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很多考CPA的人,看到50多分的成績會覺得自己只差一點點,覺得只是運氣不好,然後發現自己來年還是考了50多分。然後在不斷地自我安慰與欺騙中,慢慢就放棄了考CPA的念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然而真相是50多分和60分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CPA的成績單分數和實際上的卷面分數是不一樣的,成績單上的分數是經過正態分佈調整過的。針對這些問題,今天就對CPA“調分”情況,做一個大概的介紹,順帶普及一下CPA成績認定和評閱規則。

1、神秘的閱卷人

每年的CPA考試主要由以下兩類人完成閱卷工作:

一是與中注協有合作的各大財經類高校的閱卷中心,相關導師加上指派或自願報名的碩博士承擔具體的閱卷工作;

二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當地知名國內所審計部、技術部等經理級別以上員工,通常是抽調和指派的形式,水平相對較高。

2、神秘的閱卷程式

第一階段:制定標準和集中培訓

閱卷前中注協的專家會組織進行集中授課,對每個題目的閱卷規則、採分點、考生可能作答的型別等進行講解,閱卷人參加相應的規則考試,考試通過後方可進入閱卷組,關於主觀題的閱卷要點主要為以下幾點:

①按得分點給分。對主觀題的每個小題,專家都會確定得分點和可接受的“關鍵詞”(每題大概10個得分點);

②判斷正確才給分。涉及先判斷正誤再進行解釋的題目,判斷錯誤則全題判錯,即使理由正確也無法得分

③冗餘資訊不扣分。對於理由闡述的部分,即使存在其他非得分點的錯誤內容,不影響整題的給分情況,總而言之踩中“關鍵詞”即可得分。

第二階段:正式閱卷

在10月的20多天裡,勤勞的閱卷人被分為幾組,每組負責一個大題,每天都要經過9-12小時以上的伏案閱卷工作:

①第一輪評卷。每道題會由兩位閱卷人同閱一道題目,分差在合理範圍內則取平均分,分差超過限定則提交上級閱卷,如果在高校閱卷,兩位同學任何一個得分點評判不一致都會呈交導師定奪,因此在第一輪一套答卷就至少被閱卷兩次。

②第二輪評卷。第一輪評卷結束後,後臺進行統計。將分數結果出入較大的小題目歸總進行第二輪,過程和程式與第一輪相同。至此,每一道題至少經過4次、最多6次閱卷評分。

③第三輪評卷。第二輪結束後後臺再進行結果統計。將未合格但接近60分的卷子(例如57、58、59這樣的分數)再次篩選出來檢查,整體堅持有利於考生的判卷原則,對於個別題目確實裁量空間很大的,無法準確判斷對錯,按對的給分。

3、神秘的調分

最後,我們來說說CPA最神秘的“調分”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所謂調分並不是通常理解的整體加減分,或者按正態分佈確定透過率乘係數到總分上,調分其實是這樣的:

第一步,從閱卷平均成績中確定每個題目的難易程度;假設總分均為10分的三道題目,第一輪評卷後,範圍內的考生平均得分結果為10分、6分和2分,三題按得分率評價為難度低、正常和高;

第二步,評定考卷整體的難易程度;

第三步,結合上述兩點難易程度確定需要調分的題目,如上述第三題得分率過低,而當年整體難度又偏高,則以此題為基礎進行“調分”,比如將此題總分下調為6分,調下來的差值4分按照比重進行分配到低難度與正常難度的題目上。

CPA考試不是單純的選拔性考試,它是執業資格的基礎性考試,不需要滿分,只要紮實基礎,把低難度題目100%做對,正常難度80-90%做對,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挑戰難題,透過考試並非難事!