)移動,這樣掩模版上的圖案縮小後打到矽片上,然後移動矽片(我們要儘可能用盡一個晶圓上的空間),製作下一個一樣的圖案。矽片在奈米的尺度就像是果凍一樣本身就有一點歪歪曲曲的,我們需要一些技巧去對齊,規避掉這些不平整的地方,這個技術被稱為HOWA(High Order Wafer Alignment)。僅僅對齊還是不夠的,我們會遇到很多誤差,比方說光學元件因為被加熱而形變造成像差,掩模版的誤差和被加熱,化學清洗的時候帶來的誤差,晶圓的熱效應,還有對齊和曝光不同步。但是如果這些誤差隨時間變化很慢,我們可以假設引數是穩定不變的。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otoresist#/media/File:Acid_catalyze_photoresist。tif

上圖是光刻膠(photoresist)的化學式, 這個是chemical amlified resist(CAR)的原理。光刻膠是聚合物和一些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是一種Photo Acid Generator(PAG)的物質。當光子打到PAG上,就會產生一種酸(Acid),然後這種酸和聚合物反應,把聚合物分解,這樣聚合物就對顯像劑(developer)可溶解了。而這種酸在反應後又原封不動的產生了,所以這種酸起到的是催化劑的作用,放大(amlify)整個反應的過程。如果你這個催化劑放多了,反應過於劇烈,你可以加入淬滅劑(quencher)來弱化這個反應。極紫外光刻(EUV)運用了上述一樣的原理,因為EUV的能量很高,光子釋出電子而產生二階電子(secondary electrons),完成上述一樣的反應。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The-contrast-curves-for-three-different-development-conditions-on-110-nm-thick-ZEP-1_fig3_235354635

光刻膠對光束的反應效果可以看上圖。當增大光束的量後,光刻膠反應後的厚度會有一個突變。而這個窄小的突變保證了光刻留下來的槽是邊緣整齊、銳利的。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Resist Contrast,指這個突變的斜率。

對於光刻膠其它的引數請參考: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整個成像的過程

這裡運用了部分傅立葉光學的原理(我不是很熟悉,學會了補充),請參考:

對於二維傅立葉變換,

k

空間的知識我參考了:

在這一套光學元件中,在最終成像的平面的每一個點經過不同的光學路徑,所以產生的畸變(aberration)也是不同的。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Spectrum-Integral-Talbot-Effect-for-UV-With-DOF-Liu-Zhou/8388caf90831d1ab938f62e53c46826a9d7dc629/figure/1

如果光透過週期性緊密排列的掩模版狹縫,還要規避掉Talbot Effect,就是在焦點外我們首先得到光強降低,然後在得到光強增大。

接下來我們談解析度(resolution)的問題,在1873年Ernest Abbe發現光透過衍射光柵再透過一個透鏡,只有這個透鏡至少接收到了+1和-1 order的衍射後的光線才能成像。

衍射光柵的補充知識:

Diffraction grating | Light waves | Physics | Khan Academy

[乾貨]——-光柵衍射 - zdr0的文章 - 知乎

所以如果掩模版的間隔(pitch)變得越來越小,以至於衍射後的+1和-1 order超出了透鏡的範圍,最後成出來的像都糊了。你可以透過增大光源的範圍來使+1和-1order剛剛好進入透鏡中,而這種條件下,

k_1=0.25

, 如果你的光源是一個面,會有問題,那就是有大量的光是0 order 而不產生任何資訊(請等我看完王仕璠老師的《資訊光學》後再補充)。那怎麼辦呢?可以把光源做成一個環甚至是一個括號的形狀(Partial Coherence),這樣只讓相干部分起作用。

(未完待續)

參考書目:

光刻(Photolithography)介紹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Optical Lithography The Science of Microfabrication by Chris Mack。pdf

7。8M

·

百度網盤

參考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